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中产阶层 §【现状】

除了他们两位以外,中产阶层的类型可谓多种多样、不胜枚举。实际上,由于中产阶层在我国还处于萌芽状态,所以许多人对她并没有清晰认识,甚至还有一种神秘感。

了解我国的中产阶层类型,可以从以下4方面着手:

六大类型,中产阶层的集体合影

在我国,关于中产阶层的流行定义是:他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劳动、工作对象一般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也就是说,无论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文化地位看,他们均处在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

根据《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 2分析和归纳,我国目前的社会各阶层大致上可以分为10大类型,其中以下6大类型可以归入中产阶层:

①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这主要是指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行使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省市、地区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2.1%。

②经理人员阶层

这主要是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1.5%。

③私营企业主阶层

这主要是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即是指所有雇工在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主。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0.6%。

④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这主要是指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技工作的人员。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5.1%。

⑤办事人员阶层

这主要是指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主要包括党政机关中的中低层公务员、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中的基层管理人员和非专业性办事人员。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4.8%。

⑥个体工商户阶层

这主要是指拥有少量私人资本(包括不动产)并投入生产、流通、服务业等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并且以此为生的人。例如:有足够资本雇用少数他人劳动、自己也直接参与劳动和生产经营的小业主或个体工商户;有足够资本可以自己开业经营、但不雇佣其他劳动者的自我雇佣者和个体劳动者,小股民、小股东、出租少量房屋者等。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4.2% 3。

上述6大类型,基本上涵盖了我国中产阶层的组成结构。

有意思的是,这与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在对城市居民所作调查后,所得到的改革开放最大受益者群体基本重合。这从一个方面印证了我国中产阶层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言外之意是,其中不可避免地蕴含着某些不公因素。

似曾相识,黄皮肤黑头发大眼睛

从上述6大类型看,这些中产阶层都是黄皮肤、黑头发、大眼睛,一点也不神秘。他们就在你的周围,或者就是你的家人,甚至就是你本人。当然,对他们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分类,例如:

民间分类

民间分类将中产阶层分为以下10种对象:

①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

②国有企业承包或租赁经营者。

③股市上的成功者。

④外资企业中的高级员工。

⑤有技术发明的专利人员。

⑥演艺界、体育界明星。

⑦部分新经济体的首席执行官。

⑧部分律师、经纪人、广告人员。

⑨部分海外留学回国人员。

⑩部分学者、专家。

这种近乎“指名道姓”的分类,与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的调查结果不谋而合,这再一次说明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学者分类

学者分类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宛丽的观点最具代表性:

①一定的知识资本及职业声望,主要是指具有中等以上国民教育学历水平,具有专业技术资格。

②职业的工作、劳动方式,主要是指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

③就业能力,主要是指拥有较高学历,掌握并提供市场稀缺的职业专业技能,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较高市场回报。

④职业权力,主要是指对其管辖的工作对象拥有一定调度权,对其上司及业务安排有一定发言建议权。

⑤收入及财富水平。

⑥消费及生活方式,主要是指有能力支付中等水平的个人及家庭消费,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能够为满足家庭成员丰富的文化精神需求提供必须的物质条件。

⑦对社会公共事务具有一定影响力。

职业、职务分类

从目前的社会职业、职务进行分类,中产阶层类型主要有:

①科学、技术、研究等领域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以及尚未评定职称的专业人员,如科学家和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其他科技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自然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教学人员。

②中小企业经理、企业家,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种经济类型。

③各级公务员、办事员。

④行政事务、公共事务专职管理者。

⑤私营企业主、小业主、小商贩等。

⑥技术工人,包括白领工人、流动民工中有一技之长者。

⑦商业、服务人员。

⑧自由职业者等。

内部分类

在我国中产阶层内部,也包括几种不同类型,虽然这种分化目前还不明显,但至少可以分为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3大类。

中上层,主要是指掌握一定生产资料的私营企业主,以及不掌握生产资料、但对生产经营活动有一定建议权和发言权的专业技术人员群体,他们约占我国中产阶层总人数的18.5%。

中中层,主要是指这样两个群体:一是公务员、办事员,二是小业主、个体户,他们约占我国中产阶层总人数的37.0%。

中下层,主要是指这样两个群体:一是商业、服务业人员,二是白领工人,他们约占我国中产阶层总人数的44.5%。

语义含混,很难找到一张标准像

上述分类,看似清晰、实质语义含混,相互交叉,甚至矛盾。究其原因在于,中产阶层本来就没有一张标准像。

仅仅从工作种类划分中产阶层,难免显得浅薄。因为它并没有兼顾到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理财观念方面的特征。但显而易见,这种方式比较简单、容易自我对照,所以比较“流行”。

现在的问题是,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期,各种不同人群之间的区别已经出现,并且日益明显;同时,这一切的一切又处于剧烈变动中,人们对自己的自我设定也在不断变化,阶层身份缺少认同感。但如果真的要回到过去那种传统社会去,强调平均概念,又显然不现实。因为真正的平均化社会是不存在的;而适当的社会差别,反而能促进社会发展。

中产阶层从来就是一个含糊概念

中产阶层从来就是一个含糊概念,即使是在被称为中产阶级国家的美国,他们也认为,中产阶级的最大特点是范围广泛、边界模糊、并不十分严格紧凑。这种处于社会两头之间的综合体,最形象的比喻就是“橄榄球”。

在“橄榄球”的中部,第一代美国中产阶级是那些肥胖而又乐观的农民、待遇良好的蓝领工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第二代中产阶级,以住在城市郊区的白领阶层为代表;第三代中产阶级的典型代表则是那些科技、管理人员。

可以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中产阶级历史上都是“没教养的人”,是“势利小人”。只是因为社会发展从农业、工业走向服务业,他们才有机会逐渐登上中产阶级舞台。显而易见,要对这些包罗万象的对象进行严格分类,确实是困难的。

当美国人谈起中产阶级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样一种形象:“年薪4万美元,住在郊区,有一幢分期付款的房子、两三个孩子、自己的汽车,作一些小投资,周末时驱车短途旅游,但却必须为房子、医疗保险、孩子的教育以及换一辆新汽车而等待下一个月的收入单,为会不会失业而忧心忡忡,随着年龄的增长,妻子和丈夫都在发胖。” 4

可如果有人问,“年薪5万美元的清洁工可以算中产阶级吗?”对于这样的问题,许多人都会支支吾吾。因为对于究竟什么是中产阶级,这个概念开始变得越来越含糊了,可以说谁也说不清。

即使是美国人出版的《美国阶级结构》一书,居然也从头至尾没有对美国的具体阶级结构给出明确划分。作者只是就各种要素在分析社会阶级结构中的作用做出说明,列出衡量一个人所处阶级的几项判定指标,包括地位和声望、职业、收入、教育状况、社会交往等,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眼光和选择作出判断 5。

家庭年收入其实说明不了什么

衡量中产阶层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家庭年收入,可是单纯的家庭年收入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北京市统计局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在3000份个人收入抽样调查中,60%属于中产阶层,他们的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为13083.60元。也就是说,每人年收入1.3万元就进入了中产阶层 6。

可实际上,这种月收入1000元的状况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只能勉强糊口。要想买房、买私家车那简直是做梦。可是如果不买商品房、没有私家车,那又算什么中产阶层呢?要知道,这可是衡量中产阶层的两项“硬指标”呀!

无论是否拘泥于收入标准,都有许多困惑。例如在韩国,人均年收入1万美元以上就是中产阶级,可是他们中间仍然有很多人没有自己的住房,而且人均负债1万美元以上,这又怎么解释呢?

这表明,各种各样的对中产阶层的定义其实都说明不了问题。要清晰地划分出一个个中产阶层类型,不但现在不可能,将来也危险。

第三产业,中产阶层的风水宝地

从中产阶层构成类型看,它主要产生于第三产业。从历史发展过程看,这个结论是明摆着的。

第三产业孕育中产阶层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产阶级人数的迅速扩大,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后工业社会”的转型有关。这种“后工业社会”具有以下特征:

①第三产业的产生,使得多数劳动者不再从事农业、制造业,而是从事贸易、金融、运输、保健、娱乐、研究、教育、管理等服务业。

②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断扩大,并且地位优越,从而分化出一部分劳动力向白领职业转移。

③伴随着社会管理和变革,知识经济特征越来越明显,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开始凸现。

④有意识、有计划地推动技术变革,减少了经济发展前途的不确定性。

⑤各种新型的智能技术,使得整个社会慢慢变得井然有序。

所有这些,都直接导致传统工人阶级、农民数量减少,白领阶层不仅在人数上、而且在社会地位上开始明显上升,从而奠定了日后的中产阶级队伍雏形。

可以说,第三产业比重越大,就越容易形成中产阶级。从被称为中产阶级国家的美国来看,美国的中产阶级比例之高,就是与他们的第三产业之发达分不开的。美国的“阶级结构变得越来越非无产阶级化,拥有技术专长的工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对不需动脑的机械性工作的需求变少了,对责任和知识的需求变多了。” 7

政府干预铸造中产阶层

第三产业的发展,会孕育中产阶层;与此同时,中产阶层的形成及其规模大小,也与政府的干预有关。

例如在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就是通过高税收、高福利的经济政策,避免社会成员之间贫富差别过大,从而很好地促进了中产阶级的形成。

在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很特殊,可是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在经济腾飞的同时,不断努力打造中产阶级,目前中产阶级的自我认同率甚至已经超过欧美,达到90%。

在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目前中产阶级人数都有大幅度攀升,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的白领阶层比例都超过蓝领工人,其中以美国最高,白领阶层人数达到59.9%,而蓝领只占40.1%。

在“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上述国家和地区人口众多、没有工业和技术传统,而且饱受战争蹂躏、地缘政治危害,为什么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0年间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生产者和出口地呢?实际上,这也与它们在塑造和重新塑造阶级结构方面,政府通过直接和强有力的干预,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关。

它们与欧美国家不同,在新的中产阶级不断增加的同时,包括小业主在内的老的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规模并没有减少,从而迅速推动了中产阶级比例的提高。

现在,这一情形在中国大陆也正在重演。这也是我们无法将中国中产阶层捏成一团、而只能称之为“杂领”的主要原因。或许,这就是一种“东亚现象”?

全球化催生中产阶层

无论从全球范围还是某个国家看,中产阶级的形成都与全球化发展趋势有关。尤其是最近50年来,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全球化的内容最早是经济和金融,但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化劳动分工——原来集中于大城市的生产方式,得以有机会转移到周边国家或地区,从而出现区域经济化和一体化,形成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加速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社会结构变化、价值观转变、生活方式变化。

这种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会形成全球性的劳动力市场、全球性的消费市场。而所有这些,一方面能在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培育出更多中产阶级,与此同时,也会对另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中产阶级,构成生存和成长的威胁。

归根到底,中产阶级的形成是和经济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 本案例参考了王军、姚剑锋:《中国聚焦:“中产阶层”在中国迅速崛起》,2004年11月4日新华网。

2 这份“报告”的标题,很容易令人联想到1926年***所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也许出于讳言,这份“报告”并没有提及“中产阶级”一词。

3 除此以外还有,第⑺大阶层是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比例约12%;第⑻大阶层是产业工人阶层,比例约22.6%;第⑼大阶层是农业劳动者阶层,比例约44%;第⑽大阶层是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比例约3.1%。

4 张静春:《隐秘的巨型城堡——美国中产阶级》,2004年4月《环球》。

5 同前。

6 朱蓬蓬:《解读中国的中产阶级》,2004年9月9日凯迪网。

7 赖特:《后工业社会中的阶级》,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p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