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娇娘不可欺 第1卷:正文 第43章 七夕将至

黎玉叶其实并不中意曹斯德,她只晓得自己的命运是曹家的媳妇。

先前曹家穷困,败落,结果稍微功成名就,便将过去一直帮衬着他的黎家忘得一干二净,甚至是恩将仇报,居然同意大姑的意见,找黎家要二百两银子。

黎玉叶大哭了一场,并不是因为什么,而是一种庆幸的宣泄。

自从懂事以来,就面对自己不喜欢的“未婚夫”,讨厌不敢挂在脸上,喜欢鲜于错也不敢说,更是无厘头的被人换亲,这段时间黎玉叶的心里压力很大。

今日之事,她听说之后,其实很开心,宣泄之后,黎尽善明白,黎玉叶再不会为了曹秀才有任何的“愧疚”“羞耻”之意了。

她以后会成为一个丢掉包袱,轻装上阵的女子。

“姐,你是不是以后要跟错哥儿好?”黎尽善不免有些八卦。

“呸。”黎玉叶有些娇羞,也有点失落:“错哥儿跟小姑定亲了。”

“怕是奶奶不同意吧,否则小姑都已经十七八了,按理早就该办酒了呀。”黎尽善心里也有点喜欢鲜于错,谁叫她也有点颜控呢。

“奶奶不同意有什么用,这门亲是爷爷定的。”

“那怎么还不结婚呢?”

“你忘了,错哥儿在守孝,得一年。”

额,黎尽善头有点大,忘了这事:“守孝一年?不是三年吗?”

“什么三年?朝廷规定,无论父母去世,都是守孝一年,好像当官的是二十七个月。”

“哦哦。那他孝期过了没?”

黎玉叶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好像是过了,鲜于叔是去年盛夏入土的,我记得。”

“那岂不是婚事将近!”

黎玉叶眼瞳微微黯然,说道:“是呀。”

“姐就不想争取一下?”黎尽善眨着眼睛,打趣道。

“瞎说什么呢,姐姐才被表姐抢亲,怎么难道让姐姐去跟小姑抢亲?你还嫌黎家面子丢的不够吗?”黎玉叶吓得手足发颤,只觉一颗心都是跳到了嗓子眼,想起村人的指指点点,想起这些天的那些闲言碎语,想起那曹秀才,心窝里好似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

比起玉叶,黎尽善对家族观念没那么重,毕竟是嫁接进来了,她吐了吐舌头,还想说一些“爱情是靠自己争取”的鸡汤,可话到嘴边觉得说出来没啥意义。

自从知道小姑黎金枝有谋害她的想法,她对黎金枝没有半点好感,甚至有“先下手为强”的念想,搅黄黎金枝和鲜于错的婚姻?

黎尽善摇摇头,杀人不过头点地,非要在人家婚姻上搞搞震,似乎有些犯不着,这个世界的人有自己的行为观,就算真把黎玉叶和鲜于错撮合在一起,也未必是件“好事”。

一切顺其自然吧。

分家之后,再过十多天就是就是乞巧节了。

虽说这个世界的历史车轮早就不知道跑偏到哪里去了,但是一些重要的习俗,却和黎尽善记忆中差不多,中秋、端午、清明、重阳这些节日都有,变化不大。

乞巧节,黎尽善更喜欢称之为七夕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东方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于是在七月七日这天,各地的妇女便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而一些未婚的、怀春的少女也会乞求她赐给自己一段美好的姻缘,或者跟自己的情郎在织女的见证下“海誓山盟”甚至“双宿双栖”。

跟黎尽善理解的不同,在这个时空,虞君娘娘也是织女的化身,或者说织女是虞君的化身,总之这个虞君娘娘的地位比起妈祖只高不低,大大小小的虞庙据说各处都有,山上的古庙就是虞君庙。

上庙村和下庙乡名字的缘由也是在于这个虞庙。

鹿颂朝的乡村管理是村、乡、镇、县城四级,随着周边战乱平息,人民安居乐业,下庙乡逐渐繁荣,却依然比不过兴化镇,据说朝廷有让兴化提升为县城设想,古老的虞庙已经不能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了,于是新的虞庙在筹建中。

至于地点,下庙乡当然希望在原址扩建,而兴化镇那边却不乐意,他们的意见是在西谷口的山头修建一座崭新的虞庙,距离在下庙乡和兴化镇中间,这样方便两地百姓祭拜。

兴化镇、下庙乡、上庙村、西谷村、数九村、北林等等村社经过漫长的交涉,最终同意了兴化镇的方案,规划已经完成,暂时还未破土动工。

今日的古虞庙热闹非凡,下庙乡不少少男少女都会“无师自通”、“心有灵犀”的到虞庙这里来祈福,到底是为“家族”祈福,还是想看下帅哥?只有自己知道了。

虞庙不设香火,所有人到虞庙祈福要在许愿池里丢一枚银币,多丢不行,少丢也不行,就一枚银币。

祈福的方式与日本神社差不多,祈福之前需要用虞庙的清水净手,然后到许愿池面前拿出自己准备的银币,合在双手之间,默念自己的祈福语,然后轻轻吹一下手中的银币丢到许愿池内即可。

虞庙之中的虞女并不是终身制的,虞君娘娘在鹿颂朝还是生育之神,鼓励男女婚配,所以她的信徒无需终身守节,一般附近村落每年会选“十二”整数倍的姑娘,分为十二个月值守即可。

当然一般虞庙还有一些立志“出家”的女子,这些往往被称之为虞祝或者虞姑,也就是修女,虽说大部分虞姑都对婚姻不满的女子,可虞庙本身并不禁止她们结婚,婚后离开虞庙别居即可。

而许愿银币除了负责虞女的生活用度,大部分会积攒起来作为虞庙的修缮或者重建。

黎尽善也曾做过值守虞女,对这个安静、与世无争的信仰心中特别喜欢。

黎家老宅离虞庙很近,黎尽善没有银币,也就不去祈福了,望着那山道,路边有很多售卖“平安符”和“同心结”的小贩,黎尽善微微叹了一声。

经过不知多少年的发展,虞庙也有逐渐有自己的等级和收取百姓捐助甚至香火的规矩,而相关的一些周边产品,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也会沾一些铜臭味,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具体的黎尽善就不是很懂了,但这份恬静淡雅,大部分的虞庙还是保持住了。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