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黑拒礼。一支年轻的干部队伍在成长。
在南街村的历史上,群众大会开了不知有多少回,但有一次大会人们却记得特别清楚,那是一个特别的群众大会,大会的内容只有一项,就是给一名村干部命名,那位获得了“村宝”称号的干部就是李黑。
李黑原是村面粉厂的厂长,当年在面粉厂扩建工程劳动中,曾两次带病工作,两次晕倒在工地上。对于这样一位吃苦耐劳的好干部,南街村人以自己的独创思维方式给李黑进行了表彰——经村党组织的研究决定,召开了群众大会,把李黑命名为“村宝”。有关李黑的故事,在南街村流传的很多,其中就有一件东北客商给他送人参的事。
那一回李黑和一位东北客商做成了一笔生意,并邀请了东北客商到家里玩了一回。东北客商先是给李黑回扣,结果被李黑给回绝了,人家看他做成这么大生意不要一分钱回扣,再看他家又如此清贫,加上李黑身体比较虚弱,为了表达心意,特意送给李黑两大捆人参。那东北客商对李黑说:“这两捆人参不是礼物,是给你补身子的,你这种人不仅要好好活着,而且应该长寿,你这样的人活得好,能给我们以希望,我们啥时候想起你心里也高兴。”没办法的情况下,李黑收下了这两捆人参,转手就交给了村办公室,并委托当时的村办公室刘小青主任把这件事的前前后后汇报给村党组织。
怎么处理这两大捆人参?村干部们为这事专门开了讨论会。干部们说,人家还知道心疼咱们的人,可咱还不知道心疼自己的人!于是,就由王宏斌在包人参的报纸上作了“批示”:这两捆人参让李黑收下,补补身子。完了,王宏斌说,客户都心疼“村宝”,咱更应该心疼咱“村宝”。
等刘小青把人参给李黑送过去没两天,李黑又把人参给上交了。他说:“全村这么多人,谁收了礼品上交这是规矩,我不能带头坏这个规矩。再说我家里又不穷,这人参实在是太多了,我两辈子也吃不完。还是公家留着,发给敬老院的老人吧。”
刘小青对这两捆人参可不敢随意处理,又向村党组织请示。两捆人参摆上了王宏斌的办公桌,他默默地看了好长时间,决定党组织再次开会研究。结果一研究决定大家还是一致决定送给李黑,但这一次不是由刘小青一个送过去的了,而是由党组织一班人集体去送。
在李黑家里,王宏斌先是向李黑传达了党组织的决定。他说:这人参是南街村党组织送给你的,你一定要收下。这里有个内容要讲明白,你不要把身体看成是个人的,你李黑的身体是咱南街村的,咱南街村党组织和群众要求你补补身体,我们需要你的健康,南街村的事业离不开你!
李黑终于伸出了手接过人参,热泪也同时夺眶而出了。
正如耿富杰所说的那样,这些年来南街村确实锻炼了不少干部,除了我们前面曾提到过的那些最初参与创业的干部,经过十多年的磨炼成熟起来,成了能熟练掌握市场规律、能管善抓的领导外,还涌现了一大批年轻干部。与年届不惑或者更年长些的长辈们相比,这些不到30岁,甚至才20多岁的厂(队)干部大多是在南街村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后参加工作的,有部分还是南街村实行普及中专教育后培训的骨干。当我们决定采访一下这些年轻的干部,并请村里给推荐采访对象时,刘小青主任不假思索地开列了一份长长的名单:邓磊、王晓贞、卢林政、贾艳颖、宋红文、佟国林……
出生于1973年的村武装部副部长邓磊,1993年底从某快反师侦察营退伍回南街村后,在县公安局工作的父亲给他在外面找了一份好工作,可他却义无反顾地安下心在村武装部干了开来,成了贾中仁的得力助手。邓磊工作认真负责,1997年7月,他父亲骑自行车摔断了两根肋骨,当时邓磊正忙着训练民兵营参加村里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表演,硬是没顾得上照顾父亲,10多天没回家一趟。
由于特殊的原因,我们没有来得及采访被南街人称为后起之秀的麦恩厂厂长卢林政,不过我们在《南街村报》上看到了一篇由他写的题为《以人为本,严细管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的文章。这是卢林政半年前当食品厂厂长时写的,颇有思想见地,说理深入浅出很具有条理性。读着这篇文章,一个年轻的有着现代思维方式的企业领导干部形象就立时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
而常在《南街村报》刊登一些小小说的王晓贞,我们却得以面谈了1个多小时,起初她那笑脸常开的形象很难让人和一个有800多名职工的中型企业一把手联系起来,但一番对话后,我们的感觉完全改变了过来。
在南街村,我们和那一大群年轻的企业领导进行了认真的交谈,对他们的学识,对他们寄予南街村的希望,对他们对工作的敬业精神,我们由衷地感到敬佩。这些人是南街村明天的希望所在,因为有了这样一支已不能说是第二梯队而应说是已经战斗在第一线的年轻干部队伍,南街村的发展前途将不可限量。
2.梧桐树招来了金凤凰,大学生进了南街村。袁婧落户南街村。宋书耀南街村创业。朱春景两进南街村。
南街村党委一班人清醒地看到,当前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增强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同样的,一个国家发展依靠科教,一个地区、一个村庄的发展也是如此。
所以,十多年来,南街村在引进人才上下了大力气,诚招一切愿意到南街村来工作生活的有识之士,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于是,在南街村就出现了一批从外面走来的有志青年,他们把自己青春的理想之树根植于南街村这片呈现着勃勃生机的沃土,把自己的理想与南街村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蓝图结合到了一起。
袁婧是南街村这株梧桐树召来的金凤凰。
每个见过袁婧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她不是真正的南街人。她确实不是南街人,老家在山东,1992年毕业于武汉电子工程系电子技术专业。
但袁婧现在可以称为南街人了,爱人孩子都在南街村,一个温馨而怡人的家庭已在这个小村里建立了,她现在的职务是南街村网络中心的副主任。
说起袁婧进南街村还有一段故事。
当袁婧还在武汉上学时,就从广播、电视及报刊上听到看到了有关南街村的报道,并且她的同班同学中,就有一个家在南街村附近的,通过同学的介绍,她觉得南街村正是社会主义中国建设中农村的典型代表,于是就萌生了到南街村工作的愿望。1992年元月,袁婧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同学们大多去了大城市工作,她的父母也要求她回到自己的家乡——山东曹县工作。但一向自己有主见的袁婧没有给家里任何人商量,离开学校后,背起行李就径直来到了南街村。对于这样一位人才的到来,南街村举起双手来欢迎,很快袁婧就被安排进了电工队工作。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袁婧更进一步体会到南街村的魅力,也更坚定了在南街村长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干一行,爱一行”是袁婧的工作宗旨,在南街村工作不到4年时间里,就被调动过7次工作。每次调动工作,都给她一次压力。她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我是个感情丰富的女孩子,离开电工队的时候,由于领导教育和关怀,老师的指教和同志们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一份对老工作单位的留恋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我偷偷地哭了。我知道,领导之所以把我调到新的工作岗位上,因为主要是那里的工作需要我,党组织信任我,因此在每一个工作岗位,我都认真地学习业务,刻苦钻研技术,并把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别人。”
在供电公司工作期间,袁婧白天兼管办公室工作,晚上抽时间给电工、变电运行工、喷码机操作工讲课,先后培训进厂新电工23名,变电运行工21名,喷码机操作工23名,而她的工资仅有150元,没有奖金和补助。这一点收入和她在济南、广州工作,即便是在河南平顶山工作的同学相比,简直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同学们几次来信劝她离开南街村与他们并肩作战,但每次都被她婉言谢绝了。袁婧在给同学的信中写道:
“物质上的满足,代表不了我精神上的安慰,在南街虽然过得比较清贫,但我的精神是愉快的,工作是舒心的,干劲是十足的。我爱南街,更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谢谢你们关心和来信指点,如有可能,我希望你们能来南街工作……”
1992年8月,袁婧从变电站调到彩印厂工作,负责进口电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兼管半成品的分配和质检工作。在分配半成品期间,有一次因暖气管漏水,夜班生产的近4万米的彩膜被水粘在一起,下道工序复合时开机即断膜,使复合工无法工作,眼看着4万米的彩膜要成为废品,职工们和厂领导都束手无策。袁婧经过一番考虑后,终于悟出了一套处理方法,经与生产部经理探讨后,试验终于成功了,大家高兴得欢呼雀跃。那一刻,虽然已连续工作十多小时,连饭都顾不上吃的袁婧也因为自己的努力为集体挽回了5万元的经济损失而忘了疲劳。
这一试验成功,后来获得了日方管理人员的技术革新奖。
1994年8月,由于工作需要,袁婧又被调到啤酒厂微机室工作。在这个新的工作岗位上,她既当劳动者,又当了领导。微机并非她所学的专业,并且这项工作责任大任务重,应用微机控制啤酒发酵工艺是决定啤酒质量的关键环节,领导再次对袁婧赋予了重任。为干好工作,她多次深入车间、工段,了解啤酒生产的全过程,对重点工艺做到了重点掌握,经过短时间的操作,她很快掌握了微机控制啤酒生产发酵的工艺流程,并制订出了符合实际生产的操作规程及质量控制标准,使微机室的管理状况由混乱变得井然有序。
有一个春节,袁婧为了让职工回家过年,承担了年三十、年初一的值班任务,偏巧又在初一晚上微机出现了故障,自动控制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袁婧立即认真检查故障的原因,并立即决定,把微机自动操作改为手动操作,保证了啤酒质量。之后,又尽快地与微机生产厂家取得了联系,短时期内排除了微机故障。
袁婧说:“辛苦的劳动换来的是喜悦。”1993年3月,袁婧终于成了一个真正的南街人了——南街村正式吸收她为荣誉村民,享受南街人所有的福利待遇,1994年被评为临颍县“三八红旗手”,并被南街村评为劳动模范。
1994年元旦,袁婧与在彩印厂工作的宋潇结婚,参加了南街村组织的集体婚礼。
当我们来到南街村的时候,南街村的互联网络中心刚刚加入因特网时间不长,全村各企业都装上了联网电脑,那阵子袁婧正忙着四处调试微机,因此,在她的办公室我们是三顾而一次也没候着,只好留下了一张条子约个时间。
一见面就能感觉到这位山东姑娘在这里工作生活得不错,气色挺好的。
谈到来南街村后的体会,她说:“虽然刚来南街村时,我有大学文凭却只在车间里当个工人,因为这里没有适合发挥我专业的企业,而且这里比外面工资要低一些,但来到这里不久我就发现这里的各方面环境都是挺好的,只要你真的有才学,领导非常重视敢于使用敢给重任,这样每一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也就有成功的机会,因此当时我就留了下来,没专业就从头学起。现在的我谈不上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但我的精神世界却是非常充实。”
如今像袁婧这样在南街村工作的外地大学生已经有了几十位,在这些人里面,宋书耀可以讲是最早到南街村工作的非南街村籍的大学生。
宋书耀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水寨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律系,当时按统一分配的定案,宋书耀被分配到了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一家企业里上班。上了班不到两个月,单位就通知宋书耀交3000元就业费,否则单位就不正式接收他。宋书耀上大学是自费生,为了供他上学,家里几乎是耗尽了一切财力,就等他毕业工作后能自谋生活了,想不到还要再交钱。宋书耀一时觉得挺为难的。当时在漯河市宋书耀认识原临颍县县委书记、时任漯河市政协秘书长的李水彬,一次去李水彬家玩的时候,说了要交就业费的问题。由于交就业费当时在当地非常流行,几乎是每个单位都这样,所以李水彬就劝宋书耀到南街村去看看。于是,1990年元月18日,宋书耀来到南街村,那时候南街村正是缺少人才的时候,所以当他来到这里后,受到了村领导的欢迎。由于宋书耀是学法律的,因此他与袁婧所不同的是这里有他的专业用武之处,所以他幸运地没有像大部分到南街村来的大学生一样下到车间当一名工人,而是直接到麻纺厂办公室当了办公室主任,同时还兼了麻纺厂团支部书记一职。
宋书耀这人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但工作起来却是思路非常清晰,善于做职工的思想工作,因此当他在麻纺厂工作了十个月后,1990年11月12日,被调到新扩建不久的方便面厂当副厂长。那时候,南街村方便面厂刚从1条线增加到18条线,厂领导的工作量相当大,宋书耀到了厂里后就挑起了大梁。我们说过南街村的干部任职岗位的调动是非常频繁的,在这一点上宋书耀或许是体会最深的,在南街村工作9年多时间,他调换了13次工作!可以讲这里面有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而委以重任的,也有工作中出了差错而被下放锻炼的,但不管怎样性质的调换工作岗位,宋书耀都把它当成是生活对自己的挑战,把它看为南街村企业领导对自己的考验,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宋书耀这些年来的工作生活可以讲是胜不骄败不馁,力求做到尽心尽职。
1991年10月,当时南街村的中原贸易公司成立了公司办公室,也就是现在的南街村集团企业管理办公室的前身,宋书耀因为在法律上的特长而成为进入公司办公室的首选人员,故而从副厂长变成了办公室的普通职员。1992年南街村成立了宣传教育处,宋书耀又奉命到宣教处任副处长一职,又从普通职员成了一名干部。在宣教处工作了半年后,南街村又成立了劳资处,负责招工、职工福利之类工作的劳资处显然是个涉及法律问题较多的部门,因此,宋书耀又调到了劳资处,协助有关领导把劳资处各项工作带进正常运营的轨道后,不到半年时间,又因公司办公室缺人回到办公室。之后,宋书耀在南街村初设顾问办的时候,协助顾问办的老同志做一段时间工作。就在这时候,南街村产值突破了一亿元大关,从此步入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1993年7月,宋书耀到公司下属的销售公司当副经理,负责河南省省内的业务。一年多之后,也就是1995年初,宋书耀再次回到企业管理办公室工作,只不过这回是当了办公室的副主任。同年春夏之交时,又奉调到南德啤酒厂当副厂长,负责抓生产。在啤酒厂任职期间,已在南街村工作了5年时间一直是一马平川未受过任何挫折的宋书耀,终于遇到自己也没想到的挫折。
年轻的宋书耀自从当上啤酒厂的副厂长后,一直注重抓生产成本以降低产品价格,从而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在反复研究反复权衡之后,宋书耀决定从啤酒瓶上降成本。以前南街村啤酒厂用的酒瓶子都是从山东拉过来的新瓶子,每只成本达到了7角2分,回收旧瓶的成本每只仅为2角8分,这样一瓶酒就可以降成本4角4分,南德啤酒厂一小时可产啤酒24万瓶,用旧瓶就可节约十多万元。然而,宋书耀仅仅是从理论上的利润看到了好处,却忽略了南德啤酒厂才建厂一年多时间,职工的素质远没达到应有的水平,这就出现了洗瓶的职工工作责任心不强,有洗不干净的酒瓶子混杂其中的问题。尽管那些没洗干净的酒瓶子仅占总数的万分之一,但由此而给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最终导致了宋书耀留下“败绩”。
当时正是春夏之交,为了能在销售旺季有足够的产品供应市场,宋书耀决定提前生产大量的产品,做好产品的储备工作。而做出这样的决策之时,他又忽略了当时啤酒厂没有完善的存放成品库房的不利条件,因此当产品大量生产出来后,没地方存放只好露天堆放于空地上。一阵梅雨降临中原大地,为了防雨,宋书耀又给露天堆放的啤酒盖上塑料布,哪知雨后的气温急剧升高,塑料布下的啤酒遇高温竟出现了部分发酵的情况,少部分啤酒瓶都炸开了,成了一起南街村男女老少都知道的“啤酒闷坏了”的事故。
南街村对好心办了坏事的宋书耀的处理是:解除了他的职务,调到冷库当工人。但是仅过一个月,南街村领导就给了当了工人也没有自暴自弃的宋书耀一个重新为自己树立形象的机会——让他重新回到企业管理办公室工作,继续发挥他的特长,为南街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宋书耀对我们说:“我为自己是第一个加入南街村籍的外地人而自豪。”当谈到南街村的低工资制度时,宋书耀说:“其实你在南街村得到的并不比在外面工作少多少,只不过你的财富许多部分在南街村这个集体里存放着,当你生病或者有别的要事时,它就会成为你救急之用。作为一个大学生到南街村这个环境来工作,确实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就是要适应这种低工资环境。”
“你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说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的思想比较开放的的年轻一代,对于南街村大学毛泽东思想,坚持毛泽东思想教育人,并喊响‘政治挂帅’之类有着‘文革’色彩的口号这样的一些现象,是怎么看的?是不是觉得与当今的时代不太合拍,群众能不能真正接受这样的思想教育?”我们问道。
“人总是有思想的,没有信仰的人是不能称之为人的。现在的时代处于一个思想多元化的时代,人的思想裂变随着环境的改变会非常迅速地发生,也就是说,现代人的思想非常活跃,接受能力非常强,包括农村里的农民。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拿什么样的思想去教育人,这是一个值得所有的人注意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南街村曾经作过专题讨论,‘班长’就有过一番很有说服力的解释。他说:‘平时经常有人问我,王书记你爱吃啥饭?我说我是河南人爱吃面食。仔细想想,为什么北方的河南人喜爱吃面食,而南方人则喜爱吃米饭呢?就是因为北方产麦,南方产稻,产麦吃面,产稻吃米,时间长了,养成了习惯就定格了。吃饭这样,人的思想教育也是这样。***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没有鬼,说的人多了也就有人相信有鬼了。这是一个思想灌输的问题,用好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去教育群众,群众就个个思想好,用自私自利的思想去教育群众,群众个个就使坏心眼。’”宋书耀非常认真地回答我们的问题,“我来到南街村后,确实也感到了这一点,因为在学校里听的都是流行歌曲,那些歌唱着好玩听着好听,但也就那样,心里没什么感觉。来到南街村后听到的大多是革命歌曲,刚开始不习惯,时间长了,觉得那些歌特别带劲,让人有种浑身是劲的感觉。这就是正面教育的作用,南街村党委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村民、职工立身做人,我个人认为是正确的,也是非常适合南街村的实际的。”
“你是学法律的,对社会科学研究得较多,你认为南街村会有什么样的明天,也就是说南街村应怎样去实现他们所提出来的‘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理想?”我们问道。
“前不久纪念***百年诞辰时播放的电视纪录片中,***说过这样一句:革命怎样搞,我老实地、诚实地告诉你们,我也不知道。”对于南街村的理想能否实现这个问题,宋书耀侃侃而谈:“同样的,对于南街村怎么样干才能实现‘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理想,我的回答也是这样。但是***的话并不是说不知道革命要怎样搞,就不搞革命,而是因为不知道更要加倍地用心去研究这革命怎么搞才能取得胜利,南街之路也同样是如此。南街村所走的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用邓小平理论发展经济的‘外圆内方’之路,在中国恐怕也没有人走过,至少没有人这么提出来过,所以谁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这条路怎么走。但是,不知道怎么走还是得走下去,并且要以百倍的信心去走,用清醒的头脑去想去思考,才能把这条路走好,并取得最终的胜利。有一点可以肯定,南街村走的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否则就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客观规律了,只有在全社会的支持下,在不屈不挠的奋斗下,这条路才能一直不断地走下去。我相信,只要是希望中国农村走向富裕幸福的生活的人,都会向南街村伸出热情的双手。”
南街村有张办得比较成功的《南街村报》。这张周报主要刊登一些反映南街村村民、职工精神面貌的优秀事迹,配合村党委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在村里深受大家的欢迎。在这张报纸的编辑部里,我们和编辑人员进行了好多次的交谈。或许是职业的缘由,我们的话题总是友好而热烈。在这里我们发现除了两个顾问是南街村籍的退休教师外,几乎所有的编辑人员都是外地来的人。他们中有曾是河南省襄城县招聘干部如今已在南街村安了家的盛干宇,他是报社编辑部的主任;还有从漯河电视大学毕业的雷秀娟,她不仅自己到了南街村,而且把也是毕业于漯河电视大学的爱人也“带”到了南街村;以及何艳华、刘淑侠、朱春景等人,他们都是凭着对南街村的向往走进来的。其中负责一版的编辑朱春景还是辞去了在南方新兴的城市珠海的工作来到这里的,而且他还是两进南街村。
朱春景祖籍就是河南确山县,他小时候就在临颍县城的亲戚家长大的,因此他说自己不能算是土生土长的南街人,但至少也算是个临颍人,对这方水土有着浓厚的情感,这份情感正是他两进南街村的动力。朱春景的简历容易让人感觉到他是个四海为家的人。朱春景小时候在临颍长大,上学却是在贵州上的,但是他参加工作时却是在安徽,不久又到了珠海谋生,可以讲是大江南北走了半个中国。朱春景在南方时就听说了许多有关南街村的传说,当时觉得这一切似乎是过于玄乎了,多半是大家越说越玄的事,虚假的成分很大。1989年他回临颍亲戚家探亲,就问表弟,才知报上登的南街村的事都是真的。从此后,南街村就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5年7月12日,当朱春景从《扬子晚报》上看到了有关南街村的报道,就决心回到故乡的南街村工作,当年8月,他揣着1000元钱就踏上了北上的列车。那时候南街村的基建工程展开的多,因此对朱春景这样的有着建筑特长的人是大加欢迎的,所以他就非常顺利地上了班,成了南街村拉面厂的办公室主任,负责基建工作。当时朱春景每月工资是180元,而一般的大学生初进南街村的工资才170元。之后,他又把南方的妻儿都带到了南街村。但是由于妻子是南方人,在南街村的生活不习惯,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执意要回南方去,拗不过妻子,朱春景一家人又回到了繁华的南方城市珠海。然而,此时的朱春景的心已深深地被南街村吸引住了,在南方的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次次地和妻子提起要再回南街村工作。妻子说:“要去你一个人去,去了就离婚。”于是,下面的故事就非常简单了,朱春景拿了一纸离婚证书,带着儿子又回到了南街村。因为他除了建筑以外还有写作的特长,所以被安排在报社工作。这时已是1998年的6月了。尽管朱春景解释导致夫妻离异重要的还是一些感情上的原因,但他也不否认这与他执意要回南街村工作有关。
对于朱春景的两进南街村,我们觉得有些不太好理解,眼下北方的人拼了命往南方挤,寻求一个能挣钱的就业机会,而朱春景放弃已有的虽说不算高,但也是在南街村的十数倍的工资,来到这里,究竟图个什么呢?朱春景说,他看中的是南街村有着外面的世界已没有了的一些优秀的传统的东西,诸如干部群众关系,社会治安等等。他讲了1996年贵州的一个朋友因为两口子打了一晚麻将,小孩就被人拐走的事,联系到自己深爱着的小孩,再谈到如今在南街村安居乐业的生活。我们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他对平和生活的追求。
朱春景这一份的追求,或许也可以说中国多数老百姓特别是农民的追求的代表。我们的民族原本就是一个向往“世外桃源”生活的民族。我们虽然不能说南街村是“世外桃源”,但它的确让人看到了几分精神的纯净。正是出于对这样的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朱春景付出了代价,并且这个代价是沉重的。但他们的抉择,却证实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在人的生命之中,最宝贵也是最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比之更重要的是理想和信念,是平和、安详、充实而有意义的精神世界。
十多年前,南街村还只有3000多口人,如今在南街村工作生活的人口已达到了12000多,这不是南街村的计划生育搞不好一下子就多出了这么多的人,南街村从80年代中期以来,几乎听不到有那家超生的,反而时常听说有生第二胎指标而不要的,人口的增多是因为这些年来南街村的村办企业蓬勃发展,方便面生产企业为龙头的企业总数已达到26个,形成了一个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这些一夜之间多出来的人是来南街村企业工作的外地职工。这些近9000多人的外地职工队伍,像我们上述的那些人们一样的年轻人占了绝对多数。
这些年轻人来到南街村后,就把南街村当成自己的家乡,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奉献着自己美好的青春,为南街村增添了新鲜的血液,让南街村的远大理想得以一步步地实现。
3.姚有才舍身保护集体财产。谷顺宇用烧烂了的胳膊开了六百里车。王洪凯智抓骗子。
从南街村的崛起中,我们看到了南街人身上的智慧和勇气。一种对集体对工作负责的敬业精神,使得南街人精神世界平添了无比坚强的意志,以及足以克服任何困难的力量。
而在南街村的年轻人中,为集体出力、为集体争光的事是人人争做的,每个人都以自己能为南街村做贡献争荣誉而自豪。这样的一种精神,更是使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投入百倍的热情。
当我们来到南街村进行采访时,恰逢南街村党委正号召村民、职工向调味品厂的业务员姚有才学习,学习他舍身勇斗歹徒保卫集体财产的事迹,和在威胁面前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
在我们下榻的南街村招待所房间里,就有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着题为《舍身勇斗歹徒保卫集体财产——记调味品厂业务员姚有才》的通讯。
通讯的前面还加了一段编者按:
编者的话:
生命是宝贵的,集体财产也是宝贵的,但两者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如何决定取舍呢?姚有才,一个瘦弱的年轻人,在集体财产受威胁时,体内迸发出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他临危不惧,勇斗歹徒,用实际行动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
10月24日,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业务员姚有才像往常一样同司机一道带着满载的货物早早地向湖北方向出发了。下午两点钟,他们已顺利行驶到确山县南部。在一段约两公里的长坡上,突然,对面下坡的大卡车在超车时,向姚有才押运的货车直冲过来,姚有才押运的货车躲避不及被撞坏,不能行驶,司机的脚也被摔伤了。在这前不邻村,后不挨店的地方,司机只好忍疼前去报警求援。交警赶到现场处理了事故后离去了,司机也到医院进行治疗,只剩下姚有才孤身一人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时间缓缓流逝,夜幕渐渐降临了,山风寒冷刺骨。一天滴水未进的姚有才,此时饥渴难耐,肚子“咕噜、咭噜”直叫唤。但他仍然恪守职责,寸步不离。九点多钟,有一群人幽灵般来到他面前,询这问那,张口就要看车费、帮忙费,姚有才意识到遇上麻烦了,但冷静地对答着,应付着他们的刁难。这伙人见无隙可乘,悻悻而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他又饥又渴又冷又困,但他一想到那满车的货物,是价值数万元的集体财产,他的精神又振作起来,不停地巡逻在货车周围,心中多么希望能在往来的车辆中寻求到援助……夜里十二点多钟,一辆辆摩托车飞驰而来,然而他们不是来援助的,而是手拿撬杠、木棍等凶器,一下车就扬言要帮忙倒车。姚有才心里明白,这一伙更难对付,他们是专瞅车祸机会来趁火打劫抢东西的。货箱一旦打开,货物立即就会被哄抢一空。姚有才机警地周旋在他们中间,同时准备着进行殊死的搏斗。几个人准备撬车门了,姚有才挺身迎上去,冲到车前,用单薄的身躯护住了车门。对方恶狠狠地威胁道:“快让开,不让就捅死你。”姚有才此时早已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他迅即拾起一块大石头,厉声吼道:“看是你捅死我,还是我砸死你!”十分钟过去了,三十分钟过去了,一个钟头过去了,双方就这样对峙着,身单力薄的姚有才在寒风中如钢铁般屹立着,二十来个歹徒,被他的凛然正气所震慑而不敢妄动。在僵持了两个小时后,对方始终没有下手的机会,才灰溜溜地退走了。
这一惊心动魄的的险情刚过去,姚有才还未来得及擦一下浑身的冷汗,就又来了一伙人,冷不防一拥而上,架起精疲力尽的姚有才到了不远处的一个小屋里,一顿拳打脚踢,打得他浑身上下伤痕累累,衣服也被撕破了。姚有才忍着剧痛,誓死不交车钥匙,对方又是一阵毒打,把姚有才身上所带的各种票据和300多元钱全部抢走,姚有才此时已昏迷在地。当他再次苏醒时,强忍着浑身的疼痛,艰难地走出小屋,在黑夜里摸索着又回到车旁,死死地护在车门口。又是几个小时难耐的守候。
一个漫长的夜晚,一个漆黑可怕的夜晚,姚有才犹如经历了一回生死。天刚蒙蒙亮,正当他觉得彻底绝望时,突然,村党委副书记贾中仁犹如从天而降,出现在他的面前。原来,贾书记因事外出,正巧路过出事地点。在贾书记的帮助下,姚有才彻底摆脱了困境。
姚有才,这个文弱清瘦的年轻人,到调味品厂销售科工作仅仅两个月,在集体财产受到威胁时,却临危不惧,英勇搏斗,谱写了舍身斗歹徒、誓死保卫集体财产的壮丽篇章。(雷少颖)
从这一篇1000多字的通讯中,我们不难看出南街人对这样一位英勇的业务员怀着的那份赞誉之情。南街村的普通群众通常用“这人是条汉子”来形容有着大无畏精神的人。
在南街人的心目中,当年运输队的司机谷顺宇就是一条硬汉子。
这故事今天说起来已经有些久远了,可尽管如此,南街村的人们还是常常会提及。
那是1992年7月20日。这天南街村运输队的司机谷顺宇驾驶着一辆满载方便面的东风140汽车,朝湖北丹江方向开去。当天下午4点多钟时,车到了离丹江大约有几十公里的一个叫艾家沟的偏僻山沟。车子在这条地势险要,道路崎岖,路两旁杂草丛生的山沟里前行了几公里后,突然,路边的杂草中窜出几个人来,站在路中间,冲着谷顺宇直叫:“停车,给老子停车!”谷顺宇马上明白遇到坏人了。他知道,只要自己的车子一停,这一车货就算是完了,于是,他凭着娴熟的技术,油门一加,就冲着路中间站着的人开过去,因为他知道这些人是怕死的,只要车子不停他们就会闪开。果然不出所料,那人见车子直撞过来,赶忙就让开了。那几个人见车子跑过去了,暴跳如雷,边骂边往车上扔东西。
正当谷顺宇和一同乘车的业务员以为这事只是一场虚惊已就这样了结了时,没想一件事故还是发生了。
东风从艾家沟开出没多久,另外一辆东风车鸣着高音喇叭,迅疾赶上谷顺宇驾驶的车子,大声地说:“师傅,你们的车子着火了!”
“什么?”谷顺宇闻声紧急刹车,下车一看,只见装满了方便面的车厢里黑烟滚滚,烟雾里火苗直往上蹿。谷顺宇一把扯下自己的上衣,先把油箱给裹了起来,接着赶紧爬上车,抓住正在燃烧的帆布,使劲地往地上撕扔。时值盛夏,天气奇热,人在火中熏烤,裤腿烧着了,只能跺跺脚,衣服着火了,干脆脱下来扑打蔓延的火苗。此刻,谷顺宇心里头只有一个念头:保住车,保住货!
然而,火还是借着风势无情地燃烧。
这时候,驾驶着车辆在这条路上来往的司机们,见此情景纷纷下来参与救火,有的用灭火器扫射,有的用刀子割着燃烧的帆布,有的爬到车上往下扔冒着烟的方便面箱子……
而与司机们相反的是,不知从哪里冒出几个趁灭打劫的人。他们趁别人忙着救火,偷偷地搬起扔到地上的方便面就跑。在这几个人的带头下,原先在周围看热闹的人们一齐拥向扔了一地的方便面,搬的搬,扛的扛,乱成一团,就连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也向着着了火的车子跑。看着成车的方便面将被洗劫一空,谷顺宇和业务员的心如刀绞,可在这举目无亲的地方,又有什么办法呢?正在无奈时,一声如雷般的声音响起:“不许动!谁要再动一箱方便面,我就打死谁!”只见一个高大魁梧的公安人员,站在距车不远的一块石头上喊道:“乡亲们,人家在咱这儿遇难了,不能这样啊,我们不能这样做,这是违法的!请把搬走的方便面赶快送到车前去!”那些哄抢方便面的人们,听到公安人员的喊话,看着那乌黑的手枪,一个个慌忙丢下手中的方便面溜跑了。
在大家的帮助下,谷顺宇他们终于扑灭了火,并把方便面又重新装了车。然而,在与烈火搏斗中,谷顺宇的两手已烧脱了皮,连肉也烧烂了,而脚上的袜子都和肉粘到了一起,手把方向盘,脚踩刹车、油门、离合器制动,一举一动都引起一阵阵剧痛。业务员看此情形,对谷顺宇说:“我给家挂个电话,派个司机来替你吧。”谷顺宇却坚定地说:“这里不安全,我们得赶快离开这里。”说罢,他就用浸了汽油的破布,把烧烂的手和脚湿了湿,咬着牙,驾车继续前行。
一路上,谷顺宇手痛就用胳膊操纵方向盘行驶,右脚痛得无法踩刹车,他就指挥业务员拉手制动,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再用汽油泡泡手脚。就这样,开了几十公里,终于把货安全送到了目的地。随后又忍着剧痛把车开到当地的保险公司,报上了损失保险,使集体的利益损失降到了最低点。这时候,两个人才想起来自己已经是两天没有吃一顿像样的饭了。
第二天,没来得及休息疗伤的谷顺宇又咬着牙,坚持把车上剩下的方便面按计划送到离丹江130多公里的石花镇。
任务完成了,比谷顺宇大十几岁的业务员看着满身伤痕累累的小伙,实在不忍让他再开车了,再次劝道:“我还是打个长途电话,让家里再来一个司机替替你吧。”
“不!”谷顺宇还是摇摇头,说道:“让家里来人最快也得等两天,况且也不容易找到咱,眼下车队人员紧,顾不得,再说我来南街时间短,还没有做出什么贡献,不能再给领导添麻烦了。”
拒绝了业务员建议的谷顺宇继续以他顽强的毅力,坚持开了30多个小时的车,在7月24日晚8时30分,把车安全开回到了南街村车队。
车子一停,谷顺宇的身子就软软地倒在驾驶室了。
而同样是当年南街村运输队的司机、如今已是南街村集团南德宾馆经理的王洪凯那被人们传为美谈的智破客户骗局的故事里,则更多了一份智慧。
一年秋天,王洪凯奉命为一位客户运货。一上车,王洪凯就觉得坐在自己身边的那位穿着武警制服的客户有些不对劲。这人30多岁年纪,身上穿着一件又厚又长非常肥大的武警制服,那时节天还挺热的,因此,那人穿着这一身打扮就汗流满面了,但尽管热,他却舍不得脱去这身衣服,只是解开衣服的所有扣子来散热,嘴里还叼着根香烟,坐在驾驶室里得意洋洋,就仿佛做了一件称心事似的,一脸乐滋滋神情。
客户那与他的武警身份极不相称的举止引起了王洪凯的注意,心里就想:“这人来南街村买这一车方便面,莫非有诈?”于是,当车开过叶县,碰上去南阳送货返回的同车队另一辆车时,王洪凯就招呼那车停了下来。王洪凯问销售公司负责南阳地区的业务主办王明朝:“你认识这个客户吗?”王明朝摇摇头。这时候,那客户主动上来和王明朝他们聊开来:“我是南阳武警部队的,负责我们的服务社。这是第一次去你们南街,一回生二回熟,以后还要各位多关照哇!”
趁着这功夫,王明朝与王洪凯私下里交换了情况。
“交款了没有?”王明朝得知了可疑情况后,小声地问道。
“交了,听说是支票。”
“你先走,我回去看看。”
和王明朝他们分手后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王洪凯驾车进了方城县城。
这时候,客户突然对王洪凯说:“师傅,停一下车。”谁知事情就有这么巧,这客户刚下了车,就有一位二十七八岁左右打扮得很是妖艳的女人就冲着客户迎了上来,两下一交谈,客户居然将一路上口口声声说要拉到南阳去的方便面转卖给这个女人了。
王洪凯坐在一边,对眼前的这一切听得清楚,看得更仔细,不觉心中更为怀疑:武警也有这样做生意的?王明朝负责南阳地区的业务,可谓是人见人熟,却对这人说的南阳武警服务社一无所知,而且这客户本来说要把货拉到南阳去的,怎么半路就转给别人了?
这一连串的问号使王洪凯长了个心眼,当他按照那妖艳女人的话,把车子开进方城县交通局汽车队大院,并向一辆江淮车倒货时,为了以防不测,就暗暗地记下了那车的车号:河南43-0145。
当王洪凯开着东风车风驰电掣般地返回南街时,南街村中原工贸公司的副总经理王金忠、销售公司经理窦彦森、财务处长李庭振以及南阳地区业务主管王明朝等人早已在等着他了。原来,王明朝一回村里后,就把情况向公司作了汇报,经过查证核实,那个武警客户用来买方便面的支票,是一张已经作废了两年的假支票。
为了追回那车价值13000多元的方便面,公司领导做出了“马上追回”的决定。这时候,南街村的现代化通讯、交通工具立刻发挥了最有效的功能。不到一刻钟,村民兵营长贾中仁、县公安局刑侦队长李明欣、公安局交警队长杨峰等人,就全副武装地出发了。
数小时后,交警队长李峰就从方城县车管所的档案里查出:河南43-01845号车是该县交通局车队的一辆8吨江淮车。不一会儿,这辆车的司机就开始坐在交通局汽车队的办公室里交待情况了。然后,刑警们在那位名叫李同德的司机带路下,于深夜11点10分赶到卸货地点:南阳市近郊的一所民房。
一场智斗结束后,两名案犯束手就擒,一车子方便面一包没少地给追了回来。
第二天清晨,南街人得知了这一消息后,都说:洪凯有脑子,救了集体的财产。
4.金成军不认舅。打擂的不止一个贾中杰。
南街人办事讲原则,这一点不光南街村的领导有,就是连南街村那些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也不例外。
这一天,天空就像调皮的孩子的脸,刚开始还是喜气洋洋的面容,一眨眼间工夫,就变成了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就这样的天气,南街面粉厂换面处,一条长龙似的队伍,还是越排越长。
在这队伍中,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看上去他精神矍铄,满面春光,喜悦中还有着几分自信。队伍每向前挪一下,他就赶紧把自己的粮袋往前挪挪,还不时地伸头向前瞅瞅,嘴里不停地自言自语:“快了,快了。”不大一会,果真轮到这个老汉了。他二话没说,搬起麦袋就放在了磅上。
“大舅,把布袋解开,让我看看。”验质员一字一板地说。
“咋?我的麦子也要看?”老汉看着自己的外甥,说话时眼睛瞪得圆圆的,显出长辈常有的那种高傲神态。
验质员递给老汉一根烟,并随即给他点上,解释道:“舅,这是厂里的规定。无论谁的麦,我们都要看看麦质如何,中的,我们收;不中的,我们坚决不收。”
老汉猛吸口烟,不以为然,又很不耐烦地说:“那你就看吧!”
验质员不看舅舅那阴沉的脸,只顾解开口袋看麦子。布袋一开,验质员就傻了眼,因为他舅舅的麦子瞎秕不说,还有不少虫眼儿,根本不合乎面粉厂收麦标准。于是,他就伸手抓了一把麦,伸到大舅跟前:“大舅,你看这麦,差劲得很啊!我看你是不是……”
“你这孩子,我这麦咋不中?我看你是成心给我过不去,叫我丢人。”没等验质员把话说完,老头就阴着脸依老卖老地大声骂开了。
“大舅,你听我说。我并不是成心让你老人家丢面子。就是县长来换面,不合乎标准我也让他拉回去。”
“你放屁!”老汉大动肝火,跨前一步指着验质员的鼻子说:“中,中,你真长大了,中用了,翅膀也硬了。你现在不认老舅;上些年,你家八九口人,没粮吃,你到我家去拉麦时,你倒还认得我这个舅!你还有没有良心?”
“大舅,话可不能这样说。以前俺吃你的麦子,凭良心说应当报你的恩,可那是私事。今天我按标准收,这是公事。舅,领导信任我,让我干这项工作,我就应该认真负责,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
“别说了,难道我是三岁小孩子,还让你来给我讲大道理?好,你铁面无私,我高攀不起,那就从今天起,以后你也别往我家去了!”
“大舅,你听我说……”
“中啦!中啦!你按你的制度,今天算我在你跟前丢人了。”倔老头扔下这话,就气冲冲地把粮食装上架子车,头也不回地拉着走了。
这个六亲不认的验质员叫金成军,他是南街村小有名气的黑脸包公。那天,他把亲舅舅得罪了后,载着自己买的两袋面粉,上门向舅舅请罪,让老人平了一口气。
同样的,在南街村,青年贾中杰打擂的故事,也常被人们说起。
南街村食品总厂四车间在全厂是有了名气的“落后车间”,并不是四车间的工人懒,也不是四车间的领导不行,而是因为这个四车间的两条生产线添置最早,当时买的就是旧设备,经过几年的磨损,早已称得上是“老牛破车”了。虽经几次改造,可效果仍然不好,生产出来的方便面总是含油超标,每次品尝会的结论都是改进不大。近两年,几位车间主任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都未能甩掉后进车间的帽子。于是,在食品总厂二楼的会议室里,厂里开了“诸葛亮会”。会上,一个年轻人站了出来,他说:“王厂长,把四车间交给我吧。”这个青年就是食品总厂的技术骨干贾忠杰。
当贾忠杰主动请求接任第四车间主任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就成了食品总厂的热门话题。有人赞赏,也有人提出了疑问:“那小伙奶腥气都还没干呢,难道比前几任老主任本事还大?”而在这时,两年前的一个故事又被人们重新提起,那时王宏斌到食品总厂检查工作,向刚进厂不久的贾忠杰提了个问题:“你的理想是啥?”贾忠杰不假思索地说:“想当厂长!”两年后,贾忠杰终于凭自己的努力当上了一个车间主任,并且干得有声有色,似乎真的是在告诉大伙,他还真是块当厂长的料。虽知他正在原先的车间干得好好的,竟然想起来到四车间了。南街了解贾忠杰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怕他这回可能是要翻在四车间了,还做什么厂长梦。
可贾中杰顾不了别人说东说西的,就是连母亲的劝说也放在一边。但他也是打心底里知道要改变四车间的面貌不是件容易的事,可他偏偏要试试这不容易的事,想借此来磨练自己。
到了四车间后,贾中杰很快就熟悉了车间的老设备的状况,决定从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入手,先抓人的管理,并积极采纳职工合理化建议,与车间技术骨干商议技术改造措施。每一次技术改造中,他都带头深入研究,反复进行对比、分析。继而采取新的改进措施。有时为了验证技术数据,他能在车间一直熬到天亮。仅仅半个多月时间,贾忠杰就瘦了一大圈,然而,与此成对比的是,他终于发现了方便面含油量居高不下的问题所在,在大伙的共同努力下,四车间的设备改进工作很顺利地完成了,化验结果一出来,贾中杰等人的劳动有了圆满的回报——方便面含油量达到了国家标准。
南街人是农民,是农民的他们在决定一些事,或者判断一些事物的好坏,总以自己的独特的方法来进行。南街村食品总厂的定期品尝会就是一例。
南街村的食品总厂很大,下面有好几个分厂,而每个分厂又有许多车间,为了对每个单位生产的产品质量有个明确的论定,厂里除了有化验室的质检科对产品进行检验外,更重要的是靠定期的产品品尝会来判断。每到那个日子,南街村食品总厂就把各车间的负责人召集起来,带上各自生产的产品,同时,又请来十几位群众,甚至是外地的群众,作为顾客代表,和厂领导一起,对车间主任们带来的产品进行当面品尝,从口感、色泽等多面来判断产品的优劣,并结合检验部门的报告,对产品质量进行排名。在定期品尝会上,食品总厂四车间的方便面很快就走出了总是垫底的局面,技术改进成功后,他们的产品一下子就变为名列前茅了。
贾中杰带出了好头后,以后的南街村只要有村里公开投标竞争的项目,总有一大帮年轻人争先恐后地上。一项项技术难关就这样迎刃而解,而南街村的经济,更是腾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