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志:
今天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主席周扬同志要我来讲几句话。我感到有些惶恐。第一,这些日来我好象是青蛙跳上了干坎,在负责搞科学行政工作,把文艺从脑子里赶了出去,叫我今天来谈文艺,实在有些生疏;第二,说实话我过去是看不起民间文艺的,认为民间文艺是低级的、庸俗的。直到一九四三年读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才启了蒙,了解到对群众文学、群众艺术采取轻视的态度是错误的。在这以后渐渐重视和宝贵民间文艺了,可是直到现在还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更没有写过什么东西。不象在座的某些先生是民间文艺的研究家,老舍先生是民间文艺的写作家,我什么也不是,只是一只干坎上的青蛙。就请让我来哇哇地叫几声吧。
民间文艺包括的范围很广,文学之外还有各种艺术。如果要我全面地发表意见,是不可能的事。我只想就民间文学来说说。如果回想一下中国文学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中国文学遗产中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就是民间文学或是经过加工的民间文学的作品。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五〇年四月九日《人民日报》。
最古的诗集是《诗经》,其中包括《国风》,大、小《雅》,三《颂》(周、鲁、商)。《国风》是当时(春秋末,战国初)的民歌民谣,《大雅》、《小雅》主要是周代的宫廷文学,《周颂》是周朝祭祀的颂歌,《鲁颂》是鲁国祭祀的颂歌,《商颂》是宋襄公时代的祭祀的颂歌。《雅》和《颂》可以说都是贵族文学。所以一部《诗经》,只有《国风》是来自民间的。但是比较起来,《国风》的文学价值远超过《雅》、《颂》。这也就是说民间文学的价值远超过贵族化的宗庙文学、宫廷文学[1]。
再说到众所周知的《楚辞》[2]。屈原写《离骚》是采取了民间的文学形式而又把它发展了的。有些也可能是民间文学的加工作品。这证明了经过正当地加工的民间文学是最有价值的,是最有生命力的。
两汉引以自傲的赋[3],实际上是一种象两扇大门一样死板的,比明清的八股还要没有价值的东西。两汉遗留给我们的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是乐府[4]。而乐府正是从民间来的诗歌。
它们所达到的艺术水准,有的就是现在的诗人也还达不到。
六朝盛行骈文[5],但是这些东西在今天已经没有价值。有价值的是民间的东西,是在南朝流行的《子夜歌》、《读曲歌》[6]等。这些作品都是非常佳妙的,非常动人的。
再往下跳跃一大步吧,可以看到奇峰突起的元朝戏剧。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个突然的高潮。现存的元曲数量不很多,但大都是有价值的作品。元朝的统治者蒙古民族,还不知道利用文学艺术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一般文人巴结不上,只得把头埋下来,创作以人民为对象的作品,使民间文艺开放了奇花异彩,至今仍具有很大吸引力。明清小说如《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都是承袭了民间传统如变文、评话[7]等创作出来的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成就。
《国风》、《楚辞》、乐府、六朝的民歌、元曲、明清小说,这些才是中国文学真正的正统。以前认为是正统的那些,事实上有许多是走入了斜道的,在今日已经是毫无价值的东西。
今天,经过了***的启示,我们应当彻底改正以前鄙视民间文艺的错误观点。民间文艺是无尽的宝藏。从事文艺工作的人应当特别重视它,并且加以研究。
我们今天成立民间文艺研究会,就是要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民间文艺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研究的目的,我想到的有五点:
(一)保存珍贵的文学遗产并加以传播。中国幅员广大,各地有各地的地方色彩,收集散在各地的民间文艺再加以保存和传播,是十分必要的。我很喜欢《国风》这个“风”字,这“风”用得真是不能再恰当了。民歌就是一阵风,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忽然就象一阵风地刮了起来,又忽然象一阵风地静止了,消失了。我们现在就要组织一批捕风的人,把正在刮着的风捕来保存,加以研究和传播。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捕风的工作是做得很不够的,象《诗经》这样的搜集就不多。因此有许多风自生自灭,没有留下一点踪迹。今天我们不能重蹈覆辙,不能再让它自生自灭了。
(二)学习民间文艺的优点。我们搜集了民间文艺,并不是纯粹为了当做艺术品来欣赏,甚至奉为偶像,而是要去寻找它的优点来学习。在诗歌,要学习它表现人民情感的手法、语法,学习它的韵律、音节。同时,还可以借民间的东西来改造自己。民间艺术的立场是人民,对象是人民,态度是为人民服务。凡是爱人民的即爱护之,反对人民的即反对之。我们的作家应当从民间文艺中学习改正自己创作的立场和态度。
(三)从民间文艺里接受民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文艺不仅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且是现实生活的评价与批判。民间文艺中,或明显的、或隐晦的包含着对当时社会,尤其是政治的批评。所以今天我们研究民间文艺不单着眼在它的文学价值,还要注意其中所包含的群众的政治意见。今天我们大家都要有自我批评,更要收集群众意见。在民间文艺中就提供了不少材料。民间文艺是一面镜子,照出政治的面貌来。这个道理,并不是今天才发现的,古人也早已有此见解。据说古代统治者派遣采诗官,采集诗歌在朝廷演奏,借以明了民间疾苦。这种事是否的确有,不能确定,但至少有人有过这种想法。在音乐方面,古人也知道“审乐而知政”[8],从民间音乐的愉悦或抑愤中考察政治的清明或暴虐。我们不好单把民间文艺当作一种艺术来欣赏,一种文学形式来学习,还必须借民间的镜子来照照自己。
(四)民间文艺给历史家提供了最正确的社会史料。过去的读书人只读一部《二十四史》[9],只读一些官家或准官家的史料。但我们知道民间文艺才是研究历史的最真实、最可贵的第一把手的材料。因此要站在研究社会发展史、研究历史的立场来加以好好利用。
(五)发展民间文艺。我们不仅要收集、保存、研究和学习民间文艺,而且要给以改进和加工,使之发展成新民主主义的新文艺。在中国历史上长久流传的文学艺术,如《离骚》、元曲、小说等,都是利用民间文艺加工的。这对我们是个很好的启示。今天研究民间文艺最终目的是要将民间文艺加工、提高、发展,以创造新民族形式的新民主主义的文艺。
1950年3月
[1]宗庙是古人祭祀祖先的宫室,祭时要有歌舞等仪式,这些祭歌称之为宗庙文学。宫廷文学,即为皇帝贵族服务的文学。
[2]西汉刘向辑,多为屈原作品。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歌咏楚国的风物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而得名。
[3]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的一种韵文,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与散文的性质,盛行于汉代。
[4]本指汉武帝设立的采诗配乐的官署,后凡由此官署采集、创作的乐歌,以及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彷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均称乐府。
[5]骈文是汉以后的一种特殊文体,语句骈偶对仗,语音平仄相对,用词重典故藻饰。一般用四字句或六字句,故又称“四六”。它始于汉代司马相如、扬雄,盛行于六朝。
[6]均为乐府吴声歌曲名。《子夜歌》现存晋、宋、齐三代歌词四十二首;《读曲歌》现存南朝无名氏作歌词八十九首。内容多写爱情生活,并多用双关隐语。
[7]变文,唐代说唱体文学之一种,多为散文、韵文相间,内容是讲述佛经故事,宣扬佛教经义,或讲述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评话,一称平话,宋元间讲说历史故事的别称。因“说话人”讲时常夹有评议,故称评话。
[8]语出《礼记·乐记第十九》:“审乐以知政”。
[9]清乾隆时所定之历代正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共二十四部,故称之谓《二十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