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声不响,已走过三天,再回头,已是望不见故乡的踪迹,若是往常这般时候,大概已是在等待他们归来罢?一张张吵闹的脸庞浮现在脑海里,看到归来时的人必定会如此絮絮叨叨:「回来了!终于回来了!不早了,还不去洗洗……」
晴空万里。
从豫州沛国的谯县北上,路经梁国的雎阳县,再顺雎水到达宁陵后,便已快到达了兖州的边境。青草渐渐地浓郁起来,树上的枝叶也从淡淡的新绿变成了苍苍的深色。走在一条笔直的小径上,呼吸空中已有初夏的味道,耳边的知了在鸣叫,午后的艳阳似乎把路两边的田野烤出了味道,一股芬芳和软的热气倾泄,迟迟未散开来。
一望无际的麦田,一块连接一块,黄中泛着金色,厚实的麦穗即将熟透,原野像无风的大海,插在中间的油菜田,如同海面上方的飞鸥,一片深绿的显眼。沉甸甸的油菜杆子,把过于高大的秸秆压得弯了下来,黄绿的波浪,此伏彼起,看得来人心花怒放,只有那低头寻见的田间青嫩蟿螽偶然在这片领域中窜跳几下,发出几声不协调的鸣音,方才让他身后的多数人不由地皱起了眉头。
他心中窃笑道:好,便是这里了!
他回头,陪同在他身后的是二十名亲兵,亲兵身穿褐色皮甲,个个魁梧黧黑,精明干练。他们的身后跟随一支队伍,一支五千余人的粮草兵,粮草兵的穿着参差不齐,多为粗布灰衣,老幼皆有,一眼便知是一群来自四方各地的贫苦农民。
他们多是出自于豫州沛国的各县,尽管沛国总共二十又一县,然而身为豫州治所的谯县的人数却最少,才百余人;其次是沛国的治县:相县,占五百来人;剩下的便是其他县招募而来,人数基于平均,也就千余人。
这些来自不同县的粮草兵中,似乎都有各自的领头,他们多是些彪壮的中年壮汉,然而来自谯县的却是一个老头。
是的,是一名老头,一名精神爽朗的老头。
老头一头白发,胡须老长,他内穿深青色衣袍,外套一件无袖的陈旧布甲,腰间挂了个金箍铃,左手拎着一只灰色的行医木箱,身后背着篓子,篓子上居然还带着一个睡着的婴儿。老头看上去一点不像是一名士兵,倒像是赶脚的货夫,显得实在不伦不类。
他眯起眼睛,显然对老人的高龄十分不悦。然而,当他目光落在老头身边的那名壮汉后,又把不满吞回肚里。
老头的身边还有两个人陪同,一壮一少,壮汉一身灰衣掩不住他体格的强健,十分的沉稳机智,少年一身粗衣也遮不住他双眼的灵动,十足的活泼好动。
这老头,便是谯县颇有名声的郎中——华佗,字元化。那壮汉就是那天羞辱他的黄忠,字汉升,而少年便是华佗的徒弟,小童。
——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人!不会轻易放弃生命!这是医师的道德,亦是老朽——华佗身为医师的职责!
——哼,既然他们作士兵,那么便与你们一样,若是被某发现你们贪生怕死、为非作歹,这便是下场!
当日的情景仿佛浮现在眼前,不得不说,这神医和那壮汉的话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他悄悄地打量着他们,只见华佗坦然自若地行走,黄忠默默地跟随在后,他们的神色淡然,没有一丝恐惧。
他有些疑惑,又有些明了,他知道的,新兵总是烦躁不安的。
犹然还记得,当初征兵时,多少新兵一脸焦躁。尽管他们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可他还是能感觉得到他们的心情是多少无助,没有一丝信心,毕竟,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征军,参军,这些都意味着死亡。
他现在很清楚,兖州的情况相当危急,也知道那个“计划”——但是,他不能对别人说,哪怕是自己最信任的亲兵。
刚征兵完的那天早上,他同情地观察那群新兵,新兵们有的抿唇,有的咧嘴,不安与兴奋充斥在他的周围。
那天,他没有大声地鼓舞那群不安的士兵们,许诺那些意想不到的好处,而是命令他们在校场里集合,然后沉默地派遣他的亲兵,让他们把白花花的五铢钱摆放在他们眼前,接着果真按照布告所说,让亲兵把钱一个个分配在他们手中,准许他们回家一天,末了说一句:“当兵者,勿犯军纪,违令者,当斩!”
新兵们顿时沉寂下来,他们的眼神变得视死如归,开始敬畏地看着他。
休假的第二天,他们如约回到了兵营。
他训练他们。七日后,他们整装出发。
而现在,这些粮草兵目不转睛地望着面前的他,面露疲色。
他,一名眼睛细长的年轻魁梧武将,剑眉,厚嘴唇,身穿黑光铠,腰佩宽刃刀,一脸的嚣张,像极了纨绔子弟,他正是兖州牧曹操,曹孟德的从弟——曹洪,字子廉。
他转过身,指挥一部分粮草兵下令道:“把这些割好带上。”
两名亲兵上前,带着三百名气力十足的粮草兵前去收割麦田。
夏季的烈阳虽是有些毒辣,不过那片麦田却还没有被晒得干涸。粮草兵们多是农民出生,他们熟练地把脚上的木屐鞋脱了下来,一个个赤脚下田,他们拿出锄禾,埋头忙着收割起来。
很是沉闷。
不同地方来的头领们不由地暗暗开始打量起周围的同伴来。当一名粮草兵打了个呵气引得多数人的笑声后,紧张不安的气氛淡化开来。
“家住陈留是书生,
那边花草多芳香;
早起时分闻鸡鸣,
夜伴归门有灯盏。
如今世道多艰难,
刚出家门遇强人;
心中有了不平事,
欲把忧结唱出声——”
一个嘹亮的歌声响起。
众人寻声望去,只见是那割麦的粮草兵里,有一个中年人习惯地唱起歌来。那人面目忠厚,肤色白皙,一身灰色的短衣长裤,倒也显得体态匀称。他正望向眼前的金烂烂的麦田,一边抹汗,一边卖力地吆喝,所有的士兵脸上露出了好奇的神色。那二十个亲兵,脸色却有些难看,有一名亲兵观看曹洪的脸色,低声询问道:
“将军,是否……?”
“慢着,不必。”曹洪满脸不悦的神色渐渐松动下来,他挥手制止了亲兵的举动。
其他的粮草兵可没有这般心思,他们愉快地听着那名中年人继续唱歌,他的歌声粗犷而响亮,在这寂静的田野显得格外瞩目。
“一唱世道多艰险,
为何总是起纷争;
二唱前路多渺然,
何时才能把家还;
三唱故土多灾难,
处处烽火不息乱;
再唱命运中多舛,
何时乡人不复见!”
中年人唱到这里时,已经有不少粮草兵神色黯然,亲兵见状,有些勃然大怒,对曹洪再劝道:“将军,若不再阻止——”
曹洪恍然回神,若有所思道:“只是说唱而已,何必大惊小怪。”
亲兵诺然,只得退下。
那中年人又抹了一头汗,对于他的习惯能造成大祸乱而言,丝毫没有注意到,尽管他已查觉周围的同伴已停下手中的活计,目瞪口呆地看着他。
他笑道:“都看着吾干甚么,再不收割可要天黑了。”
粮草兵们呆愣了一下,埋头忙碌起来,他身边的一个粮草兵瞪了他一眼,低声道:“平日里也就罢了,今天当这么多人的面儿,您还敢这般放肆,真当活腻了么。”
那中年人理直气壮地回道:“有何不可?有何不可?说不能说,还不让人唱么!”
“您,唉哟!”那粮草兵涨红了脸,急道,“总有一天哦,您的命怕是栽在这放肆的歌上!”
中年人轻笑一声,轻声道:“唱便唱了,有何不可?又不是第一回——
世人多笑吾痴傻,
无中非事生有事;
战乱何时才熄灭,
平民得以笑开颜?
吾欲寻游观天下,
哪知刚出遇了殃,
兵哥生双瞎眼睛,
错把书生当农人,
无奈再当回兵士,
才知又得返故乡!”
听到这里,所有的粮草兵们你看我,我看你,忽然都闷声笑起。沉闷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
那粮草兵笑着道:“就数咱家先生最酸儒,平时专爱摆弄些文墨,在下是他的书僮,随他一同长大的。在下名唤阮介。”
一个年轻的粮草兵羡慕地低语:“原来是读过书的,果然同俺们这般人不一样。”
“你还没瞧见那边的,瞧瞧那边的,敢情都带着孩子上战场啦!”另一个小眼睛的粮草兵低声地回应。
“这倒是,每个城里来的都有几个很是特别。”那个名叫阮介的粮草兵无奈地瞪了一眼中年人,用爽朗的声音道,“在下可是看了好久,大伙都是不同地方来的,咱们见着面了,也算是有缘,回头请吃酒!”
“哈哈,那俺可就不客气了,回头准管把你吃穷了!”
“哟,就你那点肚皮,瘪得跟个河里的虾似的,可能么!”
“怎么着,想要试试?”
“哈哈哈哈!”
众人都知道“回头”的是指甚么,都善意地表示了回应。
曹洪站在远处满意地笑了,他有些佩服那位唱歌的中年人。他身边的亲兵们却有些莫名其妙,不知为甚么沉闷的军队忽然变得欢愉起来。
“学生姓阮名瑀字元瑜,
师从文坛大家蔡中郎,
琴棋书画样样精;
如今群雄纷争多扰乱,
故得四处游览长见闻,
巧遇官兵乱征民;
吾今无可依靠他中人,
幸遇有缘亲朋相聚此,
何不把人来相识?”
听了他的介绍,众人面面相觑,有几个年轻人想要回唱,却唱不出味来,都不由地涨红了脸。
终还是有一个笑声回唱出来:
“先生满腹好才华,
尤以韵律满天下;
可怜吾等凡夫子,
胸中未怀半点墨;
如今老夫勉承曲,
答之不好别见笑!
老朽姓华名佗字元化,
常以治病行医走江南;
归乡也遇征兵人,
乱抓新兵如小徒;
老朽怜他未冠龄,
因而替他上战场。”
众人寻声望去,回唱的是一名老人。
老人蹲坐在乱石上,他白发白须却不显老,他内穿深青色布袍,外套一件无袖的布甲,腰间挂了个金箍铃,不远处的地上摆放了一只灰色的行医木箱,怀着抱着一个篓子,篓子上有一个睡着的婴儿。
老人的左边弯着一个少年,少年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伸出一只小手正在捏婴儿的脸颊,婴儿“呜呜”地叫唤引来老人的注意,老人收回看向中年人的目前,神色稍稍责难地看了一眼少年,少年吐了吐舌头,跑开不远处的行医木箱,背对着老人也不知在摆弄些甚么。
老人的右边是一个双手环胸的壮汉,壮汉体格健壮,孔有武力,国字型脸,身穿布甲,背着一柄象鼻刀,正靠在树杆假寐,此时他一只眼半眯开来,看到老人和少年还有婴儿的举动后,嘴角勾起一丝微笑。
“原来先生便是陈留名声远播的阮瑀!”曹洪拍拍手,终于朗声笑道,“可真是赶巧,某正缺人手,不知道先生可愿归帐下书记否?”
阮瑀看了一眼曹洪,撇头道:“承蒙错爱,愧不敢当。瑀之才,如同浮游,哪有才能可担当。”
曹洪皱了皱眉,强硬道:“先生之才刚才可是有目共睹,若先生担当不了,还有何人可担当?可别再推辞!行军路上,有劳先生了!”
粮草兵们不作声,暗暗观望此二人,只见一位一脸笑意,一位一脸不悦。
“回禀将军,麦已收割好!请查看!”两人没有再说话,一个亲兵上前,打断他们的思绪:
曹洪眼睛一亮,没有再顾上阮瑀,走到一辆辎重前,打量着刚割完的麦子,笑道:“这下便好了,传令,行军前进,天黑前赶到襄邑!”
“是!”亲兵立即向粮草兵们发出行军指令,很快地,一支队伍打理好,缓缓地向前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