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横溢的上官仪,也得到了太宗皇帝的青眼相待。太宗喜欢舞文弄墨,常常把上官仪叫来说:“朕又写了一首诗,你来看看写得怎么样。”上官仪每次都能夸到点上:“陛下用字工稳,意境雄浑,确为佳作。”也常常能提出一些无伤大雅的修改意见:“若此处换一个仄声字则音律更顺口些。”李世民越来越喜欢上官仪,许多公文都交与他起草。每每有宴享娱乐活动,总免不得要上官仪赋诗。在宫廷的文娱活动中,上官仪写了不少应制诗。应制诗就像现在小学生的春游作文,章法结构非常固定。主要内容无非是今天天气晴朗,皇上组织我们去春游,这里景色优美,花红柳绿,草长莺飞,大家玩得非常高兴,感谢皇上给我们这个机会,天恩浩荡,陛下圣明。大致就是这么个套路。只要能按照这个既定范式完成,并且将歌功颂德的意思表达充分,就可以交差了。至于要写出花来,评个孰优孰劣,那就各凭本事全靠才华了。
这一年开春,皇帝在桂林殿举办了一个小范围的雅集,邀请诸位近臣来宫中小聚。中国传统是士大夫政治,当官的大抵都是文化人。文人雅集,自然少不了吟诗作赋。因为是应制,所以题目统一都叫《早春桂林殿应诏》。这一次雅集的诗留传下来有两首,我们可以对比来看。
上官仪是这么写的:
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
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
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
(《早春桂林殿应诏》)
宰相陈叔达是这么写的:
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
朱楼云似盖,丹桂雪如花。
水岸衔阶转,风条出柳斜。
轻舆临太液,湛露酌流霞。
(《早春桂林殿应诏》)
陈叔达诗首联先戴个帽子,落笔便是金呀玉呀这样华贵的字眼。金铺就是金色的门环。颔联和颈联都是写景:朱红色的宫殿上白云低垂,桂树上挂着雪像开花了一样,蜿蜒的水岸边柳条随风飞舞。尾联讲一下今天皇帝亲临太液池雅集这件事,还用了湛露的典故。湛露本义是浓重的露水,正是早春即景。《诗经》里有一首诗题为《湛露》,《左传·文公四年》记载:“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湛露”一词后来也用以比喻君主之恩泽。很显然,这一句就是在拍马屁了。总体而言,这首诗写得很标准,措辞、用典以及写景、颂恩,平平无奇,没有什么问题,但读起来就是很寡淡,像一张让人记不住的大众脸。
我们再来看看上官仪是怎么写的。首联“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也没有什么看头,就是交代一下事件。颔联“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是一句不错的写春日自然景色的诗。树是晓树,仿佛还带着晨光。莺是流莺,扑腾着,跳跃着,叽叽喳喳地唱着,沉寂了一整个冬天的河岸忽然生动起来。“晓树流莺满”是动态,“春堤芳草积”是静态,寥寥几笔,一动一静,春日的画面便跃然眼前。但光有这几笔还不够,还不足以让人夸该诗写得好。颈联“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才真是让人赞叹。风光,就是风的光。谢朓曾经写过一句“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风怎么会有光呢?风本来是没有光的,但草上有光色,风吹草动,光影摇曳,就好像风会发光一样。上官仪的“风光翻露文”比谢朓的“风光草际浮”还要更美。草叶上不仅有阳光,还有露珠,露珠晶莹剔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时一阵风过,露珠在草叶上滚动滴落,折射出丰富的光彩。“雪华上空碧”,写的是早春雪景。早春的雪,不似寒冬的鹅毛大雪一般厚重,而是星星点点,轻薄细小。风一吹,晶莹的雪花在空中轻舞,上下翻飞。“空碧”是一碧如洗的天空,澄澈干净,是雪花飞舞的背景。诗中用了一个“上”字,瞬间将风吹雪的形态描摹得生动可感。同样是写雪,陈诗的“丹桂雪如花”何其呆板,上官仪的“雪华上空碧”又何其灵动。我记得初学写诗的时候,老师曾经提点,律诗的颈联最是紧要,就像一个姑娘的腰身,得是杨柳腰才好看,可千万别过于臃肿。尾联“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还是写景,仍然是一动一静。以山光夕照作结,尚有余味。
通篇读下来,只觉得上官仪写诗极为漂亮,每一个字都很精致,并且特意避开俗套的歌颂,整体风格清新流丽,是千篇一律的应制诗中的一股清流。这或许与他长于南方寺院的经历有关。他太知道怎样去发现自然的美,并用最赏心悦目的字眼将其描摹出来。读他的诗,你总能从字里行间窥见他少年时在寺院中的所见所闻:茂密的深林、参天的古树、连绵的碧草、潺潺的溪流和草木之间的无数生灵。
上官仪还有一首代表作,叫《入朝洛堤步月》: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入朝洛堤步月》)
此诗为上官仪入朝经过洛水河堤时所作。古代大臣挺辛苦,天不亮就得出门去上朝,有时候,月亮还在天边挂着,所以诗题中有“步月”二字。唐代皇宫依傍洛水,外面是天津桥。天津桥入夜锁闭,断绝交通,到天明才开锁放行,因此百官都早早地打着灯笼在桥这头的洛堤上排队等候。虽然起得比鸡早,但上朝的官员人数不多,不像现在早高峰挤地铁公交那般狼狈。更何况上官仪身为宰相,骑着马儿来上朝更是从容不迫、气定神闲,得空还能赏一赏周遭美景。黎明前的月色想必很澄澈,河堤上的空气想必很清新,此情此景,上官仪不禁想要赋诗一首。
连绵的洛水平缓流淌,我骑着马儿走在悠长的堤上。月色逐渐淡去,山那头隐隐有些天光,鹊鸟在黎明的影子里悄悄地跳跃飞翔。一阵风吹过,带来山野秋蝉的声声鸣噪。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描摹秋日黎明的景色,很有画面感,尤其选取的意象很是清新,颇有些脱尘出俗的意境。当时众多官员听他吟咏,都觉得“音韵清亮”,脱去人世的烟火俗气,竟有几分出尘的仙风,于是“群公望之若神仙”。由于上官仪在政坛和文坛都是大佬,所以他的诗风也被时人竞相学习,一时大热,文学史上称之为“上官体”。
当然,你可能会觉得,一个大老爷们儿,为什么诗写得这么“娘”呢?这种绮错婉媚的诗歌风貌,其实并不是上官仪一个人造成的,而是历史遗留问题,是诗歌传统问题。这里我们就要顺便谈一谈诗歌史,以及唐初诗坛的整体风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