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娇娘不可欺 第1卷:正文 第8章 古庙街上

从茶摊去往古庙村,直线距离不算远,就是有点绕,走了没多久就有人打招呼:“黎家五姑娘,你还慢悠悠的呢,庄哥和你娘都急死了,找了你一天一夜了。”

庄哥就是黎庄,黎尽善的亲爹,哎呀,对呀,忘了这茬子事了,黎尽善连忙道谢:“周叔,知道了,昨天在林子里迷了路,掉到潭子里了,爬出来的时候都夜里了,不敢乱走,今早上才出来的。”

潭子,就是沼泽,掉下去十有八九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周叔欣慰道:“你还真是命大,快回去吧。”

“诶!”

看来爹娘还是挺关心咱的,黎尽善一路小跑,权当锻炼身体了。

绕过几道山坳,就是大片大片的田地。已经是四月下旬的天气,田地里庄稼涨势喜人,满眼的田园风光,让人心旷神怡。

黎尽善不由自主的放缓了脚步,一边走路,一边回忆,了解黎家和乡里的情况。

所住的这个村子,叫做古庙乡。

这里靠近大海,应该在泉州一带,自打开国以来,这里就是兵士屯田的所在,叫做兴化军镇。

因为这一世东瀛人曾在此地建立过扶桑国,为了加强边防,朝廷还将些流放的犯人发配到这里,后来扶桑国基本被灭之后,朝廷又陆续地从各地迁来许多流民,开荒垦殖,充实此地的人口。

大颂帝国开国百年,扶桑国除了一些据点依然打着扶桑旗号外,基本被灭,周边战事平息,军镇改了民镇,兵士解甲归田,也有很多干脆就留了下来。原本的屯田兵营,好些慢慢成为普通的村落。

不远处有座山,山上有个城寨,就是以前古庙城寨的旧址,远远看上去,还能看出原来的守军战备特色,可实际上山上的人大部分都搬迁到了山下,黎家的老宅就在上面,城墙早已被拆了,用来修建山下的民居了。

古庙城寨本来就是当时边防重镇兴化军城的犄角所建,距离兴化县城很近,不到二十里,现在更是兴化县城重要的物资产地,于是也算得上是人口颇多,开垦成熟的地区,因为人多,这里被叫做上庙村,而山下也常常被称之为下庙乡。

前世生活在“少生孩子多种树”的年代,有个哥哥已经算是独树一帜了,说起黎家,那还真应了那句话“给我一个女人,可以创造一个民族。”

当家的是黎家老爷子黎奥。一生就娶了老太太祖氏一人,生了许多儿女,最后成家立业的就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

然后儿女这一辈就是噼里啪啦的生呀生,到了黎尽善这一辈已经有了八个堂兄弟、六个堂姐妹了,其中只有四房的七郎早夭,其他的都养活者,这在黎尽善的认知里,总觉得古人存活率低,没想到黎家的基因和带娃的水平蛮高的嘛,觉得不可思议。

人多也就罢了,关键还没分家,这让黎尽善可劲头疼了,这个“人设”很不好,作为现代人,最怕就是那扯不清的家长里短,狗屁倒灶,挽起袖子,挣钱不好嘛?天天惦记人家锅里的,吃了啥,种了啥,嫁了啥,有啥意思?

黎尽善的爹是老爷子的三儿子,名字叫做黎庄,今年三十五岁,母亲第氏,年纪相仿。

黎尽善在一众姐妹中排行老五,在三房上面一个姐姐,黎玉叶,聪明又能干,还有两兄弟,哥哥在黎家男娃中排行老三叫黎武,今年十六岁,她还有一个八郎弟弟叫黎畅,只有五六岁。

想着想着,就到了村口,跟她打招呼的人也越来越多,还有人跑到乡里的古庙面前敲大钟,根据不同节奏,可以通知一些消息,比如有敌来袭、比如有事宣布、比如有消息要传送,大家可以主动询问一下知道的人。

黎尽善失踪一天,乡里不少人都去寻找,附近找不到,自然有人去深山找,听到钟声大概就能猜到黎尽善已经找到了,即便听不到,其他人也会自觉来询问何时,然后一传十十传百,把好消息传播出去。

“哟,尽善呀,你可算回来了,让你二伯急死了。”二伯黎孟正和他的小舅子苟富贵站在一家茶馆的门口,见到黎尽善,脸上尴尬之色一闪而过,以长辈的姿态说道。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