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滚雪球——巴菲特投资传奇 8 从保险业务中获益

巴菲特非常熟悉保险公司的业务运作,几十年间从保险业务的投资和运作中获益非凡。烂熟于胸,游刃有余,充分体现了“不熟不做”的投资原则。

★非常清楚保险公司如何赚钱

我在目前总统竞选中听到最有趣的故事是关于米特·罗姆尼的。他问妻子安说:“在我们年轻时,你有没有在你最狂野不羁的梦里想到过我可能成为总统?”“亲爱的,在我最狂野不羁的梦里根本就没有你!”在我们1967年首次进入财产和灾难保险业时,我最狂野不羁的梦里也没有我们现在业务的景象。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巴菲特非常清楚保险公司的业务运作,以及保险业务是怎样赚钱的。完全可以说,是保险业成就了巴菲特;如果伯克希尔公司踢除了保险业务,也就不会有现在的巴菲特。

总体来看,保险公司的赚钱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发行保单盈利。也就是说,是通过开展保险业务获取利润。不过对于大多数保险公司来说,这种盈利方式很有限,而且很可能会亏损。二是通过开展投资活动盈利。这就是说,把公司取得的保费收入较好地投资到盈利率高的项目上去。对于大多数保险公司来说,运用保险浮存金再投资在整个投资获利中的比重较大。当然,这时候需要公司管理层具有较高的资本配置能力。容易看出,巴菲特走的正是后面一条路。

巴菲特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奥玛哈,在父亲开的证券公司担任经纪人。由于读书期间他利用周末专门去拜访了老师格雷厄姆所在的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所以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对保险公司及其业务有了一个全新了解。很自然地,巴菲特在工作中把主要精力全部放在推荐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这只股票上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遗憾的是,由于当时21岁的巴菲特看起来还像个孩子,加上其他人对保险公司股票都不了解,所以,除了平时百分之百相信他的一位婶婶投资了他推荐的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外,其他根本没有人相信他。无奈之下他只能孤芳自赏,自己买入该股票。资料表明,当年他分4次买入了该股票,一共买入350股,买入价为10282美元,占他所有资产的一半以上,因为他是坚信投资该股票能赚钱的。

一年后巴菲特把这些股票全部卖出,得款15259美元,净赚4977美元,投资回报率48.2%。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个回报率也是非常高的了,但巴菲特后来却深深地感到后悔,因为20年过去后这些股票市值上涨到了1300万美元,上涨了1260多倍。

从这个角度来看,伯克希尔公司在1995年完全控股该公司,可以看作是他看好保险业务的一种“报复”性行为。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他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听到的最有趣的一则故事,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州长、美国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的一段话。米特·罗姆尼问妻子说,在我们年轻时你有没有梦见我可能会当总统?妻子回答道,那时候在我的梦里根本就没有你。言外之意是,更不用说关心你会不会当总统了。而对于巴菲特来说,在1967年进入国家产险公司和灾难保险业务前,他也根本没想到保险业务日后会成为伯克希尔公司的半壁江山。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最早投资国家产险公司5年内的利润和浮存金分别是:1967年40万美元,1850万美元;1968年60万美元,2130万美元;1969年10万美元,2540万美元;1970年-40万美元,3940万美元;1971年140万美元,6560万美元。而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缓慢的开始。最近5年来的这两项数据分别为:2003年17.18亿美元,442.2亿美元;2004年15.51亿美元,460.94亿美元;2005年0.53亿美元,492.87亿美元;2006年38.38亿美元,508.87亿美元;2007年33.74亿美元,586.98亿美元,可以说有天壤之别。

再以巴菲特引以为傲的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为例,2007年该公司在美国几大主要汽车保险公司中的市场份额又有新的提高,从1995年伯克希尔公司控股该公司时的2.5%上升到2007年的7.2%;在摩托车保险市场的份额也从2004年的2.1%上升到2007年的6%。

而巴菲特一再提到的通用再保险公司,是为伯克希尔公司贡献浮存金的主渠道,2007年末该数额高达230亿美元。如果没有保险业务提供的浮存金,伯克希尔公司的经营业绩至少要去掉一半。

巴菲特非常熟悉保险公司是如何赚钱的,所以他并没有因为对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偏好,更没有因为对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的卖出,就从此罢手,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收购保险公司。

例如,他投资过美国堪萨斯城人寿保险公司、美国马萨诸塞州人寿保险公司等股票,并且于1967年3月通过他所控股的伯克希尔公司投资860万美元,购买了奥玛哈当地两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国家产险公司和火灾及海运保险公司的全部流通股,从而使得伯克希尔公司完全抛弃了原来的主业纺织品,开始营造保险帝国。

应该说,20世纪60年代末再保险业务是非常赚钱的,否则巴菲特也不会如此大手笔。要知道,国家产险公司1968年的保费收入就高达2000万美元,税后利润高达220万美元。更不用说,保险业务所产生的浮存金为巴菲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企业收购资金。

20世纪70年代巴菲特一共购买3家保险公司,又另外组建了5家保险公司。如果巴菲特当初不是通过保险公司及其业务发家致富,伯克希尔公司就不会有后来坚实的基础。

【启示录】

完全可以这样说,巴菲特对保险业务的熟悉程度无人能及,这是奠定他后来成为“巴菲特”的重要基石。在保险业务源源不断给他提供浮存金的背景下,他天才的资本配置能力才有了英雄的用武之地。

★用准确的行业判断抵消风险

不仅财产与事故险行业的利润是不正常的,它们的繁荣同样也是不正常的。萨姆·戈德温曾经说过一句话:“在人的生命中,一个人必须学会接受顺境和逆境。”巴菲特偶尔也会错误判断业务的繁荣与萧条的交替循环,但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承认自己的错误。总之,他对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能力一直让人感到敬佩,他甚至能够预测到几年之后的行业发展情况。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巴菲特认为,投资保险行业的关键是对未来要能进行准确预测。事实证明,巴菲特在这方面天生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他在伯克希尔公司1988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用第三者的口吻描述说,他虽然也会在这方面偶尔作出错误判断,但总会第一个站出来承认错误,并且在这方面表现出令人惊讶的预测能力。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菲特通过对一系列保险公司股票的投资,已经对保险公司的运行机制非常熟悉了。他认为,这比其他任何投资经验都重要,甚至比投资这些股票究竟能赚多少钱更重要。

现在回过头来看,正是因为他有着这一系列的投资活动,非常了解保险公司是怎样赚钱的,才为他后来敢于在政府雇员保险公司面临破产时大量买入该股票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伯克希尔公司中,最主要的保险部门有两个,除了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外就是国家产险公司了,保险内容五花八门。

例如,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就提到,第一,他们承保了麦克·泰森的生命险,在保险合同中为麦克·泰森制定了相当高的保险赔偿金。这些保险赔偿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减少,合同到期时减少到0。第二,他们为劳埃德家族的225名成员提供生命保险,如果任何一名家族成员在当年去世,伯克希尔公司都要向他们支付赔偿金。第三,他们为中国的2颗人造卫星提供保险,如果人造卫星在当年出现故障,他们就要支付赔偿金。

巴菲特说,谢天谢地,不但中国的2颗人造卫星一切正常,而且劳埃德家族的全体成员也没有一个人因为发生意外而丧生;至于麦克·泰森的身体则比以前更结实了,拳击台上没人是他的对手。毫无疑问,在这种背景下,伯克希尔公司的获利回报就可想而知了。

除了这些常规保险,国家产险公司还承保了一项电视竞赛,按照规则,如果球迷能准确预测出电视台选定的某一局比赛中的某一位选手打出大满贯,将会获得100万美元奖金。幸好,从来就没有选手打出过大满贯,所以伯克希尔公司也根本不需要支付这笔奖金。

除此以外,伯克希尔公司还经常以合理的价格为某些常规业务提供保险。如价格补偿保险、内陆水运货物保险、体育赛事因不能如期举行而被取消进行的保险、为大型国际航空公司针对恐怖事件提供的一次性损失超过10亿美元的不可撤销的第三方责任险、为制药公司提供的产品责任险等等。

巴菲特认为,保险公司只要对未来的保险业务预测准确,就不愁没有丰厚回报。早在20世纪60年代伯克希尔公司开展再保险业务时,巴菲特就经过简单计算认为当时的海险赔率(单位赔偿金的价格)为3%太高了,对于航空业务来说只要能达到1%的赔率就应该有利可图。

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国家产险公司创始人杰克·瑞格瓦尔特第一次见到巴菲特时,巴菲特还是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

当时,巴菲特正在为筹集10万美元资金创办巴菲特有限公司而奔波,杰克·瑞格瓦尔特得知后愿意掏1万美元给他做投资,可是巴菲特却说,你这样有钱,干脆投资5万美元得了。这时候轮到杰克·瑞格瓦尔特不愿意了。他想,面对这样一个年轻狂妄的小伙子,我怎么敢把5万美元交给他管理呢?最后,他干脆取回了原来的1万美元,一分钱也没投。

他多少有些遗憾地说,如果当时真能像他说的那样投入5万美元,那么20年之后自己就能得到200万美元的税后收入了。

他说,虽然自己这些年来井井有条地管理着国家产险公司,而且经营业绩也很不错,可是仍然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投资回报率。

后来,正是杰克·瑞格瓦尔特把国家产险公司出售给了巴菲特。在此以前,巴菲特就非常看好这家公司,并且认为杰克·瑞格瓦尔特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人,从各方面看,国家产险公司都非常符合巴菲特的收购原则。

保险业务在巴菲特的成功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直到今天,伯克希尔公司的最大业务仍然是保险,包括财产险和事故险。在净保费收入方面,国家产险公司已经成为美国十大保险商之一,同时也是全球资本最为雄厚的保险商之一。

不过也应当看到,尽管保险业务的目的在于补偿风险,不过这种业务本身就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即使是巴菲特也会在这个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这就是本文开头他阐述的内容。

与众不同的是,巴菲特在保险业宏观把握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尽管伯克希尔公司同样承受着巨大的潜在保险债务,可是每次总能化险为夷,包括2001年遭遇“9·11”恐怖袭击、公司遭受22.75亿美元损失的背景下,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价都没有下跌。

【启示录】

巴菲特认为,保险业务的高利润是不正常的,而事实上保险业务又的确是高利润的。虽然他也经常判断失误,可是凭着对这个行业的足够了解,保险业务最终支撑起了伯克希尔公司帝国大厦。

★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优势组合

由于我们在风险承受方面所具有的能力,使得我们在市场中具有很多公司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伯克希尔公司拥有雄厚的流动性资源、大量的非保险业务收入、优惠的税收待遇,以及股东在收入浮存资金风险方面的承受能力。这种独一无二的优势组合,使得我们有能力承受任何一个竞争对手所无法承受的风险和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风险将为我们带来相当可观的利润,尽管在个别年度也会出现严重的亏损。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巴菲特从保险业务中的获益非常与众不同,这要归功于他创造的独一无二的优势组合。也就是说,如果单凭某一方面的优势,伯克希尔公司是无法取得如此成功的。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1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这种独一无二的优势组合使得伯克希尔公司有能力承受任何一个竞争对手无法承受的风险和损失。具体表现在,公司拥有雄厚的流动性资金(现金)、大量的非保险业务收入、优惠的税收待遇(长期持股不动可以节税或推迟纳税)、公司股东长期持股的心态有利于企业长期打算等等。

保险业务给伯克希尔公司提供了相当大的机会。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1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是我们从保险业所得到的资金的成本,套句行话就是浮存金的成本。”

确实,伯克希尔公司用于企业收购的资金,主要依赖于公司保险业务产生的浮存金。保险浮存金的资金使用成本很低,有时候甚至是负成本。他举例说,伯克希尔公司1991年浮存金的使用成本就比美国政府新发行的长期国债利率还要低;并且在过去的25年中有20年时间资金成本要大大低于长期国债利率,更不用说,保险浮存金的数额还在迅速增长了。伯克希尔公司以这样低的资金成本进行运作,并且这笔资金还在越滚越大,奠定了购并企业的资金基础。

正因为具有如此雄厚的资金实力,伯克希尔公司才在全球开展巨灾保险的“霹雳猫”业务。而仅仅这笔业务的保费收入就相当于其他保险业务收入的总和,但其前提条件是当年不能发生损失支出;如果当年有重大灾害发生,同样也是会产生几倍于保费收入的损失的。

2005年6月30日伯克希尔公司收购了一家有着106年经营历史的医疗保护保险公司。要知道,医疗事故保险历来是保险业的梦魇之地,许多保险公司根本就不敢接这种业务。伯克希尔公司之所以愿意接下这块烫手山芋,靠的是依然是它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的管理制度。

除了这家医疗保护保险公司经营方面非常不错外,伯克希尔公司还会以自身实力向它提供远远超过任何竞争对手的财务实力保证。这实际上就给投入保险的医生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告诉他们,一旦发生诉讼案件,绝不会像过去那样由于保险公司的实力不够或破产,连累他们迟迟无法结案;与此同时,伯克希尔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原则是承保纪律高于一切经营目标,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任何冒险行为。

相反,其他保险公司同行很难做到这一点。

例如,在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有人向巴菲特提起英国伦敦劳埃德银行的话题时巴菲特说,这家银行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以这种方式运行的,它的每一个机构都积累了巨大的负债。巴菲特说,也许它们过去并没有意识到将来会为这些负债付出多大成本,而实际上人们已经对该银行失去了信心。虽然劳埃德银行也在寻求途径解决负债包袱,但却不可能轻易找到解决办法。它们至少需要一两年时间去探索和研究才能最终解决问题,而这又为伯克希尔公司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他说,从表面上看,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飓风造成了160亿美元损失,但显而易见这并不表明今后就不会有更大的飓风来临。或许是在长岛,或许是在其他地方,完全有可能出现损失数额达到这次飓风三四倍的自然灾害。

经过这样一番分析,问题就很清楚了——保险行业中的一些主要保险公司只有几十亿美元净资产,如果这些保险公司明知将来有可能造成500亿或600亿美元损失,就会自然而然地寻找伯克希尔公司这样的巨无霸企业投保再保险业务。伯克希尔公司在资产方面所具有的突出优势,能够确保这种巨额风险损失的承受能力。

其他保险公司如果真的都这样想,伯克希尔公司哪里还用得着担心相当可观的保费收入呢?

巴菲特说,他不知道劳埃德银行的资本总额究竟有多少,但他确信低于伯克希尔公司。这一说法也可以从塞奎亚基金的比尔·鲁恩那里得到证实,他说:“如果我们一旦不幸遭遇到像安德鲁飓风这样真正的灾难,我们就只有求助于一家保险公司,他们的承保能力完全可以达到现有承保金额的20倍。伯克希尔公司拥有大约100亿美元资本总额,它们在常规业务方面的承保金额为2亿美元,在再保险和灾害性保险业务方面的承保金额为5亿美元。”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开展的许可回溯再保险交易业务,无论在数量还是金额上都是其他同行望尘莫及的。例如,伯克希尔公司对受伤员工的终身伤害医疗给付保险期限都在50年以上,这种完整的保障条件和充分的理财能力是其他同行无法比拟的。毫无疑问,这会受到原来的承保业者、保险客户、主管部门的皆大欢迎。

【启示录】

巴菲特先是从保险业务中受益,然后又利用最强大的财务实力啃硬骨头,以此来开辟一些资金实力雄厚、保障条件充分、其他同行望尘莫及的保险业务,从而铸成了独一无二的保险业务优势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