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寻觅真诚 §“热”的困惑

出版界似乎也有“一窝蜂”的痼疾,什么书热门,便一窝蜂地去抢着出版什么书,弄得一些本该少出的书泛滥成灾,而另一些社会急需的书却又常常无从寻觅。为抢选题,一些出版社不惜同室操戈,甚至闹出一些“官司”来。

马年岁尾,羊年岁首,时称书界“三热”的选题战闹得正欢。何谓“三热”?一曰“三毛热”。台湾女作家三毛在世之日,大陆很是“热”过一阵子,后来渐渐冷却,几至销声匿迹。不想这位女作家的自缢身亡,引起了大陆出版界的极大兴趣,光探讨三毛死因的书十几天内就出了30余种,据说还有十几种也将要出笼。确如其中一本书的名字:《一死惊天下》。二曰“海湾热”。海湾的炮声仿佛一瞬间激起了一些出版社的“军事观念”,海湾开战不出半月,同时便有十余种“战况报告”之类的纪实读物问世,内容之集中,速度之快,为海内出版史罕见。与此成鼎足之势的,还有“渴望热”。随着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的走红,几位主要演员的轶闻趣事为出版家们所看好。外地出版社不算,光北京的出版社出版此类书就有7种之多。此外,“紧急征订”的预告、广告还正接二连三地见于报端。如此紧锣密鼓地打选题战,出版社之间因相互斗法而产生的纠纷也时有发生。

是何原因,引得一些出版社热衷于此类选题战呢?恐怕并非因为这类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多么重要的地位,更非这类书有多高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孔方兄”迷人的诱惑力。闲步街头书摊,如果你留心翻翻上述那些热门书的内容就不难发现,此类在“热旋风”中问世的产品,且不论其中有多少可信的东西,充其量只算得茶余饭后“随便翻翻”之类的“精神快餐”。

这类低档次的书出多了,必然造成出版用纸紧张,严肃读物的出版受到冲击。

说到这里,笔者想到日前出版界召集的座谈会上,一些专家学者关于严肃读物出版难、学术著作出版难的痛切呼吁,那情景着实叫人感动。再看看出版界为媚俗趋势而展开的低档次选题争夺战,不能不让人诧异和忧虑。诚然,图书作为商品,经营出版的部门不能不考虑经济效益。但出版毕竟又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事业,经济效益固然重要,可放在第一位的还应是社会效益。那些内容高尚健康、格调高雅、艺术精湛的“双效书”,应多出快出;而那些仅仅能满足读者一时的猎奇心理的低档次书,即使是经济效益好的“热门书”,也不能不有所节制。

做到这一点,有关部门还应当加强宏观调控方面的工作,对选题计划给予适当的干预和协调,以防那种“一窝蜂”的现象发生。当然,重要的还是出版单位本身,要切实端正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指导思想,不能一味跟着潮流走,随着旋风转,什么热出什么,什么能赚钱就出什么。世界之大,稀奇古怪的事常常发生,如果把出版的注意力放在这上面,恐怕那只配当个出版商,永远也当不了出版家。培养读者高尚健康的读书情趣,用精神上的“高蛋白”来哺育我们的人民,是社会主义出版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愿每个在出版部门工作的朋友,都不要淡忘了自己的这一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