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灾情之重,损失之巨,举世罕见。西方媒体预言:唐山将从地球上消失。
一个政党的先进,总是在解国家于倒悬、救万民于水火的时刻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一种社会制度的优越,总是在战胜各种巨大灾难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得以彰显。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当艰难险阻降临时,当狂涛恶浪袭来时,党就是人民心中的中流砥柱!1976年8月3日,病卧在床的***主席坚持看完了生前阅示的最后一份文件——《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报告》,并对抗震工作做了叮咛和嘱托;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火速派出解放军、医疗队赶赴唐山,无以数计的救灾物资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运抵灾区。唐山人民没有被巨大的灾难所吓倒,而是“奋挣扎之力,移伤残之躯,匍匐互救,以沫相濡”,在全国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无私救助下,谱写出一曲感天动地的壮歌。唐山人民在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立刻投入到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的斗争中,展现出高尚的精神风貌,弘扬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伟大的唐山抗震精神,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积淀中孕育,在共产主义精神的催化下形成,在救灾、重建、发展的过程中奔腾、激荡、升华,成为唐山人最可宝贵的收获和财富。据此,唐山人民如逐日的夸父,在废墟上投杖为林,重建起更加美好的精神和物质家园。
幸存者,生命在频仍余震威胁中,生活于极端困难之境。大地震刚罢,唐山人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立刻展开自救和互救。在解放军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10万多名地震伤员被转往全国16个省市得到妥善救治;全国各地派出1300多人的专业医疗、防疫队伍到灾区,在短时间内调来大批消毒药品、器材,使大灾之后并没有出现大的疫情;全国各地捐款捐物,使唐山人民渡过了震后的饥荒……“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缺吃、缺穿、缺水、缺房的情况下,唐山人团结互助,同甘共苦,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体现出的亲情友情和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折射出人性中的至真至纯。
凤凰在火中起舞,尽显悲壮之美。
唐山,不失为华夏之沃土;唐山人民,不愧为幽燕之豪杰。虽遭灭顶之灾,未愈回天之志。
大地震之后,唐山人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概,他们掩埋好亲人的尸体,擦干身上的血迹,迅速投入到恢复生产之中,以血泪浇筑崛起之魂,用铁臂擎起断梁,向着光明和希望挺进。
开滦煤矿有6500多名矿工和两万多名家属遇难,2000多名职工重伤。震后第8天,幸存者忍受着巨大悲痛,来到满目疮痍的矿山,布置恢复生产。震后第10天,产出第一车“抗震煤”。地震使唐钢遭到严重破坏:转炉熄火,高炉移位,厂房倒塌;职工震亡1788人,接近总数的十分之一。地震第二天,冶金部一位副部长就带着医务人员和十一冶的施工人员来到唐钢。冶金部组织全国各大钢铁厂、冶金基建工程兵、冶建公司、设计院等,打响恢复生产的攻坚战。震后第14天,唐山电厂并网发电。震后第28天,炼出第一炉“争气钢”。震后第20天,唐山机车车辆厂造出第一台机车。震后一年,工业生产全面恢复。震后第二年,工业产值超过震前水平……1978年1月20日,《人民日报》报道称:唐山抗震救灾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大灾之后复产之快,堪称世界抗灾史上的奇迹。
正是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唐山人凭着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在抗震救灾中创造出神奇的“唐山速度”。
从此,唐山进入了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旺。
它的美和它的执著已是一种极至,一种令人神往的境界。当它从火中再次振翅冲天时,已绚丽无比,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