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雄霸战国 第39章 远洋海贸

鼓捣出印刷术后,张佑又找到铁坚,让他派人去找一些磁铁。铁坚通过自己原料的铁匠圈子,找到了一些磁铁送过来。然后张佑又让铁坚把磁铁打磨成针状,接着,张佑让木九做了一个木制罗盘,上面刻上许多符号刻度,再装上磁铁针,就制成了罗盘针。

在中国明清时代,罗盘针时常被用来测风水算命。张佑当然没打算这么干。他找人经过陆地上一番试验后,便交给句章郡港口,一个名叫姒东海的人。让他在海上试着使用这罗盘针的效果。

这姒东海是一个远洋海商。他亲自驾船在海上试验了一天后,回来时,异常兴奋地对张佑说道:“领主大人,这东西太好了。以后有这东西,在海上,再也不用担心迷路了。

张佑点头微笑,这罗盘针,本来主要目地就是为了解决海上航船时,辨别方向用的。如果能够搞出六分仪,再配合越国的造船业基础,张佑觉得可以进行大航海活动了。不过,这个时代,进行大航海,恐怕会严重扰乱历史,使得历史的一切演化,提前一千五百多年,这后果想想就觉得可怕。再说,六分仪也不是那么好弄,至少他除了知这是利用太阳射线测定纬度的装置之外,其他一概不知,一时半会也不可能弄出来。

至于火药,其基本配方,张佑则记得的,无非就是硝,硫磺,木炭不同比例的混合。只不过,这东西比较危险,弄出来影响也更大,张佑犹豫着要不要这么早就把火药这种大杀器给搞出来。如果这时搞出这个,以这个时代人们旺盛的创造力,和军事上的需求,肯定会进入火器时代。这真不知道是福在祸,张佑可无法把握。

犹豫好多天之后,张佑终于还是决定,如果自己没有受到强大力量威胁,那就不搞出这种东西了。但是如果自己受到威胁,为了保命,那就顾不得了,那时候,必定要把这种东西弄出来。为此,他决定储备一些原料,以备不时之需。

当然,这事极端重要,所用之人必须是绝对值得信任的人。但张佑来这里不久,要找绝对值得信任的人,并不容易。想来想去,张佑决定,把这事交给蓉娘。一方面,蓉娘属于最早主动投向自己的人。同时他是女人,不能随便离开鄞乡村,从而泄漏秘密。另一方面,张佑只储备原料,相信蓉娘不会明白他储备那些东西干什么用。因为这个时代,还根本就没有火药这个概念,就算打仗时,也极少有人使用火攻。张佑让蓉娘储备那些东西,她一个女人,自然不可能想到那些极易着火的东西,是军用的。

火药暂时不发明,张佑便决定在海船上大规模推广罗盘针的应用,发展句章港口与其他地方的海洋贸易。为此,他重新召来姒东海来了解一下句章的海贸情况,并且商议在海船上推广罗盘针。

虽然这个时代,贫穷落后是社会的主流,但句章毕竟是沿海港口,商业发展程度上,比起其他地方来说,还是相当发达的。规模比较大的海商船队,总共有十二支。这十二支海商船队,有三家是独家海商船队。整支船队只属于一个人,或者说一个家庭所有。另外九支船队,都是由一些比较小的商家船队联合起来,统一行动的,似乎介于股份公司和行业协会之间的机构。

这十二家海商船队,最大的一支,当家人姓姒,就是这个姒东海。在十来代之前,也是越国王室。不过,现在早就已经成了一介普通的国人了。仅仅保留了一个高贵的国姓。三代之前,他家就是一个专注于海贸的商贾之家了。不过,商人在越国社会地位较高,从来没有像在中原一样受到歧视。

而中原国家,一方面享受商业发展带来的便利,一方面却歧视压制商人。这是因为,当年周是以农业起家,推翻商朝后,为了消弱商朝遗民的势力,不许商民占有耕地,从事农业,而只许他们做长途跋涉,转手买卖的行业为生。所以做买卖又称做生意。又因为这生意主要是商朝遗民进行,所以生意又称为商业,生意人又称为商人。商人因此在整个古代中国倍受政治歧视与压制。

而此时和这姒东海一番交流,张佑非常惊骇地发现,这个时代,越国居然有直达日本的远洋航线。

通过姒东海的介绍,得知这条航线基本走向是:从句章港出发,横渡东海,首达日本南方的奄美、度感附近的岛屿,然后再逐岛北航。越大隅海峡至九州岛西南萨摩,再沿肥后,肥前抵筑紫大津浦,最后入关门海峡,由濑户内海抵达日本国政治中心奈良附近的难波三津浦。

也可以由句章港出发,循东偏北横越东海,直趋日本肥前松浦郡的值嘉岛,然后驶达筑紫的大津和难波的三津浦。

这个时代,日本正开始步入弥生时代的早期。原本发展缓慢的古日本,社会开始飞速地发展。稻作农业开始大规模的推广,各种铁器、石器、铜器,陶器开始普通的使用。特别是稻作农业和陶器的大规模使用,以及定居村落的出现,是日本弥生时代的主要标志。

让张佑意外的是,这个时代,这些越人海商,称呼日本人并不是什么倭或者是其他称呼,而是称之为东海外越之地。

当然,这个时代的外越,并不是单指日本,而是一个很广泛的称谓。按照这些海商的介绍,在越国国家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残酷血腥的政治斗争。那些政治斗争的失败者,经常会驾驶着海船,逃入东海,然后向北向东向南等方向找到一些蛮荒少人或者无人海岛落脚定居,或者找南边越国鞭长莫及之地落脚定居。另外也有一些在国内生活没有着落的人,到海外寻找新的落脚点。范围包括从北面的日本朝鲜到南面福建台湾广东越南等地。这些外逃的越人,就被统称为外越[1]。

这些外越在通常的情况下,都是大陆上的内越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并且常年有商业常往。最近的外越,就是舟山群岛上的居民。不过,这个时期,舟山群岛上的居民,已经渐渐地重新服从越国会稽中央朝廷的管理,又重新成为内越了。中央朝廷也在舟山群岛上设立了甬句东乡治所,进行管理。

所有的这些当时还是蛮荒之地当中,受外越影响最大的,还是日本。一方面是日本离越国本土较远,一旦逃入此地,越国当权派就不大可能追击到此。所以外越逃到此处,基本上就安全了,另一方面是日本当时已经有了绳纹文化,有一定的文明基础和社会人口基础,而逃来此处的越人,文明上高于当地绳纹人,这使得他们一方面较容易取得立足之地,另一方面较容易地取得比较优势的经济社会地位。

那些移入日本的越人,带去了稻作农业,竹木建造的干栏式房屋,陶器,铁器,铜器等家具,还有定居村落制度,把日本直接从原始社会的绳纹时代带入农业文明的弥生时代,并且还建立了好几个比较原始的外越小国。

由于距离较远,鞭长莫及,同时也由于已经威胁不到自己。因此,位于会稽的越国中央朝廷,都承认那些外越建立的国家,并且还对他们的君主进行册封。并且这些外越,长期以来,都与本土的内越,维持着一种同族间的密切联系。每年双方都有一次乘着季风进行的远洋海贸活动。

当然,这个时代,进行远洋海贸活动,也是极其危险的。据姒东海的介绍,每次船队出海,十条船至少有三条船会出事甚至直接被风散,迷路失踪,再也没回来。也至少会有三成海员水手会在路上身亡,葬身海底。

不过,虽然如此沿路如此危险,牺牲如此惨重,但还是有越人不断地前赴后继,一次又一次走向大海,进行海洋贸易。输出一船又一船的货物,输入一船又一船的财富。据姒东海所言,句章才十二支船队,每支船队才几十条船只,还是比较少的。在会稽后海港,有三四十支船队,每支船队都有几十近百条船只,每年除了与日本进行一次的远洋贸易之外,还与中原国家齐,楚,魏等国进行商业交流。

至于对于会葬身海底的事情,说起这个,姒东海一脸悲壮加自豪说道:“驾舟于海上,与风浪搏击,求取富贵。才是一个大好男儿应有作为也。所谓富贵险中求嘛。即使不幸葬身海底,喂了鱼鳖,也是得其所哉。那也是一个男儿应有之归宿。男儿岂能如妇人一般,老死床榻,归葬土坑,最后落个让蚁虫啃食的下场?大海,才是大好男儿应有之归宿啊!!!”

张佑不由得心神凛然,没想到越人会有这么浓重的大海情结。至少这姒东海也很浓重的海洋情结,有一股子海上英雄的浪漫主义情怀。至少张佑他自己就没有这么年轻就归宿于大海的想法。看起来,这些越人,是中国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至少是其中之一。其他的吴人,齐人可能也是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但他们的步伐至少没有这么坚定,神情也没这么狂热。

不过,张佑虽然没有归宿大海的想法,但想到中国金银等贵金属的缺乏,导致中国历史上货币体系始终无法确立,货币经济无法发展。而日本一般金属矿产都缺,但金银贵金属却储量很丰富,也不由得眼热起来。这要是自己现在到日本找到金银矿产,那自己可就发大了。反正这个时候,日本还是蛮荒一片,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国家都没有,只有一些部落联盟式的小国,还是大都是外越建立的。到那里挖矿,甚至连抢都算不上,无主之地嘛。

注1:关于外越还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卷转虫海侵时,海水入侵内陆宁绍平原等地。原本居住在此的古于越族人,一部分逃入淅西会稽山区,即为内越。另一部逃入舟山上,然后又驾船向各个方向逃亡,流落于许多海岛上,成为外越。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