将米放进锅里添上水,然后在炉灶中生火,这一套的流程,文宁宣已经做得十分娴熟了。
半个月的时间,足以让他掌握最基本的生存本领了。
村子里是没什么滋味可享受的,一点米还是掺和着杂粮的糙米,里面甚至还有不少的石子。
不过文宁宣是个细心的人,早已将其中的石子悉数挑出,细细淘洗过后才下了锅。
虽然生活穷困,但是曾经在忠勇侯府生活的痕迹却不是那么容易抹平的,让他夹杂着石子把米下肚,他着实难以做到。
也亏得宋氏的房子离得其他村人远,不然少不得被人说矫情了,村里人还忙着下地干活,可没人有功夫这么挑拣米,有那时间,还有大把的事情排队做呢。
村里人活的粗糙,生活的艰难让他们精细不起来。
因为昨日下了雨,柴火有些湿,不太好烧,浓烟呛得文宁宣咳嗽了好几声。
看文宁宣在烟熏火燎中忙碌,赵嬷嬷恨不得以身相替。
离开忠勇侯府,文宁宣只带了一丁点的东西,除了几件替换的衣服,就是几本他平日读的书,不过都不是什么孤本,倒也不值什么钱。
最大的财产,就是赵嬷嬷临走时候宁塞给他的十两银子了。
十两银子,在这个时代,足够普通的人家过一年了,节省些,两年都够,毕竟小农经济的时代,衣食住行几乎都可以自给自足,花钱的地方不多。
文宁宣知道自己不收下赵嬷嬷不会放心的,在加上宋家村他人生地不熟的,确实没钱寸步难行,就没拒绝。
赵嬷嬷倒是想多给一些,但是想到文宁宣一个孩子,到底是不安全,只能想想作罢。
这十两银子,赵嬷嬷也生怕他拿不住被人偷抢了去,走之前附近的人家每家每户她都一一上门去警告过,宁宣是忠勇侯府的人,有忠勇侯府护着,让他们别打他的主意。
村长家她更是坐了整整一个下午来说这件事,逼得村长答应会看顾着文宁宣这才不放心地离开。
许是赵嬷嬷的警告起了作用,这段时间还真没人来打扰文宁宣。
忠勇侯府,对于普通的村民而言,已经是庞然大物了,没人敢轻易去招惹。
不过没人招惹,看热闹的人却不少,隔三差五就有有人来附近张望,看一看这个据说从京城来的少爷的尊荣。
尤其是小孩子,对于言行举止都异于他们的文宁宣,更加好奇了。
村里人忙活着地里,也没时间拘着孩子,也就任由他们来文宁宣这里。
文宁宣对于同龄人还是有些亲近之感的,大家好奇的事情,他也会捡一些能是说的简单告诉他们,比如说他和方煜两人十年前被抱错互换了身份的事情。
如同话本子里的故事一样传奇的经历,让每个孩子都啧啧称奇,再加上文宁宣那一身不凡的气度,很多孩子都喜欢来找他。
尤其是那些曾经和方煜一起玩耍的伙伴,更是对方煜羡慕的要死,方煜现在可是掉进福窝了。
今天,文宁宣倒是难得清闲,没有人来打扰他,痛快地温了一上午的书。
对于自己以后的道路,文宁宣有着清楚的规划。
和方煜不一样,方煜自小就没读过什么书,但是他却自小跟随数位大儒学习,再加上天资聪颖,造诣到如今已经很高了,在同龄人中,鲜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若非抱错的事情爆发出来,他今年应该下场参加童子试的。
这对他而言没有难度,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的几位老师,没人会觉得这会阻碍他,只要他下场,名次就低不了。
接下来,应该是一路往上考,然后做官,为天子牧民一方,这是文宁宣的规划。
自古学得文武艺,卖给帝王家,尤其是文宁宣这种贵族子弟,自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为了君权服务的,哪怕他现在环境发生了更改,这条路也不会变的。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文宁宣的户籍还没有解决。
也不知道是不是忠勇侯府的人刻意遗忘了,他现在的身份,还没有彻底变成宋氏之子,户籍没变更,要参加童子试,还有些麻烦。
昨日他刻意去找了里正,让里正也跟着发愁,揪掉了一大把的头发。
宋家村是个贫瘠的村子,能读得起书的人家几乎没有,往上数一百年,最高的也不过出过一个秀才,尽五十年,更是连童生都没一个,没办法,都是穷给闹得。
在古代社会,读书是一件很烧钱的事情,一般人还真读不起书,能读得起书的,都得有殷实地家底,不然根本填不满这个无底洞。
要知道,能出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可是一件大的功绩,尤其是秀才还能有不少的免税田,里正做梦都想宋家村能出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
奈何天不遂人愿,连年的天灾人祸和动乱,让宋家村根本就培养不出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
身为里正,还是了解一些文宁宣的情况的,知道文宁宣是读书人,还很出色,里正当时就心中一喜,宋家村总算是要出一个读书人了。
只要文宁宣的户籍改过来,换成宋姓,再考个功名,他就是宋家村的大功臣,人人都会敬着他。
文宁宣能这半个月一直不被打扰,这才是根本原因,里正可是都挨家挨户地约束过的。
眼看着童子试在就眼前,可偏偏文宁宣的户籍问题迟迟不能得到解决,里正能不愁吗?
可这户籍问题,可不是他想改就能改的,原先文宁宣的户籍,可是下忠勇侯府,就是再借里正十个胆,他也不敢上忠勇侯府的门去要求改户籍啊。
这不,他就只能自己一个人发愁了,文宁宣落户宋家村半个月,里正的头发都揪掉了不知道多少。
这个问题,还真不是游岚压着不肯给改,而是因为文宁宣的身份问题太敏感,除了当今圣上,还真没有人有资格该他该。
索性,游岚就将这个问题忽略掉,等圣上发现的那一天,反正她关于两个孩子抱错的折子已经递上去了,什么时候曝光文宁宣的身份,就看圣上什么时候去查了。
世子的问题,可不是小问题,虽然两家抱错了,但是立世子是需要圣上立的,同样废除也只有皇帝能废除,若是随随便便的废立,岂不是太儿戏了?
是以,尽管方煜已经在忠勇侯府住了半个月,但是他的身份还是少爷,而不是忠勇侯府的世子。
皇帝日理万机,世子的事情虽然重要,但是绝对称不上紧急,赶巧这些天皇帝的身体不是很好,折子也就一直未曾看。
文宁宣煮饭的米,还是和村里人用银两换的,宋氏家是真的穷,下下锅的米都没有,不然方煜也不会差点死掉了。
家里有用点的东西都在宋氏死后被宋氏的娘家人搬走了,若非灶台不好般,宋氏的娘家人差点连灶台都给搬走了。
如今家里的一切,都是文宁宣自己置办的。
这场变故,是年仅十岁的文宁宣,飞快的成熟起来。
因为知道读书科举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除了吃饭睡觉,文宁宣一心扑在书本上。
只是身体因为营养没跟上,瘦弱了不少。
唯一值得庆幸的,大约就是此时正值秋天,天气凉爽,倒是没有生病。
“文宁宣。”
烧饭间,一个和文宁宣差不多大的孩子来到了大门外。
文宁宣听到熟悉的声音,连忙去开门。
来的孩子是方煜最好的朋友,名叫张四毛,这些天没少给文宁宣照顾,是宋家村里对他释放善意最多的人。
用张四毛的话来说,甭管住在这座房子里的人是谁,反正他张四毛就认里面的人是他兄弟。
后来从张四毛的话中,文宁宣才知道,方煜挨那顿差点死掉的毒打,就是为了保护张四毛,两人之间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很深。
两人的成长经历也很相似,都是寡妇带大的,张四毛的娘也是寡妇,一手将张四毛带大。
对寡妇,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历来都不少带着偏见看他们的人,古代尤盛。
二人都是在村子里被排挤的孩子,同病相怜,两个人倒是感情格外的好。
不过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缺乏壮劳力的寡妇家,想也知道,根本没什么油水,都穷,勉强活下去罢了。
这样的活下去,还是辅以一些旁门左道的法子才行。
比如方煜之所以被打,就是和张四毛一起去翻捡镇上员外家倒出来的吃食。
里面有不少还能吃,不过对富人家而言,已经是垃圾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千古来莫不如是。
照理说都扔掉了,被捡走也没什么,但是赶巧那天员外正好出门,见到他两觉得他们翻捡剩饭的样子晦气,给他带来的霉运,不说好歹就让下人往死里打。
穷人家的孩子,命不值钱,哪怕是打死了,顶多也不过赔几两银子罢了,没人在意的。
要是没人告官,官府哪怕看到死去的穷人都懒得查,谁让如今天下初定,皇帝要忙的事情一大堆,连中央都忙不过来,更何况地方些许小事呢。
只苦了普通的穷苦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