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能力和自主能力
语言学旨在阐明人类的语言能力。每个人都拥有使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与其说是能够应对所有语言的能力,不如说是能够使用汉语、英语等特定语言的能力。因为,如果我们事先具备了能够应对所有语言的能力,那么,不管是什么语言,能够在瞬间学会也就不足为奇了。
世界上的语言种类是极其多样的,我们人类在面对语言的多样性时,是否具备应对所有语言的能力?
如何掌握每种语言所需要的认知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能力,那这也许确实是所有语言的共通之处。因为,任何语言都是以语音为最小单位,然后根据其不同组合,由语音排列构成单词表示某种概念,进而通过该单词的排列传递系统的内容,这种结构是共通的。
但是,世界上的语言在如何组合语音,如何排列组合成单词,以及如何将单词和概念结合在一起的问题上是不同的。如果考虑到我们在外语学习上的苦恼,就会明白掌握这种差异需要长时间的学习。
不过,无论世界上的哪一种语言,智力水平不高的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都能掌握其母语。因此,能够应对所有语言的能力是存在的,依靠经验选择适合其能力的几种语言,或许就能掌握这些语言,这种主张也许可以成立。
虽然,针对语言而言,只要做出几种选择就可以了,然而考虑到世界语言的多样性,必须决定的选择到底有多少呢?世界语言中所观察到的差异,并没有小到可以还原为多种选择的程度。应该这样说,语言能力只不过是规定语言基本结构的一个粗略概念,正因为如此,世界上的语言才会如此多样。
基于前者的想法,即使需要确定选择,作为语言能力,也会考虑近似于个别语言的语法。乔姆斯基提倡的生成语法也持相同观点,但是如果具体规定语法的项目,就不能对应各种各样的语言,所以设想的语法抽象度相当高。
小知识
生成语法:由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倡,在20世纪下半叶得到广泛支持的语法理论。相对于客观地记述观察到的事实的经验主义立场,生成语法明确表示人类语言应有的形态,以阐明人类语言能力的全貌为目标的观点。
小知识
诺姆·乔姆斯基(1928— ):美国语言学家。他提倡变形语法及生成语法,引领了20世纪后半叶的句法理论研究。著作有《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1965)《支配和约束演讲集》(1981)等。他也是对以色列和美国的中东政策持批判态度的政治批评家。
例如,虽然句子由几个要素构成,但无论是哪种语言,在一次操作中只能结合两个要素,结合而形成的要素上再结合其他要素,通过依次重复合并操作来生成句子。
由于合并操作本身会合并任何要素,因此必须有一种排除不合格句子的机制,通过将该机制规定基于各种功能范畴和特征的一般原则,无论各个语言的表面差异如何,这一原则都适用于所有语言的语法。
这种研究的缺点是,假定的各种功能范畴和特性等抽象概念是极其难懂的,虽说包含这样抽象概念的语法通过确定选择而成为个别语言的语法,其根本意义也难以理解。
当然,也有人认为,语言学习是人们天生具备的能力,根本不用耗尽脑力去思考。但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对大脑作用的认识就变得很模糊,生成语法的主张是否正确,也就无法得到验证。
另外,如果这种研究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我们必须如此努力地学习外语呢?天生具备包括处理抽象概念在内的高级能力,而且,与学习母语相比,知识水平应该也有所提高,照理应该更容易能确定想要学习的语言语法所需的选择。
小知识
母语的习得过程:虽然有个人差异,但通常会在出生后半年内发出“babubabu”这样的喃喃自语,在1岁时认识周围所说的词语,进入独词句、二词句的阶段,关于母语的习得与其他能力和概念的获得有何关联,有各种各样的争论。
或许,由于掌握了母语,选项的选择就会被固定下来,选择与母语不同的选项也许变得更难了。选择是凭直觉的,并不一定依赖于理性,长此下去可能对语言学习并不利。不管怎样,即使这种研究是正确的,也需要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另一方面,在后一种研究中,人类本来具有的认知能力中,掌握语言所必需的部分就是语言能力。认知语言学中发现,正因为以一般的认知能力为基础,简单易懂,与母语相比,外语更具有能直接说明学习困难的优势。相反,由于没有设想自主的语言能力,所以不能否认在分析语言现象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另外,人类的认知能力不会有太大的差异,那么,为什么语言如此多样呢?归根结底,为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即使生成语法没有想象的那么自主,也有必要设想某种程度上独立于一般认知能力的语言能力。
小知识
第二语言习得: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在以母语为媒介这一点上,与母语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不会熟练到与母语相同的程度。也有学者认为,一般来说,学习的时间越早,熟练度越高,过了临界期的10多岁以后,充分掌握第二语言就变得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