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显焦灼:“我母亲病还未好,怎能入宫?”
来传话的春嬷嬷拧了拧眉:“五少爷,大老太太知道您会这样问,但大老太太说,体恤是仁慈,不体恤也是流程,切不能心生怨言。”
周显咬了咬牙认了,他也是着急才口出无状。
“母亲,那儿子陪您去。”
李琴虽然还病着,但这两天气色好了许多,再加上刚才刺激,她显的很坚韧。
“好,如果有传召,那你就陪母亲到宫门口。”
再往里,周显也进不去。
周宝儿最理智,在听到消息的下一秒,就赶紧嘱咐芝兰准备东西。
比如手帕、水还有熬好的中药,同时也让绿晴出府,去问问姜大夫,可有止咳化痰又便于携带的糖丸。
另外还让绿柔准备了一副薄护膝,坚持让李琴绑在膝盖上。
“母亲,我问过芝兰了,芝兰说薄护膝是可以有的,不算有违宫规。”
李琴十几年前进过宫,这个她懂,但她惊讶宝儿怎么会想到这些,可见这短短数天,她的宝儿是真的长大了。
喜忧掺半,李琴抱了抱她:“宝儿不怕,母亲不会有事的。”
“嗯,郑婶婶看着我出生,对我们又照顾良多,我们最艰难的时候都挺过来了,剩下的日子,必会苦尽甘来。”
李琴用力点头,没多久,前院果然来传话,说太后有召,让李氏琴娘速速进宫。
周宝儿看着哥哥陪母亲走了,心里好一阵发慌,但愿母亲能明白她话里的意思,因为她肯定,太后的身边人一定会对母亲发起质问。
毕竟这个年头,女人的名节真特么高于性命。
春嬷嬷看她局促不安,便安抚道:“宝小姐放心,老奴相信吉人自有天佑,阿弥陀佛。”
“谢谢嬷嬷。”周宝儿强做镇定,稳了稳神,续而道:“那双拖鞋,伯祖母是真喜欢吗?”
春嬷嬷不动声色:“自然是真喜欢,大老夫人还让老奴,来跟宝小姐讨鞋样呢,就是不知道现在方不方便。”
按理当然不方便,但宝小姐要说方便,才是真聪明。
因为留住她,就相当于留住孙氏。
周宝儿不傻,下午是试探,那么现在孙氏让春嬷嬷来,就是回应。
她当然要顺势而为。
“自然方便,那我现在就教嬷嬷叭。”
……
将军府不是十三巷,在十三巷她和母亲做绣活,为的是谋生糊口,有的时候绣线和布头不全,还要自己想办法去找补,或者用其它东西代替。
但在将军府,完全不用顾虑这些。
她只说了一小堆东西,丫环们就准备了一大堆。
请春嬷嬷坐下后,她就亲手做示范,先剪鞋样,再纳棉鞋底,最后将防滑的亚麻绳,一圈一圈的纳在底部,当防磨胶。
边做边细心的解说,粗眼的棉鞋底还可以塞香料,比如研磨成粉的薄荷、丁香、甘松、芸香、檀香等等,用来防脚臭出汗是最好不过。
最后再上鞋面,鞋面可绣花,也可钉些珍珠或兔绒。
春嬷嬷看她教的认真,做的仔细,手法更是娴熟,便知她肯定常做,是个心灵手巧的。
“如此精致又实用,怎么平安城没见人穿呢?”
周宝儿知道春嬷嬷想问什么,笑着摇了摇头:“母亲不让我把这些拿出去。”
春嬷嬷眼里滑过异色,但很快就了然,自说自话道:“朝不保夕时,心灵手巧不是巧,反而是祸。”
周宝儿咧嘴一笑,就当没听到她自言自语。
但态度却是很受教。
只见她拿了个短穗和兔绒,在手上绕了几下,便装到了鞋面上。
一双造型可爱,又透着青春扬溢的拖鞋,便做成了。
“我听红菱说,晶儿姐姐很喜欢养兔子,不知道这双鞋她喜不喜欢。”
春嬷嬷拿在手上细细端详,打心眼爱不释手,也真心佩服她手巧,可大小姐……只怕没那么容易被讨好。
“想必是喜欢的,来之前大老夫人还说,等宝小姐归宗后,便让府里的小姐们一起聚一聚,到时候人手一双,那小姐们定是欢喜极了。”
看着是随口一说,可实际上春嬷嬷在提醒她,不要单一送,最好是扎堆送。
同时也隐晦的提点,大小姐周晶,估计和八小姐周钰一样,不太喜欢她,让她别着急,要沉住气。
有道是日久见人心。
“嬷嬷说的对,谢谢嬷嬷提醒。”
春嬷嬷是笑而不语,一直陪到酉时末。
眼看就要关宫门,才看到哥哥身边的小厮秦川,跑了回来传话,说是太后娘娘体恤,叫了御医在长春宫给母亲问诊,宫门处也递了牌子,今晚一定能回家,让她不要着急。
周宝儿高悬的心,瞬间就落了地。
春嬷嬷也借机告退,回了孙氏那边。
“芝兰,我母亲应该没事了对吗?”
芝兰想了想:“目前来看,应该是没事,具体如何,还要等人回来。”
……
春嬷嬷回到孙氏身边,先是把自己做的拖鞋给孙氏看,然后才惊奇道:“这宝小姐真是沉稳得不像话,李氏前脚被传召,她后脚就稳了神,还亲手示范教老奴做鞋,从头到尾都没流露出任何惊慌的样子,那心性……”
了不得。
重要的是,她还只有七岁。
但沉稳力已超了一大波孩子。
“也许是穷人孩子早当家吧。”孙氏意味深长的看了看鞋。
在她看来,周宝儿不光心性超常,胆识和聪慧也在线,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周宝儿她看不透。
但越是看不透,就越感觉她前途不可限量。
是压还是护,到现在为止,孙氏还没定下主意。
且看看,先不能着急。
“老夫人,若太后那边不追究,那是不是就要准备回济宁了?”
“自然是。算算时间,我那妯娌估计已经收到信了吧。”孙氏笑了一下,她很想知道,方氏现在是什么心情。
当年李家出事,她以为李氏没了靠山,便能任由她拿捏,塞了一个又一个的女人给周康,周康死活不要,她便借机作梗,骗了李氏又骗了儿孙,一心想把亲侄儿变成正经儿媳,结果呢?
结果一个刘月禅,硬是让她蹦哒不起来,最后还是被气回济宁。
七年后真相大白,这乱摊子周康受得委屈,她,还能置身事外?
孙氏冷笑,就算周康能让她置身事外,祖宗家法还在哪摆着呢。
逃得了官家问责,也逃不过祖宗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