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汉宫权谋之错位绝恋 第三十三章 临终托孤

史家虽然大不如前,但是温饱无忧。史良娣的母亲尚在人世,见到外曾孙心疼不已,带在身边亲自照料衣食起居。

对于从小生活在监狱里的刘病已来说,眼前的一切都太陌生,起初,日日哭闹,吵着要找大娘和二娘,慢慢的,在外曾祖母的悉心照顾下,安定下来,开始带着好奇心对周围进行探索和认知。过去的片段逐渐被新鲜的事物覆盖掩埋,直到在年幼的记忆里完全消失,再也想不起来。就这样,刘病已在史家开始了正常的童年生活,虽然短暂,但是温暖。

史良娣的哥哥史恭去世多年,其子史高早已成家立业,按辈分,是刘病已的表叔,因为在乡塾教书,所以便将自己的儿子史丹和刘病已一起带去培养。于是,刘病已得以小小年纪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并与稍微年长的史丹结成亲密无间的小伙伴,两人按照规矩,都喊史高一声“先生”。

李成蹊也得以离开掖庭狱,被送到羽林营教养。正所谓祖宗积德,福泽后辈。因为是李广老将军的血脉,处处被人优待,又有上官安、霍禹照顾,日子不算太难过。

二月的和风缓缓吹散最后一抹寒意,武帝在病痛的折磨中,熬过了漫长的冬天,却盼不到春暖花开了!

武帝弥留之际,强打起精神,隆重召集文武百官,最后一次朝堂议政,首当其冲的要事,便是宣布悬而未决的储君人选!

皇长子太子刘据、皇次子齐王刘闳已逝,一度是储君热门人选的皇五子昌邑王刘髆,也不幸在半年之前因病去世,其嫡长子刘贺年方五岁,承袭昌邑王爵位。武帝六子,三死三生,也就是说,被削减封地的皇三子燕王刘旦、好逸恶劳的皇四子广陵王刘胥、年方八岁的皇六子刘弗陵,三人之中,将有一人继承大汉的皇位!

众臣跪在地上,等待武帝最后的决断。然而,武帝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吩咐郭穣将一幅事先准备好卷轴拿给霍光。打开之后,是一幅《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

至此,尘埃落定,武帝此举,无疑是在向霍光临终托孤!要他以周公为榜样,辅助幼主,兴盛汉室!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费周章的进行,有两个好处:其一,众目睽睽之下,宣告霍光托孤大臣的合法地位;其二,一旦霍光有异心,人人得而诛之!

“朕命不久矣!大汉的江山社稷和刘氏的皇族命运,就都交给爱卿了!朕知道,这是份苦差事,但朕相信,去病一手教养的兄弟,一定不会让朕失望!就像这三十多年来,不曾让朕失望一样!”武帝知道,对于霍光,任何时候搬出霍去病来,都是行之有效的督促和震慑!

“臣必鞠躬尽瘁,不负皇上所托!”霍光俯首贴地,当众立誓。从他拿到卷轴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知道,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将让他的余生充满险阻!

“朕与诸位,君臣一场,如今大限将至,要先行一步了,身后之事,有劳诸位!”武帝嘱托众臣之后,命令郭穣宣旨:“立皇六子刘弗陵为太子,光禄大夫霍光晋升大司马大将军,列将军金日磾晋升车骑将军,列将军上官桀晋升左将军,大司农桑弘羊晋升御史大夫,共同辅政!”

霍光另向武帝表明:“臣有一事,禀奏皇上!”

“爱卿请讲!”

“臣之兄长戎马一生,然而身后无嗣,令人遗憾至极。臣之长子不幸早逝,留有二子霍云、霍山,臣欲将其过继于兄长为孙,以保香火不断,以慰在天之灵!”

武帝欣然应允:“爱卿之愿甚好!朕准奏!春秋之义,善及子孙!去病生前战功彪炳,身后理应后继有人,就以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作为封地,二子之中年长者承袭冠军侯爵位。”

“谢皇上恩典!”霍光感恩叩拜。

面对猝不及防的托孤大臣的身份,毫无准备的霍光敷衍着和众臣恭维客套,满脑子不停的回闪,以往读过的经史子集,领悟出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道理:自古权臣,难得善终!想要成为第二个周公,绝非一件容易的事,但也没想到会那么难!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的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四弟,也是西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儒学先驱。

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荒淫残暴,宠信奸妃妲己,残害忠良,致使天下民不聊生。武王继承文王遗志,举兵伐纣,于黄河南岸与八百诸侯胜利会师,确立盟主地位,亲率大军东征,于牧野一带以弱胜强,拿下先发制人的决胜一战,随后攻克都城朝歌,纣王身死鹿台,至此商朝覆灭,武王建立周朝。

武王高瞻远瞩、勤政爱民,对内任用贤臣,对外分封宗亲,使长期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得以焕然生机,让饱受水深火热的黎民百姓安享太平盛世。然而,命运并没有留给这位意气风发的周朝开国之君太多施展抱负的时间,仅仅在位十几年就溘然薨逝了。

武王之子成王即位,年仅十三岁。周公代为行使天子职权,辅助幼主执政七年,排除内忧,解除外患,制订了一系列典章制度,如宗法制、分封制、继承制、井田制等,拉开了“成康之治”的盛世局面,为周朝以八百年的国运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古老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汉初年间的政论大家、文学博士贾谊曾经赞叹:“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最最关键的一点是,周公丝毫不贪恋权位,成王年满二十岁,主动交还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