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是早就在从事写作的人,唯其阅世深了,所以行文每不忘社会。他的观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是现代散文中最有实用的一种写法,……中国若要社会进步,若要文章和现实生活发生关系,则像茅盾那样的散文作家,多一个好一个,否则清谈误国,辞章极盛,国势未免要趋于衰颓"。郁达夫的这段话,能算是对茅盾散文的最精到的评价。
中国向有斗士和隐士两类散文家,其最大区别在于斗士把散文当利剑,隐士拿散文当雕刀。斗士惯有特立独行,宁为玉碎的血性,也许他的剑术并不高明,却一定要刺中要害。可惜,中国自古肯拿利剑去做散文搏击的斗士文人少得可怜,却有滋生隐士文人的传统。不论廓然清明的尧天舜日,还是桀逆放恣的纣王当朝,他们都有本事闲适自在地把酒临风,品茗赏花,用手中的精致雕刀去刻镂空的梅兰四君。仔细想来,隐士文人真能洁身自好,帮闲钻懒总比走狗御用要不招人讨嫌。
吟风弄月并非隐士文人的专利,斗士文人见缤纷落红而伤春,见一叶飘零而悲秋的多愁善感的本事一点不比他差。但他不会去逃避大时代血腥的凄风苦雨。斗士文人真会不知归隐山林谛听飞瀑松声的闲适,不知茅舍竹篱下交杯对诗的畅快吗?可他宁愿到呼啸咆哮的大雷雨中领略一份引吭放歌的豪情。待光风霁月再营造心灵上的一小片绿洲,再回首芳香记忆里的往事,不更闲散惬意吗?"特殊的时代一定会产生特殊的文体",茅盾散文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实在是那个大时代的造物。要在他的散文里寻觅矫情自饰的小情调,小惆怅,则不免徒费无益。他是要把散文当"标枪"、"匕首"的,才不会把散文变成高人逸士手里的小玩意,去"专论苍蝇之微"。正如阿英所说:"在中国的小品文活动中,为了社会的巨大目标的作家,在努力的探索着这条路的,除茅盾、鲁迅而外,似乎还没有第三个人。"
鲁迅式的斗士文人,在中国现代文人中并不多见,茅盾是一个。他写作的出发点是为社会,为人生,而非"性灵"、"闲趣"。这不是说斗士散文里就少了"灵"和"趣",只是其"灵"、"趣"全系在时代的神经根脉上。大时代过去以后,"灵"、"趣"的散文哪怕不入流,都会讨得读者的欢心,就好比小家碧玉一下子成了抢手货,倒弄得大家闺秀深锁香阁绣幕而未识,直落得玉减香销独寂寞,时乖运拙奈何天。有一阵子,茅盾的小说、散文似乎不那么吃香了,原因大抵如斯。换言之,茅盾抒发时代的苦闷,张扬时代的激情的散文,有点像在绝代美人的香肌玉体上披了件英姿飒爽的"武装",自然跟专爱嗅"红妆"脂粉者的脾胃不和,他们太耽于和粉白黛黑的温香软玉眉目传情。其实,这也不能怪谁。任何时候,都有人喜欢花木兰,喜欢穆桂英,也有人就爱李香君,就爱柳如是,更有人是专门恋酒迷花倚绣床的,亡国遗恨,矢志不渝。
隐士散文多有叫你一看入迷的魅力,那份情调、情趣、情韵仿如倒入心灵的净化剂,参禅入定般的心绪犹然而生,疗救你生活的苦闷,情感的创痛,是再好没有了。隐士散文的好手随口就可列出一大串:徐志摩、沈从文、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张爱玲等,其风流蕴藉的箫韶九成,最配丝竹管弦以畅叙幽情。但有些人认为,在铿锵昂扬的大时代,最需要的却是挥戈反日的斗士散文,而不是显出小家子气的康哉之歌。
单纯为大时代嚎歌的斗士散文,纵有意气风发的豪情逸致,却只属于那个时代。时过境迁,历史很难将它的尘封记忆打开。真正艺术的斗士散文,还必须是超越时代的。鲁迅的大量散文固然有着特定的时代留痕,但他的深刻思想是没有时代界限的。他所解剖、讥讽的病态社会的腐朽,并非那个时代所特有,而实际上是人类社会永远的疾病。鲁迅用手中尖锐有力的"利剑",无情地将所有污秽肮脏的社会生活和根深蒂固的病态思想挑破给人看,引起疗救的注意。这也是他最早弃医从文的初衷。但人类头脑中天生的思想毒瘤,他并没办法剔除,"哀其不幸",成为永远的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不灭,鲁迅的散文永远不死。
茅盾的散文同样具有"鲁迅风",他的许多散文、杂感,都是反映时代,同时也是超越时代的。他的早期散文多篇幅短小,以一小片人生的剪片来象征时代的苦闷,如《雾》、《虹》、《叩门》、《卖豆腐的哨子》、《严霜下的梦》等,言简意深,引人思索。稍后,他的视野倏忽打开,"悲观颓丧的色彩"消灭了,而以"苏生的精神"和"坚定的勇敢"来面对现实,呼唤"大雷雨"的到来。如《雷雨前》、《黄昏》、《沙滩上的脚迹》、《天窗》等,都是用富于象征色彩的意象,昭示自己走出忧郁,充满乐观主义的信念和希望。他自己对《雷雨前》和《沙滩上的脚迹》的喜爱,甚至超过了再后来的《白杨礼赞》和《风景谈》。《雷雨前》昂扬的基调,直令人们想起高尔基的《海燕》,"轰隆隆,再急些!再响些吧!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茅盾还是用文字对社会生活进行素描写生的高手,他对生活的体察细致入微,散文速写下的富于时代特征的社会生活场景丰富多样,而又精当准确。正是由于茅盾肯在散文速写上下功夫,有着惊人的文字素描的本领,才在小说的画布上绘制出了有广泛社会时代背景的大幅油画。他的许多散文速写,不论篇幅短长,几乎可看成是他为大油画打下的小画稿,像《故乡杂记》、《乡村杂景》、《香市》、《交易所速写》、《归途杂拾》、《兰州杂碎》等,都是这样的篇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时代的社会与人生诸相。虽是小画稿,却同样能看出茅盾惊人的艺术感觉和卓越的把握生活素材的能力。
茅盾从没放弃斗士散文的"利剑",抗战时期,他更是用这枝笔去画民族战士的英姿,勾勒汉奸们丑恶的脸谱,"喊出了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的同胞的愤怒,也曾经申诉着四万万同胞保卫祖国的决心和急不可待的热忱。"《风景谈》和《白杨礼赞》称得上是斗士散文里的艺术精品杰作。他用白杨树这象征的诗意的意象,以广阔的自然景物为背景,"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风景谈》是在黄土高原的奇丽景色上,生动地剪影出农人和战士的形象,一位山峰上挺直了胸膛的小号兵和一位面向东方雕像一般荷枪的战士,他们两个幻化成"民族的精神化身","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茅盾的随笔杂感类文字不多,但议论的精到,讽刺的入骨,笔锋的犀利,一样呈现出斗士散文遒文壮节的风采。《佩服与崇拜》、《恋爱与贞洁》、《狂欢的解剖》、《不是恐怖手段所能慑服的》、《雨天杂写之一》、《谈鼠》等,都有着鲁迅式的杂文锋芒,言微旨远,发人深省。
茅盾是内蕴丰厚的语言大师,其用字的精微、形象、诗意,言随意遣,浑然天成,不见圭角。他的语言看似平淡不惊,却独具辞丰意雄的姿色韵味,文炳雕龙,流成苏海韩潮的情致浩气,是中国现代散文宝山中不可多得的连城之珍。
不知眼下能否称得上大时代,人们目濡耳染之所得,莫不是目迷五色的文学冷拼、热狗之类,快餐文化成为时尚,文学功利主义粉墨登场,斗士风骨被弃如弁髦。这个时候读茅盾散文,倒有了岩居谷饮的味道,似乎斗士散文反成了隐士的专爱。这样的隐士当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