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创伤已经愈合,伴随振兴发展之路,进入“九五”以后,唐山工业以科技创新和转换机制为动力,加快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凤凰城的工业充满生机。
华夏一品“红玫瑰”
唐山陶瓷有着600多年历史,明代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迁江、浙、鲁、闽、晋之民充实边塞”。山东、山西的移民,给唐山带来制陶技艺。经过了漫长的600多载,唐山“乡集繁茂,窑业兴隆”,成为全国五大陶瓷产区之一。
20世纪60年代,唐山作为令人瞩目的新兴陶瓷产区就赢得广泛赞誉。朱德委员长称赞唐山是“第二景德镇”,媒体则干脆管唐山叫“北方瓷都”。
唐山缸窑路两旁,聚集着大大小小几十家陶瓷企业——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作为唐山陶瓷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它就是“红玫瑰”的故乡。
梳理唐山陶瓷500多年历史,一条主脉延续到这里。1990年12月,唐山将市属大部分陶瓷企业合并,组建唐山陶瓷(集团)公司和胜利陶瓷企业集团。1998年,唐山两大陶瓷集团合并,组建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从原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中脱离出来,企业改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集传统和现代、科工贸、产供销于一体,公司现有职工两万余名,资产总额11亿元人民币,有五个控股子公司、五个分公司和一个研究院,主导产品为日用瓷、卫生陶瓷、特种陶瓷、建筑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和耐火材料。其中,日用瓷年产能力1.6亿件。“红玫瑰”牌高档无铅骨质瓷是目前全国同行业高档瓷种中唯一的中国名牌产品。卫生陶瓷生产能力200万件。特种陶瓷年产能力1000万件。耐火材料20万吨。年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陶瓷生产出口基地,是全国仅有的大型综合陶瓷企业之一。
2007年,在中国陶瓷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从全国30多个陶瓷产区、近400家企业中脱颖而出,被授予“中国陶瓷行业杰出企业”奖。
有着“中国陶瓷行业杰出企业家”桂冠的陈思,2005年任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这之前的一个时期,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特别是外贸体制的改革,使得多年来依赖外贸出口的日用瓷厂家不得不转向内销,国内市场产销平衡受到冲击,造成大量产品积压,使日用陶瓷厂家在计划经济刚刚转轨时期第一次尝到了不能自主面向市场的苦果。在陶瓷公司最困难时期,为两万名职工发工资成了第一难,但他硬是扛过来了。
不了解唐山陶瓷业情况的人,只看到了它是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实陶瓷行业的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推动。几百年来,唐山陶瓷业一直以本地生产的煤炭做燃料,生产成本很低。但燃煤污染环境,90年代末国家环保局实施“零点行动”,所有冒黑烟的企业都要限期关闭,严格的环保标准逼迫企业必须“煤改气”。但问题是,单纯只改烧煤气后会使唐山陶瓷烧制成本从10%左右上升到近30%。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陶瓷行业竞争又是那样激烈,这一改,陶瓷这个行业生存都是问题了。
1995年,陶瓷公司利用意大利国家贷款引进意大利一个项目。正在下面一个工厂当总工的刘*去意大利学习培训。在萨克米试验室工作时,他发现对方正在搞一种“低温快烧”技术。“过去生产陶瓷需要20小时,1300度。人家‘低温快烧’只要3个小时,1220度。温度降低了,时间缩短了,能耗就小了。如果有了这个技术,所有技改你都可以实现了。成本降下来,至少陶瓷这个行业可以生存了。”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而今已是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的刘*说。
于是,刘*等人一头扎到陶瓷公司一楼潮湿阴暗的实验室,吃住都在那里。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对比,每出一个结果都让他们兴奋异常,谁都不想休息。连着一个星期加班,终于做出了技术分析。
这是关系着我国陶瓷产业发展的课题,国家很重视,将该项目列入1999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陶瓷公司组成12人攻关小组,刘*任组长。2000年建成了我国第一条低温快烧示范线。烧成周期由过去的20小时缩短到3小时左右,1公斤瓷耗能由原来的8000大卡以上降至3000大卡以下,在原料综合利用、节能降耗及环境保护方面,为日用陶瓷生产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应用当年,就为唐山陶瓷行业增加2亿多元产值。随后的几年里唐山陶瓷产区煤烧窑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如果说是低温快烧解决了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次突破的话,那么无铅骨质瓷研制成功则标志着中国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掌握了行业核心技术,为“红玫瑰”牌高档骨质瓷出口铺平了道路。
骨质瓷诞生于19世纪英国,因原料配方中加入食草动物骨灰而得名。骨质瓷洁白透明,光泽柔和,瓷质细腻,是世界公认的最高档瓷种。1964年,唐山第一瓷厂与唐山陶瓷研究所合作,在中国最早开始研制骨质瓷,历经“文革”和唐山大地震两次劫难,唐山陶瓷人终于将其培育成质地精良、外观精美的骨质瓷,并注册为“红玫瑰”商标,在唐山这块沃土上茁壮成长。
但骨质瓷从诞生那天起,就一直采用含铅熔块作为釉料。当时,国家对铅镉控制不严,但国外却不含糊。1982年,波士顿一家儿童医院,控告中国陶瓷铅镉溶出量超标影响儿童健康。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以此为借口,扣留中国陶瓷。高达几十倍的检测费用,长达一个多月的检测周期,直接影响中国陶瓷出口贸易。
1998年,英国第一个研制出骨质瓷无铅釉料。两年后,日本也解决了骨质瓷含铅问题。随后,欧美和日本方面,开始限制含铅骨质瓷进口,中国骨质瓷只能出口到东南亚和中东小国。
如果含铅问题不解决,唐陶不仅不能开拓新的市场,连以前的市场也要失去。
2001年,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无铅骨质瓷的研制”立项,列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
无铅骨质瓷成了唐山骨质瓷行业梦寐以求的目标。研制过程历尽艰辛,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的代价,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红玫瑰”骨质瓷公司的技术开发室主任李国臣,夜以继日地搞无铅熔块。终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去世。
“红玫瑰”,有了悲壮之美。
历经4年时间,以刘*为负责人的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无铅骨质瓷项目组,采用多组元复合熔剂替代含铅氧化物,终于攻克这一“世纪难题”。
2005年6月25日,无铅骨质瓷通过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专家评审认为,生产出的骨质瓷不仅保持原有细腻、透亮等特点,而且无铅、镉溶出,符合环保要求。
鉴定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吕晓庄表示,无铅骨质瓷研究的成功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又一个大突破,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冲破国外技术壁垒、出口创汇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低温快烧”技术和无铅骨质瓷研制成功,已成为中国陶瓷工业史上的里程碑。主打产品“红玫瑰”骨质瓷创下研制投产最早、市场占有率最高、生产规模最大、器型品种最全、品牌知名度最高五个“中国之最”,是骨质瓷行业唯一“中国名牌产品”。
1997年,“红玫瑰”骨质瓷被选定为香港行政长官官邸用瓷,1999年被选定为澳门行政长官官邸用瓷。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英国维基伍德皇家瓷。“红玫瑰”骨质瓷,还被选为建国50周年庆典用瓷和中南海中央领导专用瓷,有人称它是“当代官窑”。
在公司产品画册上,他们用诗一样的语言写道:
红玫瑰骨瓷总是和重大的事件在一起
红玫瑰骨瓷总是和伟大的人物在一起
“惠达”的王者之风
称雄全国卫生陶瓷行业、声名显赫的惠达卫生陶瓷,是唐山陶瓷行业的一张精致耀眼的“名片”。
王惠文,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唐山惠达集团公司董事长。改革开放初期,他满怀造福一方百姓的豪情,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投资28万元创办了一家乡办小厂。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经历市场经济的风雨,王惠文带领全体员工克服千难万苦,以前无古人的能力创大业,以敢为人先的魅力谋发展,惠达成为见证改革开放的典型缩影,亦成为中国民族陶瓷工业的一面旗帜,不仅成为首家同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出口名牌等多项国家级荣誉于一身的陶瓷企业,更开创了无数个卫生陶瓷行业第一的先河:全国陶瓷行业第一家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第一家制定并实施了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第一家先后砸掉三级品、二级品,实行优等品一个等级无缺陷出厂,连续十余年在全国同行业中保持规模、效益、出口创汇等指标第一,唯一入选国家商务部2005—2006年度“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中国出口名牌”,连年在全国卫生陶瓷产量排位第一名。惠达品牌价值达到28.41亿元,连续4年位居全国陶瓷行业最具价值品牌……
这家乡镇企业位于丰南区黄各庄镇,这座历史上曾经默默无闻的小乡镇,随着惠达的兴旺而声名鹊起。
2007年5月23日,国内最高水平的第12届上海国际厨房卫浴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展会期间,唐山惠达陶瓷集团隆重举行了2007年国际卫浴设计流行趋势论坛暨惠达新标识新产品的新闻发布会。惠达集团总经理王颜庆亲自为惠达新标识揭幕。惠达由此开启了提速国际化战略的新篇章。
王彦庆,生于1959年,现任唐山惠达陶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山市丰南区政协副主席。多年来,一直以特有的胆识和魄力,带领惠达集团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改革创新,拼搏进取。公司经济指标每年均保持了大幅度递增。现拥有总资产11亿元,职工近万人,15条天然气隧道窑生产线,年产卫生陶瓷800万件,是全国最大的卫生陶瓷生产企业。
在决胜市场的“王”者之路上,惠达集团早已炼就炉火纯青的技艺,那就是高扬“质量之剑”。惠达集团在对产品质量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管理与控制上,有四字箴言:
严,就是对产品质量控制严格到近乎苛刻的程度。惠达集团,早在1997年就率先在国内卫生陶瓷行业第一个打出了实施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的旗帜,企业还针对国标的修订并参照国际先进标准,及时对企业内控标准进行与时俱进地修订、完善和充实,符合国际标准,严于国家标准,以更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惠达集团“宁砸千万件,不售一次残”的“砸”招,在行业内外传为佳话。
细,就是关注质量细节,追求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无缺陷。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体现价值。2000年以来,公司先后投入近1000多万元,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验检测设备,做到了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都能进行各种性能的检验和试验。同时,就质量管理与控制,细化到质量管理与控制中42道工序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名职工。
恒,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25年来,惠达集团不仅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了质量管理制度,更通过严肃认真的教育和培训,让质量意识成为每一名惠达员工的自觉行动,使质量管理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对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效和成绩,企业相继被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并且获得河北省质量管理奖。
新,就是创新,产品质量需要创新,质量管理也需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措施更需要创新。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概念,需要通过全方位的创新来提升。为此,惠达集团一方面加大技术创新步伐,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自洁釉卫生洁具通过省级技术鉴定,研发了高压注浆、低压快排水、机械手施釉、湿擦坯工艺、热风炉改造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对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市场竞争力、提升惠达品牌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提升作用。另一方面创新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建成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定期与国家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购置了专门的检验检疫平台,投入巨资购进国外先进的泥浆和釉浆分析仪等,从而在软硬件方面为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奠定了基础。
翻开惠达的发展史册,字里行间找寻艰难与辉煌的发展足迹时,我们清晰地梳理出这样一条主线:王惠文的几句口号,作为阶段性的目标,使惠达一步步由弱小走向强大,由无闻走向知名,由国内走向国际,由今天奔向明天。
——“走出黄各庄,走出唐山,走向全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惠达集团的前身黄各庄陶瓷厂在实施一系列技改扩建之后,企业实力增强,产品走向全国市场,在全国同行业中崭露头角,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发展潜力开始显现。至90年代初期,这一目标圆满实现。
——“超唐山赶佛山,争全国第一。”90年代中期,随着惠达品牌推出,惠达集团成立,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此时,王惠文又提出“超唐山赶佛山,争全国第一”的目标。这在某些人眼里,似乎有些痴人说梦的味道。但是,正是这种超前思想的释放,使得惠达确立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并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精神,践诺着自己的誓言。功夫不负有心人,到1999年年底,惠达的生产规模达到了450件,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第二阶段的目标又在人们的信服中延伸。
——“争创国际名牌,永葆全国第一,跻身世界十强。”跨入21世纪的门槛,王惠文又把考虑成熟的新目标石破天惊地提了出来。其实,面对加入wto迎来全新市场竞争现状,众多国际知名品牌涌入国内市场,国内群雄并起引发新一轮残酷竞争,惠达的发展也在面临着一种战略抉择。这是一种全新概念的竞争,也是一种最新理念的竞争,王惠文似乎也别无选择。也是基于由内到外、从上到下的环境使然,王惠文提出了让许多人怀疑的口号。然而,惠达在2000年以后,驶上发展快车道,生产规模攀升至900万件,出口创汇挺进1亿美元大关,具有自主品牌的惠达产品已出口到世界近90个国家和地区,跻身世界同行业前十强。应该说,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里,王惠文带领他的惠达陶瓷以跨越的矫健步伐向前疾驰,实现了又一宏伟目标。
——“中国之最,世界知名,百年企业。”近年来,王惠文立足自身,立足惠达,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以一种前无古人的气魄,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企业发展愿景,那就是把惠达打造成“中国之最,世界知名,百年企业”。平淡无奇的12个字,道出了一种闪光思想,一种超前理念。正由于王惠文超前思想和理念在前方做灯塔和航标,惠达才得以在发展的征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目前,惠达陶瓷集团生产能力达900万件,产品线已延伸至卫生陶瓷、五金配件、塑料配件、浴缸浴房、墙地砖等相关领域,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大关,出口创汇额接近1亿美元。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有35个直销中心,近2000家品牌旗舰店和专卖店,并相继进入百安居、居然之家、东方家园等全国建材连锁超市,自主品牌已出口到世界近90个国家和地区。惠达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惠达广场、公园、礼堂、幼儿园、医院、敬老院、住宅小区等一系列工程的建成,使惠达成为当地百姓的福祉。
惠达,民族品牌的扛旗者,一路披荆斩棘,凯歌不断,铿锵悠远。
不断的技术革命,不断的搏击市场,“唐山陶瓷”作为一个整体品牌,已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唐山日用瓷总产量居全国第一,年产量约为5亿件,卫生瓷年产量近1500万件,涌现出“红玫瑰”、“惠达”等知名品牌。唐山,牢牢地坐稳了“北方瓷都”的宝座。
陶瓷盛会
作为北方瓷都,作为陶瓷骄子各领风骚的唐山陶瓷,太需要这样一个节日了!
2007年9月16日,北方的唐山秋高气爽,荷香阵阵,松菊争艳。唐山国际会展中心彩球高悬,彩旗飘舞、鲜花缤纷、鼓乐喧天,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氛。“锦江国际饭店杯”第十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隆重开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加林,副省长付双建,省政协副主席秦朝镇,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栋以及唐山市四大班子的其他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本届陶博会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中直机关、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各主协办单位的领导,以及陶博会组委会全体成员;11个国家的驻华使节,部分世界500强企业、外国驻华商社、跨国公司的代表;国内央企和大集团的代表,兄弟城市的领导,国内外陶瓷参展商和采购商,以及各界中外来宾50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这是陶瓷行业的盛会,更是唐山市民的节日。
9月16日这个美丽的夜晚,唐山市体育中心。市民们用一片响彻夜空的欢呼声迎来期待已久的陶博会焰火晚会。随着音乐的起伏,各色烟花焰火次第燃放,各种动感造型将夜空勾勒得姹紫嫣红,凤凰城一片流光溢彩。从“相聚在瓷都”、“硕果满金秋”到“明年再相会”,在晚会的三个篇章中,礼花分别呈现出如惊雷炸响高空和雪花飘落人间的节奏;节奏急促时,烟花如火箭炮般直上夜空;音乐舒缓时,五彩烟花如地毯平铺江面。焰火与音乐交相辉映,多个品种的烟花淋漓尽致地为凤凰城的发展加油、鼓劲。其中,新研制的铁树银花、向日葵花和银色风铃,“花”如其名,仿佛漫天飘舞的银菊,让场内观众赞叹不已。而随后升空的连心礼花,如颗颗新星相连,缓缓飘落于夜空,寓意着两岸人民心心相连,寄托着海峡两岸企盼团圆的心声。
夜晚的凤凰城,激情飞扬,激情绽放,人们沉醉于焰火构筑的绚烂世界中,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
在这之前,唐山人已经享受了9次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壮丽景象。
10年前的1998年,唐山举办首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市领导的初衷是,进一步提高北方瓷都知名度,加快产业调整升级。以陶瓷为媒,唱经贸大戏,以陶瓷为切入点,带动整个城市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唐山陶博会从一开始就确定了“高规格、高起点、突出特色”的指导思想。国家有关部门和河北省委、省政府非常支持唐山举办陶博会。中国贸促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和河北省人民政府成了首届陶博会主办单位。
从第二届陶博会开始,唐山提出陶博会办展思路:要一届比一届标准高,一届要有一届的新意,要每届都办出自己的特色。为此,他们提出了“特色办会”的思路。在陶博会期间谋划了一系列特色文化艺术和娱乐活动,丰富陶博会内容。唐山是我国第二大剧种——评剧的发源地,为增加陶博会文化气氛,从2000年第三届陶博会起,唐山在举办陶博会时,同期举办评剧节。一会一节,一经一文,相得益彰,相映成辉。第四届举办了“北方陶艺作品展”,京、鲁、冀60位陶艺名家、200余件作品参展,同时邀请陶艺大师现场表演,人们欣喜地看到了韩美林等许多国内知名艺术家的身影。第八届举办了“2005中国唐山国际皮影艺术展演”,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十届陶博会共有国内外267家陶瓷厂商到会参展,参展陶瓷产品达数十个系列、上千个品种。6100多名客商和来宾到会,此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是陶博会历史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层次最高的一届。共签订陶瓷贸易合同额21.56亿元人民币。其中,内贸成交合同额12.61亿元人民币,外贸成交合同额1.19亿美元。
同时,与陶博会同期举办的“2007河北·唐山(曹妃甸)经贸洽谈会”洽谈对话活跃,共发布重点外资项目520个,总投资253亿美元,会中签订外资项目38个,总投资39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7亿美元;签订内资项目61个,总投资1158亿元,协议引进省外资金1039亿元。尤其是曹妃甸新区成为中外客商的投资热点。总投资18亿美元的曹妃甸修造船厂和海洋装备制造、总投资3.7亿美元的大唐科技产业园区、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的石油海洋工程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曹妃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