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中产阶层 §【现状】

本案例是一位中国中产阶层对未来的展望。而基于对未来的考虑,正是中产阶层理财的根本落脚点。

可以说,中国中产阶层是“突然”出现的。过去的他们经济基础薄弱,不善于理财,也没有多少财可理;面对突然膨胀的财富,一些中产阶层因为缺乏心理准备而局促不安,甚至心里会激起一阵眩晕。

有鉴于此,中国中产阶层的理财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4方面:

一筐鸡蛋,正在学习全球布点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筐里”,这是家庭理财最古老的忠告。而现在,中国中产阶层面对自己突如其来而又数目不多的鸡蛋,也在学习怎样把它放在不同的筐里,甚至学习怎样放在全球的筐里。

中产阶层青睐多种理财工具

一份调查表明,在除银行储蓄外的10种理财工具中,我国中产阶层的投资范围依次集中在商业保险、股票、房地产、债券方面。虽然其他方面的投资比例较小,但显而易见,每个“筐”里都或多或少有几枚“鸡蛋”。

在上述所有被调查者中,至少使用1种投资工具的家庭有1756个、2种的646个、3种的260个、4种的102个 2。

除了国内的蛋筐,还有国外的

上表中的理财范围都是国内品种,除此以外,也有相当一部分中产阶层把“鸡蛋”放在了国外的“筐”里,以化解风险。

例如,当上海证券交易所股指跌到1000点时,香港亨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独立财务顾问(ifa,independent financial advisor)郑建基就大胆预测:“最坏的情况是再跌20%,即在800点左右;而在未来10年,将突破万点大关。” 3许多中产阶层的观点与此相同,他们大胆进行着以下各种投资:

①股市投资

郑建基认为:既然香港恒生指数能够从1964年的100点,上涨到2005年的15000点,40年上涨了150倍,那么,只要进行“非常规操作”,不买个股、只买指数——他极力推崇“定期定额”这样一种重要避险原则——就一定可以分享到上海股指突破10000点的胜利成果。

这位1996年在英国取得投资与财务学硕士学位,在香港新城电台做过10多年财经编辑,主要服务于年薪60万~300万港币的中产阶级投资顾问,对此充满信心。

②汇市投资

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有些中产阶层把美元换成了人民币。其实就目前的世界形势看,欧元区的经济发展比美国更好,而且欧洲正在考虑加息,而美国在逐步停止加息,这样就使得两种货币走向更加明显。所以,如果把美元换成欧元,更理想。事实上,在过去的半年间,欧元的汇率就从0.85上升到1.35,升值幅度达59%,现在虽然又回落到1.2的水平,41%的升值幅度也比人民币要大得多。

③黄金基金

从多元化投资组合策略看,除了股市、汇市投资以外,黄金将会是一个持续的投资热点。因为自从2000年以来,全球都处于低利率水平,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都有“贬值”倾向,所以这才导致几乎所有原材料价格上涨。由此判断,未来阶段各国央行都会增加黄金储备,从而导致国际黄金价格继续上涨。如果购买黄金生产企业的股票,以及黄金矿业公司的基金,收益就可能会很理想。

偏爱购房,比较善于调控风险

中产阶层偏爱购房是出了名的,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钱;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他们把它当作一种投资手段用来保值增值。相对而言,中产阶层购房更善于调控各种风险。

投资渠道狭窄导致中产阶层偏爱购房

统计资料表明,在北京市,月收入1万元以上的中产阶层家庭是房地产市场的主力军。虽然政策调控给这些人投资房地产增添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可是他们购房的可操控性强,对冲购房风险的渠道也相对较多。更不用说,在目前各种投资方式中,在刚刚过去的几年中投资房地产简直是暴利行为。

这种情形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都具有普遍性。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上任时,就发现当时香港的中产阶级特别喜欢购房,他对中产阶级很不了解,于是发动了一场关于中产阶级的讨论。

而实际情形是,从1985年开始,香港的房地产价格每天都在涨。因为除了购房以外,中产阶级并没有其他适合长期投资的工具,你买我也买,房产价格就一步步走向高潮。

一个真实的例子是,你有60万现金,就可以通过银行按揭买到价值600万的房产,一年后又能以700万的价格卖出。所以没人愿意把钱存在银行,都去炒房地产了。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1997年末 4。

与当年的香港相比,许多人感到目前我国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投资项目,这也是当今中产阶层偏好房地产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边是购房一边是规避风险

房产投资的特点是金额巨大,而且不能移动,所以房产投资时面临着巨大风险。

中产阶层买房在规避风险方面的主要方法有3种 5:

①控制支出比例

无论是现款购房还是贷款购房,他们都会把每月用于房产方面的支出金额控制在家庭月收入的30%~40%之间。对于一个月收入1万元的家庭来说,每月归还的银行贷款在三四千元之间,既不至于降低原有生活水准,又能有效防范由于利率变动而引起的还款上升的风险。

例如,如果某家庭在现行银行住房贷款利率(5.51%)下贷款40万元,贷款期限是15年,则每月还款额为3270.46元;即使将来贷款利率上调一个百分点达到6.51%,每月还款金额上升到3486.63元,增加216.17元,也不至于会降低原有生活水准、影响还款能力。

②控制购房金额

上述购房还贷额占家庭月收入30%~40%的比例是有科学依据的。按照这个比例倒推,如果购房首付款为20%~30%,那么投资总价格应该在50万~60万元之间。事实上,这也是目前中产阶层用于购房投资的最佳区域。

例如,按照这样的测算,北京市月收入1万元的家庭购买用于投资的房产,通常会选择城区的次新房,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或者城南的新楼盘,面积在120平方米左右;或者城东的新楼盘,面积在80~90平方米之间。

③二手房优于一手房

由于有购房金额的控制,所以你会发现,用于投资的购房计划通常都会首先选择购买二手房。事实上,购买二手房的投资回报率比一手房更高。

究其原因就在于,在购房总价一定的前提下,购买二手房可以得到比一手房更大的面积;房产座落的地段会更好;租出去后,面积大的租金回报率也高。

观念转变,养老保险比重上升

在参加各种保险尤其是人寿保险的人群中,中产阶层占有很大比重。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具有这个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的观念转变快,更有这方面的需要。

中产阶层钟情保险

保险正在成为中产阶层的“三大件”之一,其主要品种是人寿保险。因为人老了要养、病了要有保障,这些都关系到一个人最根本的问题——生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保险比房子、汽车更重要,是中产阶层家庭消费的第一支出。

而从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务上升的势头看,各类保险公司已经充分认识到,中产阶层是中国保险业尚未开采的金矿。

不要以为保险费支出是一笔“小钱”。它和住房、汽车一样,都是10万元级别的消费。如果购买一份20年期的养老金,一年交5000元,20年就是10万元,可是其收益却不是用10万元可以衡量的,因为它意味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仔细看看各家人寿保险,会发现他们的目标销售对象都是中产阶层。正如泰康人寿保险总裁陈东升所说:“保险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成为一种财富的象征,这是保险业做大的另一个契机。”

陈东升回忆说,他刚参加工作时花20元钱买了块手表,那时候就觉得自己很有财富了。上世纪80年代,隔壁邻居家有彩电,大家水泄不通地围在一起看中国女排决赛,就是一种拥有财富的荣耀。而今天,闪亮的汽车、豪华的住房、漂亮的人寿保险单,就是中国老百姓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 6。

农村中产阶层青睐人身险

一般人总以为,如果说农村人也重视人身保险,那一定会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人身保险发展快、经济欠发达或落后地区的人身保险发展相对落后。

然而,2005年11月5日由中国保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研究》表明,实际情况正好相反:经济比较发达的县,人身保险发展滞后;而在安徽、云南等经济比较落后的县,人身保险发展反而居于领先地位。

报告表明,2004年我国县域人身险保费收入958.74亿元,占全国人身险保费总收入的29.7%。生活在农村的中产阶层对人身险的需求最大,成为各类保险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7。

究其原因在于,除了各级政府重视程度不同以外,主要原因在于保险公司专门针对“蔬菜村”、“打工乡”等地的高收入群体,开展保险业务。而这些人实际上就是农村的中产阶层,他们的人身险意识强、保险需求大,这就很好地反映了农村中产阶层特别青睐保险的事实。

尤其是当今的农村,已经不再是“农民”的一统天下,而是包括纯农业生产者、城镇农民工、农村知识分子、农村个体工商业者、无业流民等多种阶层。其中,城镇农民工、农村知识分子、农村管理者、农村工商业者群体,就是农村的中产阶层,他们对保险的需求量最大。

中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研究小组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副所长王国刚认为:“抓住这个农村中产阶层,会产生极大的示范效应,带动纯农业生产者购买保险。” 8

夫唱妇随,一起商量共同决策

中产阶层理财的一大特点是夫唱妇随、有商有量。

2005年9月,招商银行和零点远景投资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沈阳7个城市的930名高收入人士,进行了有关高收入群体理财动态指数的调查,从而获得一系列实证数据。

家庭理财首选夫妻商量

这份2005年理财指数报告显示,高收入人群在理财时,半数以上会首先与配偶商议:夫妻双方中的一方独自作出理财决策的比例只有1.3%;53.2%的人会首先想到与配偶进行商议,75.7%的人会在与配偶商议后再作投资决策 9。

调查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现象:在这些高收入人士的配偶中,大约有3/4同样拥有自己的事业和一定社会地位,并且在学历、金融知识等理财能力方面拥有较高水平。

或许,这就是中产阶层家庭夫妻共同理财的原因所在?

因为这表明,由于配偶具备理财能力,并且共同拥有财富,所以理所当然是商议家庭理财决策的最信赖对象。

除此以外,与成年子女等其他家人商议的比例有8.5%。

另外,还有20.1%的中产阶层家庭,理财时会寻求专业人士帮助。遗憾的是,能够取得他们信任的专业人士非常少;只有在和他们成为朋友之后,才能在帮助理财决策时带来实质性帮助。这种俗称的“朋友商议型”比率高达37% 10。

夫妻商量理财偏于保守

调查发现,与2004年相比,我国中产阶层理财时独自决策的群体进一步减少,与配偶、家庭商议的群体在稳步增长。专家指出,这一趋势表明,中产阶层家庭理财越来越趋于保守。

究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偏紧,各级政府都在加强监管盲目投资、压缩银行不良资产,人民币汇率上升导致外币资产缩水,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金融市场、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不动产投资市场,都在出现价格盘整、小幅回落,这些都使得中产阶层家庭的理财投资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

调查结果证明了这个观点。因为总体来看,喜欢夫妻之间商量着理财的那部分群体,在中产阶层群体中年龄一般较大、学历较低,思想比较传统、保守,决策时间比较长,他们对投资环境并不是十分明确、对自己的判断也不是很有把握,这些都会对他们的投资决策产生不利影响。

更要命的是,他们的这种谨慎处事风格,以及对理财专业知识的不足,会导致他们刻意回避专业人士的建议。

从投资品种看,主要集中在储蓄、房地产、保险、国债等传统品种上。尤其是夫妻商量型理财,调查表明,他们特别偏爱子女教育基金,这或许是我国中产阶层家庭理财的一个重要特征。

与夫妻商量型理财相比,个人独自决策、朋友商议型决策对未来的理财回报预期更乐观。

这表明,家庭理财如果想要提高回报率,有必要多听听专业人士意见。当然,怎样找到值得自己信赖的专业人士是一个问题。

1 本案例参考了高凡:《一个中产阶级的理财规划》,2005年12月24日经济观察报。

2 《中产阶层青睐何种投资理财工具》,2005年2月12日南方都市报。

3 《中产阶级的鸡蛋如何放在全球篮子里》,2006年1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

4 吕大乐:《香港中产阶级》,2004年2月开放时代·open times杂志。

5 《北京中产白领买房避险三招》,2005年8月18日全景网。

6 《“中产阶级”——中国保险业的目标》,2004年2月24日财智网。

7 俞燕:《觊觎农村中产阶层,人身险新大陆有多大》,2005年11月8日全景网。

8 俞燕:《觊觎农村中产阶层,人身险新大陆有多大》,2005年11月8日全景网。

9 刘念:《高收入者理财偏好“夫唱妇随”》,2006年1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

10 刘念:《高收入者理财偏好“夫唱妇随”》,2006年1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