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王李贤,是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这一年才十二岁,正是贪玩的年纪。王勃十七岁,也是个半大小子。两人一拍即合,每天除了上学读书写作业,就是变着花样玩。要说普通人玩,那玩不出事儿,偏偏王勃是个文化人,又爱逞才,写文章信手拈来,这可就惹出事儿了。
有一天,沛王李贤和弟弟英王李显斗鸡,大概是战况太精彩,王勃忍不住写了一篇文章助兴,叫《檄英王鸡》。这一年,王勃二十岁。也许是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庙堂风云,他对政治显然不够敏感。无论如何王勃也想不到,少年之间的玩笑之词,竟然犯了天家的忌讳。《檄英王鸡》是一篇檄文。什么是檄文呢?我们大概都听说过,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李唐旧臣徐敬业起兵造反,骆宾王为他写过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历数武则天的累累罪状,号召天下来讨伐她。檄文就是专门用于征召、声讨、揭发罪行的一种文体。用这种文体来写兄弟斗鸡,玩笑的确开得有些过头了。更何况里面写“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牝晨而索家者有诛,不复同于彘畜;雌伏而败类者必杀,定当割以牛刀”,让人读之心中一凛。高宗李治亦心中一凛,他的父亲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兄弟而夺得皇位,他的兄长李承乾和李泰夺嫡相争而被废,皇位这才落到他头上。兄弟相残,触犯了李唐皇室最敏感的神经。高宗大怒,斥责王勃离间沛王与英王的兄弟之情,遂将他逐出沛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