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凤凰涅槃:唐山. §二、钢铁旗舰

唐钢,唐山钢铁的龙头老大。震后第三个10年,它开始以真正意义上的投资主体身份直面市场,研究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这期间,唐钢完成了历史上最大的技改,跻身国内千万吨级大钢行列。强强联合,整合承钢、宣钢,成立钢铁集团,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

1995年以前,唐钢投资重点放在解决缺矿、少铁、无焦等问题上,钢和钢材产量没有增加,装备落后面貌依然存在。从资金上说,由于以前唐钢改扩建靠“拨改贷”,到1995年年底,唐钢负债高达56亿多元。

王天义,现任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1995年他从邯钢总厂的一位常务副厂长的岗位上撤下,临危受命,赴唐钢上任。此时的邯钢,“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成功经验已风靡全国工业战线,他没有带来资金,也没带来人手,只有心中装着的“邯钢经验”。在他的主持下,从1997年开始,唐钢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滚动发展”的指导思想,确定铁、钢、轧“三步走”技改方案。通过增资扩股、国家贴息贷款、企业挖潜增效等,解决了资金问题。

当时,1号1260立方米高炉已服役8年,需要大修。可3个多月大修直接损失将达1亿元。唐钢以1号高炉易地大修方式启动2560立方米高炉建设,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使高炉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到1998年,2560立方米高炉建成投产,第一步技改如期完成。

第二步技改从1998年开始,唐钢用两年时间淘汰了4座落后的6吨侧吹转炉,易地建设两座顶底复合吹炼150吨转炉。与此同时,对产品结构的调整也在紧锣密鼓中进行。从1997年开始,唐钢开始实施历时5年的超薄热带生产线建设。这也是唐钢“三步走”技改中最关键的环节。

王天义审时度势,听取多方意见。不仅请来中国工程咨询公司,还把中国工程院和国家经贸委联合组织的“技术创新院士行”请到唐钢,对薄板项目和唐钢产品结构调整方向进行论证。专家认为随着焊接技术的飞速发展,钢板用途越来越大。这坚定了他上这条生产线的决心。唐钢引进项目与其他三家不同,工艺技术超前,产品“以薄为主、以热代冷”。

走进唐钢超薄热带车间,一步步登上三层楼高的中控室时,最先领略到的是现代大工业的宏大气势。庞大的车间里,金属“巨人”发出轰响,却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中控室里,工人盯着桌上的电脑显示器,上面是各种颜色的参数、曲线。头顶悬挂着10台电视,清晰显示出整个生产线的流程。

随着一声铃响,喇叭里传出预告出钢的声音。生产线上,机器轰鸣,一道移动的红光映红了辊轧机,那是加热到1000多度已经过粗轧、切断、除鳞的铸坯,缓缓输送过来。5架三层楼高的三菱精轧机轰响着,把通红的铸坯轧成几毫米厚的薄板,经过层流水冷却,腾起一层水雾,红光渐退。最后,卷取机将薄板打起捆。

整个过程不过几分钟,却惊心动魄,蔚为壮观。

投资25亿元、年产热轧薄板250万吨的超薄热带生产线,吸引着各级领导和媒体记者纷至沓来。它不光成为唐钢一景,更是唐钢经济效益的一个增长点。项目一期于2003年1月投产,二期2004年6月建成投产,同年8月份即达到了年产250万吨的设计能力,最高日产达1万多吨。仅2004年,该项目给唐钢新增效益10亿元以上。

“三步走”规划的实施,使唐钢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继年产250万吨超薄带钢生产线投产之后,年产180万吨优质冷轧板、投资近50亿元的冷轧项目及配套酸洗、彩涂、镀锌项目,中宽带项目,不锈钢二期项目工程等也于2005年陆续建成投产。

唐钢最终形成以精品材为主,板、棒、线、型、管并重的品种格局,成为装备先进、结构合理、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2005年,唐钢销售收入302亿元,利税38.14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3.2倍和2.6倍。

早在2003年唐钢创建60周年时,人们曾憧憬着2007年,唐钢实现千万吨级大钢的梦想。没想到,仅仅两年后,这个愿望就变成现实:

2005年唐钢产钢1007万吨,成为河北省首家钢产量突破千万吨的钢铁企业,跻身国内千万吨级大钢行列。

2005年,是中国钢铁行业波澜壮阔的一年。这一年的7月20日,国家***颁布《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此举拉开钢铁产业重组的序幕——

8月16日,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和本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为鞍本钢铁集团;

12月19日,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联合重组为武钢柳钢(集团)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2006年1月18日,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结成战略合作联盟。

连续五年钢铁产量居全国第一,产品份额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强的河北省,自然不甘落后。经过反复研究和科学论证,河北省提出整合钢铁产业思路:以邯钢为主,整合石钢、邢钢以及部分其他民营钢铁企业,建成南部大型钢铁集团;以唐钢为主,整合宣钢、承钢以及部分其他民营钢铁企业,建成北部大型钢铁集团。2005年10月,河北省政府批复同意唐钢集团组建方案。

2006年2月28日,唐钢、宣钢、承钢三大钢铁集团合三为一,正式挂牌成立河北唐钢集团。

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唐钢位列第43位;中国制造业500强排名第16位;黑色压延加工企业第4位。重组后的唐钢总资产576亿元,年钢产量1607万吨,主营业务收入491亿元,一跃成为仅次于宝钢的中国第二大钢铁集团。

这是河北钢铁业“强强联合”的一个大手笔。

新唐钢集团的目标是,全力建设国内第一的钒钛制品基地、中国最大优质板材基地和优质结构钢生产基地,成为2000万吨级乃至3000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集团。媒体分析认为,三家企业合而为一,企业规模显著扩大,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形成单个企业难以比拟的优势。

人们同样关心集团能否在短期内实现生产过程整合,发挥协同效应。对此,新唐钢显然充满自信。在成立公告中宣称:集团将成为“四个中心”:战略规划中心、投资决策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力争2010年进入世界500强”。

唐钢的另一个大手笔写在了唐山南部的渤海湾畔。在曹妃甸,唐钢与首钢合作,年产1500万吨的精品钢铁基地正在进行中。曹妃甸大钢项目,已成为继上海宝钢之后中国钢铁工业新的里程碑。

由于受唐钢技术、人才的辐射,唐山乡镇企业兴办的钢厂如雨后春笋,唐钢一枝独秀的局面很快被打破。到“十五”期间,唐山超百万吨产量钢铁企业就有10家,唐山钢铁产量占河北省一半,占全国的十分之一。难怪业界惊呼:“全国钢铁看河北,河北钢铁看唐山。”

但不容回避的问题是,一些小钢铁、小高炉滋生蔓延,规模小且布局分散,同时由于技术落后,造成了当地环境的严重污染。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品种、质量、整合”的指导方针和“增高减低、上大挤小、扶优汰劣、控制总量”的总体思路,唐山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

2005年7月,唐山公布了第一份钢铁企业“红名单”,39家企业进入“排行榜”。而没能挤上这份名单的企业则成了“黑户”,在贷款方面受到银行限制。

2005年年底,唐山钢铁企业由56家整合到30家。基本已淘汰179立方米以下高炉和20吨以下转炉。民营钢铁提档升级,唐山钢铁行业因而保持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一手限劣,一手扶强。唐山从政策上支持有实力的钢铁企业,鼓励企业发展国内短缺产品。目前唐山钢铁企业中,冷轧薄板、镀锌板、涂层薄板等高附加值产品占到总产品的一半以上。国丰的连铸连轧薄板、建龙的中宽带等,都是市场的热门产品。

2004年7月16日,唐山钢铁协会正式成立。钢铁协会架起了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政策法规能及时传达下去,企业想法能迅速反馈上来。

同年底举行的河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就提出:2005年河北要以钢铁工业为突破口,在存量调强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努力实现由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转变。

2006年河北省“两会”上,省长季允石在参加唐山代表团审议“十一五”规划纲要时,语重心长:“唐山的钢铁工业结构优化了、产业升级了,也就意味着河北的整个钢铁工业的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有了明显起色。”

数据也许是枯燥的,但它是最简单最有说服力的东西:

从2000年到2005年,唐山钢铁企业由195家减到30家,企业数量下来了,实力上去了。目前,唐山钢铁产品中板带比重达到52%,高炉平均利用系数达到3.6,连铸比均达到100%。钢铁生产增幅与全国同步。唐山钢铁企业实现税金58亿多元,利润96亿多元。唐钢已进入千万吨大钢行列,国丰、津西等企业生产能力也达到或接近500万吨。

为此,唐山提出“十一五”钢铁行业发展重点:把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抓好“品种、质量、整合”工作,加快“上大压小、增高减低、扶优汰劣”进程,全面提升钢铁工业的整体竞争能力。2008年将钢铁企业压缩到10家左右,实现由钢铁大市向钢铁强市转变的目标。

大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发展优质特色板带材。重点开发生产了超薄热轧板带、热轧合金板带、冷轧板、镀锌板、彩涂板、不锈钢板、中厚板等特色板带产品,逐渐形成规模化生产,不断扩大其生产比重,把唐山钢铁工业打造成以特色优质板带材为主的唐山精品板材基地。2007年超薄热轧板带达到250万吨、热轧合金板带400万吨、冷轧薄板带450万吨、镀锌板300万吨、彩涂板200万吨、中厚板150万吨。同时大力压缩普通产品,使优质特色板带材占全市钢材的比重达到60%以上。鼓励钢铁产业向沿海推进。按照“内陆压缩存量,沿海转移增量”的原则,2007年,内陆地区压缩炼钢年生产能力730万吨,同时积极引导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曹妃甸大钢建设,实现以资本转移带动产能向沿海聚集,力争在曹妃甸组建国有大企业控股、多种资本参与,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要求的特大型钢铁集团,总产量达到全市钢材总量的35%以上。

唐山钢铁行业的巨轮,小心翼翼走出急流险滩,正在驶向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