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据生的欢天喜地,死的感天动地,七岁被册立为太子,一当就是三十二个年头,一生忠君卫国、仁德爱民,最终却没有能够熬成皇帝。好比在春天播撒了一粒种子,在秋天收获了一粒烂种子,因为被人泼了脏水。活在人们的心中是必然的,因为人们总是比较容易记住下场特别悲惨的好人,然而这也是最没有意义的事情。真正能让他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慰的,大概有且只有一桩——武帝没有赶尽杀绝,为了他留了一条血脉,皇曾孙刘病已还活着!
武帝先后命人修建了思子宫、望思台,期子来归,以寄哀思。不好说,有没有掺杂表面功夫的成分在里面,反正是天下人都被感动了。但是,由于武帝近年来,穷兵黩武,妄求长生,大造宫室,挥霍无度,导致寇盗并起,天下动荡;又加上,巫蛊冤案,株连甚广,匈奴猖獗,边疆不安,导致民不聊生,军心浮动,昔日的汉武盛世如今早已风雨飘摇!
武帝面对自己耗尽一生心血守护的大汉江山,做出了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艰难决定!
武帝命桑弘羊执掌全国财政,施行盐铁垄断,大肆允许以钱赎罪、以钱买官,在一定程度上,使经济有所好转,但也使吏制进一步腐败。广大民众在官府与豪强的双重压榨之下,不堪重负,接连发动暴乱,并且逐步扩大。
打击接踵而来,年迈的武帝开始怀疑自己过去坚持的施政主张。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正月
武帝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驳回了桑弘羊等人伤透了脑筋才商议出的“屯田轮台”的奏请,而是果断的决定:“放弃轮台!不再为了边远的方寸之地劳民伤财!”
轮台也就是现在的新疆轮台县,虽然是地处偏远的不毛之地,但是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一丝一寸来之不易。古往今来,杀伐征战,为的就是开疆拓土!从一个帝王的嘴里说出“放弃”两个字,谈何容易,何况是出自威震四海的汉武大帝!
可以想象,这个高高在上的孤寡老人,骄傲了一生,在做这个凄凉的决定之时,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挣扎!而接下来的事情,更让人为他捏了一把辛酸泪。为了平息民怨,挽救大汉江山,武帝最终决定,放下天子尊严,对自己不恰当的政治决策作出深刻的反省,并且拟定诏书,布告天下:
“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六国子弟在京师者皆先归,发畜食迎汉军,又自发兵,凡数万人,王各自将,共围车师,降其王。诸国兵便罢,力不能复至道上食汉军。汉军破城,食至多,然士自载不足以竟师,强者尽食畜产,羸者道死数千人。朕发酒泉驴、橐驼负食,出玉门迎军。吏卒起张掖,不甚远,然尚厮留其众。
曩者,朕之不明,以军候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匄若马。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与谋,参以蓍龟,不吉不行。乃者以缚马书遍视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皆以“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或以为“欲以见强,夫不足者视人有余。
《易》之卦得《大过》,爻在九五,匈奴困败。公军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卜龟蓍,皆以为吉,匈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将,于鬴山必克。卦诸将,贰师最吉。故朕亲发贰师下鬴山,诏之必毋深入。今计谋卦兆皆反缪。重合侯得虏候者,言:闻汉军当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单于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缚马者,诅军事也。”又卜“汉军一将不吉。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能饥渴,使一狼,走千羊。
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忧民也,今朕不忍闻。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伯所弗能为也。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降者来,若捕生口虏,乃知之。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武帝罪己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内容丰富、保存完整的帝王罪己诏,史称《轮台罪己诏》。
当年,气势恢宏的未央宫前殿里,十六岁的他,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意气风发的开始了君临天下的辉煌人生……
春秋代序,日月不淹,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终究谁也逃不过英雄易老、韶华难再的悲苦,多少英雄梦都化作了英雄泪,徒留一声奈何!
如今,依旧在气势恢宏的未央宫前殿里,六十八岁的他,面对黎民百姓的指责,哀痛下诏,自我反思,重启汉初的“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与民生息!
这无疑是武帝皇权生涯中最为沉重的打击!然而,一个帝王,只有当他对江山和社稷的爱,大于对皇位和名声的爱时,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伟大圣明的帝王!他做到了!事实证明,这个不得已的权宜之计,极端,但是有效。很快,澄清了纷乱局面,稳定了统治秩序。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非功过留待后人寻味,尽管有过失,但瑕不掩瑜,武帝对于大汉王朝、对于中国历史做出的突出贡献,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海桑田,依旧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