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名师南华的唐诗课:风流天下闻,读诗也读人 §§§4.死于宫斗的佛系诗人

从上官仪的诗作来看,他的性格比较佛系,对自然万物也有着很独到的感受。可惜,一朝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身不由己,未能善终。

到了高宗朝,上官仪官至宰相。高宗李治身体孱弱,又怕老婆,被武后压制得服服帖帖。此时武后已经干政多时,朝堂之上,百官敢怒而不敢言。终于有一天,发生了一件让高宗李治很不爽的事情。据记载,麟德元年(664),武后引道士入宫,行厌胜之术,被一个叫王伏胜的太监跑到皇上面前告发了。厌胜是一种巫术。厌,这里念yà,其实就是“压”字。厌胜就是压而胜之的意思,用法术诅咒以制服人或物,是一种非常恶毒的诅咒。武后行厌胜之术,压谁呢?自然是压皇帝。这可是犯了大忌,虽然事儿不一定真,但高宗非常愤怒。他把上官仪叫来,跟他说这皇后朕受够了,问他的意见。上官仪作为当朝重臣,对武后僭越干政的行为早就看不顺眼。见高宗一有废后的想法,马上表态支持:“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新唐书·卷一百五·列传第三十》)然后还心急火燎地为皇帝起草了废后诏书。

中国历来有句古话,叫“夫妻劝和不劝分”。但上官仪显然没考虑到,也低估了李治爱老婆和怕老婆的程度。这事一闹开,武后跑去找李治哭诉,声泪俱下地说自己有多无辜。毕竟是枕边人,一日夫妻百日恩。一来二去,皇帝就心软了,连声哄劝:“你别哭了,别生气了,我不是真心要废你啊,是上官仪给我拿的主意啊。”要说高宗李治这皇帝当的,真是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还要痛骂一句活该。这么快就把上官仪出卖了,谁还敢替他李家卖命?

再说厌胜一事,这其实是高宗朝一个很大的政治事件。武后说她是冤枉的,从当时的前因后果来看,她应该没有说谎。她已经贵为皇后,皇帝久病,又对她言听计从,政事基本上都由她来决断,时称“二圣”。所以,武后似乎没有诅咒皇帝的动机。那么厌胜一事是谁干的呢?从这个历史事件的始末来看,最后是以废太子李忠伏诛收场。李忠是高宗的庶长子,也是高宗朝的第一位太子。那时武则天刚刚入宫,还没有什么权势。没过几年,武则天当了皇后,次年李忠就被废黜太子之位,改封梁王,另立武后长子李弘为太子。又过了几年,李忠被废为庶民,囚禁于黔州。按理来说,此时的李忠已经对武后构不成什么威胁了,武后也没有必要通过厌胜一案来对李忠开火,一不小心还容易把自己给搭进去。反倒是李忠主谋,指示宦官王伏胜以道士行厌胜之术构陷武后,这样比较说得通。武后之前的王皇后,就是因为行厌胜之术而被皇帝废掉的。因此李忠深知此事必定会点燃皇帝的火药桶。那么,在此事中,上官仪究竟有没有与李忠合谋?上官仪与李忠是故旧,李忠没做太子之前,被封为陈王,上官仪曾在他的府上任谘议参军,陪侍左右,参谋庶事,可见关系亲密。但这并不表示上官仪的废后主张是受李忠指使。李忠被废后,李弘被立为太子,上官仪在太子府上做太子中舍人,可见他与李弘的关系同样密切。而且李弘颇为仁德贤明,盛得赞誉。从家国天下的角度考虑,上官仪也不会站在李忠那一边,帮助他复位。他主张废后,纯粹是因为武后干政,触犯了儒家政治伦理的界限。上官仪熟读经史,深知古往今来后宫外戚干政的王朝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他确实带着一颗公心,希望皇帝重掌大权,希望国家政治秩序重新步入正轨,可惜啊,却被高宗李治出卖了。

而武后趁此机会,一举夺权。李忠、王伏胜、上官仪和他的儿子上官庭芝全都被处死。朝中掌权的大臣右相(中书令)刘祥道罢知政事,改任司礼太常伯,被剥夺了实权;左威卫大将军、郜国公郭广敬因与上官仪私交甚好,也被外放为隰州刺史。从此,朝中再也没有敢站出来为李家宗室说话的人了,老李家一手好牌,打个稀烂。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