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要诀,“水常先求,火亦不后”。苏东坡诗云:“活水仍须活火烹”。活火,就是炭有焰,其势生猛之谓也。潮州人煮茶用的叫做“绞枳炭”,“绞枳”是—种很坚硬的树木,烧成炭后,绝无烟臭,敲之有声,碎之莹黑,是最上等的燃料。还有用乌榄核作炭的,火焰浅蓝,焰活火匀,更是特别。
古人还讲究火候。水煮得嫩,老与适中,加茶的时间与方法,煮茶的方式与“汤花”的好坏多少,其关键都看会不会掌握汤候。许明然在《茶疏》中这样叙述道:“水一入铫,便须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呈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茶经》中也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五三煮”)。
冲泡方法
绿茶的冲泡,相比于乌龙茶,程序非常简单。根据条索的紧结程度,应分
为两种。然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第一步均需烫杯,以利茶叶色香味的
发挥。
1 外形紧结重实的茶
1) 烫杯之后,先将合适温度的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不加盖。
此时茶叶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叶片展开,现出芽叶的生叶本色,芽
似枪叶如旗;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时
则似雪花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叶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誉。
2) 一段时间之后,茶汤凉至适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
茶叶评审中,以5分钟为标准,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45-55c。若高
于60c,则烫嘴也烫鼻;低于40c,香气较低沉,味较涩。
这个时间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我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觉温度合适即饮;
如用盖碗,则稍稍倒出一点茶汤至手背以查其温度。完全依靠经验,所以
实践是最重要的。
3)第一泡的茶汤,尚余三分之一,则可续水。此乃二泡。
如若茶叶肥壮的茶,二泡茶汤正浓,饮后舌本回甘,齿颊生香,余味无穷。
饮至三泡,则一般茶味已淡。
此种冲泡方法,除碧螺春外,同样适合于平水珠茶、涌溪火青、都匀毛尖、
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较紧结的茶。
煮茶-茶艺的一种
茶是中国的“国饮”,也是世界三大软饮料之一。据考证,中国人饮茶是从鲜叶生吃咀嚼开始,后变为生叶煮饮,形成比较原始的煮茶方法。唐时饮茶开始由粗放走向精工,尤以集历代茶艺精华、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艺专著的陆羽为杰出代表。陆羽在总结前人饮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提出了煮茶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开创了饮茶新风尚,推动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唐皇宫每年4月也举办盛大的“清明茶宴”,法门寺地宫1987年出土的13件金银茶器,就是唐代皇帝供奉的。
据《农业考古》杂志主编陈文华介绍,中国人在散茶冲泡之前,一般都是煮茶吃。许多人曾依据《茶经》等文献中的记载复原以陆羽煮茶法为代表的唐代茶艺,但大多是以文学家的想像展开的定性研究,主要体现表演价值。此次茶叶专家们以科学实验为基础,首次对唐代饼茶和陆羽的煮茶法进行了科学的量化研究和成功实践,这在茶文化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编辑本段作家林政的网名
林政,本名林瑞和,历史小说作家,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女奴》,原载猫扑,后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煮茶为其写作时的网名。
林政同时也是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策划编辑,负责与影视和设计相关的图书的出版工作,引进了国外许多经典著作。
编辑本段煮茶的实际操作
唐宋时代通行煮茶,方法是先把茶叶碾成碎末,制成茶团,饮用时把茶捣碎,加入葱、姜、桔子皮、薄荷、枣和盐等调料一起煎煮。
还有把茶叶碾成碎末,罗细,然后冲水将茶末调成糊状喝下,因而叫做“吃茶”。
煮茶的方法,不但用起来麻烦,喝起来也没有茶叶的本味。
宋元以后,改煮茶为泡茶,而且不加入调料,人民尝到了茶的清香。
明清以后,盛行泡茶,而且喜欢饮盖碗茶。
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二饮。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中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冲泡方法
绿茶的冲泡,相比于乌龙茶,程序非常简单。根据条索的紧结程度,应分
为两种。然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第一步均需烫杯,以利茶叶色香味的
发挥。
1 外形紧结重实的茶
1) 烫杯之后,先将合适温度的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不加盖。
此时茶叶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叶片展开,现出芽叶的生叶本色,芽
似枪叶如旗;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时
则似雪花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叶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誉。
2) 一段时间之后,茶汤凉至适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
茶叶评审中,以5分钟为标准,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45-55c。若高
于60c,则烫嘴也烫鼻;低于40c,香气较低沉,味较涩。
这个时间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我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觉温度合适即饮;
如用盖碗,则稍稍倒出一点茶汤至手背以查其温度。完全依靠经验,所以
实践是最重要的。
3)第一泡的茶汤,尚余三分之一,则可续水。此乃二泡。
如若茶叶肥壮的茶,二泡茶汤正浓,饮后舌本回甘,齿颊生香,余味无穷。
饮至三泡,则一般茶味已淡。
此种冲泡方法,除碧螺春外,同样适合于平水珠茶、涌溪火青、都匀毛尖、
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较紧结的茶。
2 条索松展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