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回宫后向武帝复命:“回禀皇上,太子殿下思虑了片刻,将十名宫女悉数交由史良娣娘娘,多半安排到王夫人身边伺候了。”
“皇上以增添宫女为名,告诫太子殿下切勿沉湎放纵,太子殿下聪慧过人,想必是已经明白了皇上的良苦用心。”江充奸计得逞,与苏文眉来眼去,暗自窃喜。
“嗯。”武帝点头应了一声,未再多言。
看似一场风波已被平息,实际一场祸事尚在酝酿,武帝正中下怀,太子无端蒙冤,一切从这里开始,逐渐发生微妙的变化,直到缠绕成父子心头解不开的死结。
夏日天长,太阳还高高的挂在空中,一天的当值就已结束,上官安、霍禹相伴离宫。霍禹迈着他那标志性的闲散步伐,回头问道:“明日有何消遣?”
上官安快走一步追平,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我可不像你这般自在,我父亲奉命护送赈灾之粮及垦田吏卒前往边关,先行人马已经出发,明日一早我父亲率大部人马也要出发了,沿途各郡县还要停留另行征收,来回少则数月,多则半年之久,家中大小事务交由我处理,这段时间不能陪你消遣了!”
“照你这么说……我父亲奉命征召垦田吏卒的事儿,已经完成复命了?”霍禹突然恐慌起来,不愿意接受这真真的事实。
“嗯,有何不妥?”上官安一脸茫然。
霍禹苦喊道:“完了!完了!我要遭殃了!最近得意过头了,把正事儿给忘了!前些时日父亲交代我勤学儒家典籍,尤其是春秋三传,说要亲自考问。我看他整日忙于朝政,也没空搭理我,就把这事儿给搁下了,至今还没着手,没想到父亲已经闲下来了,说不定此刻正在家中琢磨明天怎么收拾我呢!”
上官安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表情,拱手说道:“聪明如你,自求多福!”
“真的会被家法伺候!聪明人也怕疼啊!你就别说风凉话了,快帮我想想办法呀!”霍禹急的直跺脚。
“不如这样,明日来我府上避一避风头,算是争取一日时间,我这儿也有你需要的书,临时抱佛脚总好过坐以待毙。正好这几日我府上在修葺园子,这等闲雅之事你点子最多,顺便帮我出出主意,你看可好?”上官安总能雪中送炭。
“好啊!”霍禹刚要放宽心转而又顾虑道:“可是……我怕我根本出不了门!”
“放心,包在我身上!”上官安胸有成竹。
翌日辰时方过,霍光就下朝回府了,命人叫霍禹去书房。
“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怎么办?怎么办?”霍禹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不停的碎碎念,还未到他和上官安预定的时辰,只能先求助母亲和六姐,于是吩咐下人:“把夫人和六小姐都请去书房,然后,你去府外候着,见上官府来人直接领去见老爷,一定要快啊!”
一番安排过后,霍禹悻悻的去了书房,结局如料想的一样,霍光一声怒喊:“传家法!”
霍禹跪在院子里,看到霍光手里攥着的藤条,脊背已经隐隐作痛了。霍夫人哭着喊着劝了半天,换来霍光一句:“慈母多败儿!你再这么惯着他,就更无法无天了!来人,送夫人回房休息!”
霍宛君静静的看着不敢吱声,霍禹知道这顿揍是免不了了。霍光狠狠的挥动藤条,听声响也知道是卯足了劲,才三五下,霍禹的衣衫已经烂开了花。这时,霍宛君方才上前求情:“父亲别打了,小心气坏了身子,禹儿好歹在羽林营当差,要是被您打狠了,耽误了差事,岂不因私废公,面子上也不好看啊!再说,这几下也够他受得了,就算了吧!”
霍禹接到霍宛君朝他使的眼色立马领会,急忙告饶:“父亲,孩儿知道错了,您就饶了孩儿这一回吧!”
霍光狠狠瞪了霍禹一眼,扔掉藤条回了书房,霍宛君趁父亲没改变主意之前,赶紧扶起霍禹,灰溜溜的跑回房去。
“六姐,还是你有办法,那你怎么不早点拦着父亲!”
“父亲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躲得了五八,躲不了四十,要是不让他打你几下解了气,谁能拦得住!你也真是的,明知道要挨打,还偏偏不听话,下次真的不管你了!”
“别呀,六姐,我这不是一不小心,忘了父亲的交代嘛!”
“父亲的交代你也敢忘,活该挨打!疼不疼啊?”
“有一点儿!”
“别逞强了,衣服都打成这样了!”
“六姐,你看!”霍禹说着,脱去外衫,里面竟穿了一件厚厚的棉坎肩。
“看你满头大汗,还以为是疼的,原来是捂的,就你会耍小聪明!”
“六姐,你可不许告诉别人啊,这可是我的护身符!”
“知道了!快把衣服换了吧!这大热天的,当心捂出病来!”
姐弟俩正暗自得意,上官安依约派人来到霍府,向霍光禀道:“我家少爷忽然念及旧日在太学的情景,想要一同研读《谷梁传》,特意邀请贵府公子过府一叙,望霍大人允准!”
上官安一向勤学持重,为人谦和,在世族公子中是出类拔萃的,霍光素来深知,时常暗地里羡慕他的老对手上官桀有一个好儿子,再看看自己的儿子,整日游手好闲不求上进,总是恨铁不成钢。心里十分乐意霍禹与上官安交好,希望近朱者赤。于是当即允准,再次命人叫霍禹去书房,这可把霍禹吓坏了。
“又怎么了?”霍禹哭丧着脸眼巴巴的看着霍宛君。
“好吧,我陪你一起去。”霍宛君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霍禹刚一进书房,霍光叮嘱道:“上官公子邀你过府一叙,一同研读《谷梁传》。皇上早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明智之举,《谷梁传》乃儒家经典文学,宣扬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与《左转》《公羊传》并称春秋三传,理应重视。上官公子年轻笃学,你得此益友,实乃人生一大幸事,当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