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寻觅真诚 §生活永远是军事文学的沃土

***同志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对“三个代表”的思想作了进一步全面深入的阐述,明确指出“三个代表”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提出了面向新世纪的建党纲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党的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是党的思想建设理论的重要发展,也是文化建设理论的重要发展。繁荣文艺是文化工作的中心任务,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贯穿党领导下的文艺事业的一条红线,是将文艺导向繁荣的引擎。

对军队文艺工作者来说,学习、领会和认真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就更显得重要。***主席曾多次指出,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军队要走在前面,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对军队的信任和厚望,而文化建设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火热的革命战争年代,我们老一辈的文艺战士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正是他们以笔为枪,以诗做旗,在血与火中开创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使他们的作品成为鼓舞人民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号角。在建立新中国和开创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事业中,革命文艺所起的历史作用是永不可磨灭的。新时期以来,文艺事业蓬勃发展,适应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军队文艺工作者任务变得更加艰巨了。

大量的优秀军事文学作品的涌现,是军事文艺繁荣的重要标志。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优秀作品的内在底蕴。要创作出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学作品,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坚持不懈地深入生活。对深入生活,有人认为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旧话题,其实不然,这既是一个老话题,同时又是一个常讲常新的新话题。因为不断变化了的生活,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内容丰富的创作素材,你要收集和了解这些素材,就必须深入到生活的第一线去,去把握生活的脉搏,谛听生活大潮的涛声。比如,最近为广大读者和观众看好的长篇小说《突出重围》和同名电视剧,就其文学性来说,或许有诸多不足,但读者和观众并没有因为这些不足而摒弃对它的喜爱,原因在哪里?我认为,就是因为它近距离地反映了生活,是当代最新的部队生活的折射,因此读起来亲、近、实。古话讲:“文变染乎世情”,而决定世情的终极力量是什么?是社会生产力。反映了社会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也就反映了时代本质的要求,这是产生好作品的最深刻的动因。人民群众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火热的生活,是实现文学艺术繁荣的真正沃土。从这个意义上,深入生活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落实到实践中的必然的要求。

***同志讲的“三个代表”是有其必然的内在联系的。广大官兵及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带动了文艺的发展,而文艺的发展,特别是它对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反映,又会对生产力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艺繁荣,所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良性的链条。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之中。文艺创作离开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活动,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什么人民群众对时下的有些作品有这样那样的意见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作品远离了生活,脱离了实际,代表不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些作品,是几个人坐在屋里侃出来的,闭门造车造出来的,这样的作品,是不可能赢得读者的。

我们承认文艺作品离不开经济效益的支持,但是,不论在任何时候,社会效益都是首要的,都是必须放在第一位的,否则,就会偏离我们党所代表的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分析我们有些同志为什么不愿意深入生活,很重要的原因,是深入生活需要花时间,花精力,甚至还要经历艰苦生活的磨炼及体验,这与那些“闭门造车”,脱离生活所拿出的有经济效益、无社会效益的作品来,要艰苦得多,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但是,真正能在人民大众中流传开来的,还是这类有社会效益的作品,而决不是那些胡编乱造的庸俗之作。***同志曾经批评过文艺界“一切向钱看”的不良倾向,指出:“精神产品商品化的倾向,在精神生产的其他方面也有表现。有些混迹于艺术界、出版界、文化界的人简直成了惟利是图的商人。”***同志也曾指出过,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教育人、陶冶人、愉悦人的作用,而不是一般意义的,以盈利为目的商品。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心里一定要有观众和读者,一定要在内容和艺术上下功夫,一定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奉献自己的精品力作。而要做到这一点,别无他途,就是要在深入生活上多下功夫,坚持在生活的第一线磨炼自己、摔打自己,体验普通人民群众的感情,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熟悉他们的生活,也只有这样,我们所创作的作品才能为他们所理解,所接受,也才能真正实现***同志提出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