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龙回大唐 第十章 一身转战三千里1

吐蕃、象雄两边大军在羌塘草原集合之后,向北前进,越过昆仑山脉,兵分三路,直逼且末城。

达延芒结波可汗闻讯大惊,西吐谷浑部众不过十万,士兵只有两万,面对十倍于己的吐蕃联军,除了投降,别无他路。

西吐谷浑向赤松赞赞普献上六畜八万余口,毛织品一万余匹,这些都是士兵吃饭穿衣的必需品,赞普甚为满意。达延芒结波可汗又表示西吐谷浑以后将永远臣服吐蕃,按时向吐蕃纳税。

赤松赞赞普认为两个吐谷浑不好辨认,叫众人另想一个名字。石必锐想起金龙鲤说的“单箭易折,众箭难摧”的典故,就建议叫他们“阿豺部”,阿豺是他们公认的杰出可汗,达延芒结波欣然接受了。

吐蕃联军在阿豺部获得休息与补给后,挥师向东。东吐谷浑举全国之兵五万多人,在格尔木一带布防,另一方面紧急向大唐、白兰、党项请求支援。

噶尔-芒相松囊率领的先锋部队到达格尔木,与东吐谷浑大军展开激战。吐蕃铁蹄士气高昂,以一当十,吐谷浑积弱难返,军心不稳,大败一阵后四散逃窜,吐蕃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路向东,很快就打到了吐谷浑都城伏俟城。

伏俟城已建立一百余年,经过历代可汗的苦心经营,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大城。据可靠情报,伏俟城略呈方形,东西长七十余丈,南北宽六十余丈,墙基宽六丈,高四丈;城内偏西处另有一个小方城,长宽各二十余丈,西墙与城西墙重合,所以西边是防守最坚固的地方;城外有砾石筑成的外郭,上面建有瞭望塔及弓箭楼。城门开在南面墙。

金龙鲤为石必锐分析说,这是一座城内有城,城外有郭的仿汉式城郭制度的都城,其防御重点放在西边,是当时为了防止西域各国的骚扰,但是,令吐谷浑两次遭受灭国之灾的隋唐大军,均是来自东边,这是当年夸吕可汗建都城时所没想到的。城门开在南面,是由于吐谷浑第二代王吐延临死的时候留下遗言“退保白兰”,之后三百年间吐谷浑真的在白兰躲过很多灾难,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从格尔木退守的部分兵力,加上两个属国白兰、党项派来的援兵,吐谷浑重新在城郭外围布下铁桶阵,挖陷阱、布机关、扔铁蒺藜等。

噶尔-芒相松囊几次强攻,均被弓箭兵击退,就地驻扎,等候赤松赞赞普到来。

石必锐随吐蕃中军与象雄盟军赶到前线,并未发现唐军踪影。石必锐心想,唐太宗也许隐隐感觉到这个新崛起的吐蕃将是一个强劲的对手,不想这么早硬碰硬,这跟当年那个在朝鲜战场上,苏联与美国之间两个霸主的心态有点类似。

看到强攻难以奏效,象雄首领李聂秀对赤松赞赞普说可以让象雄国师、苯波们助一臂之力。于是,国师美日格库率领着苯波们进行了祭祀、祷告,他在高台上口中念念有词,手中挥舞着天铁霹雳剑与胜利经幡,苯波们在台下穿梭跳跃。

说来也怪,好好的天,刮起了大风,旋即铺天盖地的沙尘暴来了,飞沙走石,狂风裹挟着黄沙向吐谷浑的守军扑去,守军们眼睛都睁不开,更别说开弓射箭了。

吐蕃、象雄大军早已做好了准备,包着头巾,大举杀向吐谷浑守军。近距离作战,弓箭兵哪里是刀枪兵的对手,吐谷浑防线顷刻间被冲得七零八落。吐蕃、象雄大军在城郭外砍瓜切菜一番后,势如破竹攻向西城墙。

石必锐向赤松赞赞普要了三千精兵,带上赵夕、五勇士直奔南城门。城门已大开,向南边眺望,远远有尘土扬起,估计是“乌豆”可汗率众退守白兰部落了。

石必锐下令急追,赵夕一马当先,“翻羽”奔驰,跑着跑着就把大军落在后面了。狂追一天,直至白兰境内,没追上“乌豆”可汗,赵夕也不见了踪影。

追到一个湖边,石必锐下令下马歇息,这是一支轻骑兵,没有后勤跟随保障,只随身带有干粮。有几个士兵去湖里打水,忽听到对岸树林中发出哗哗沙沙的声音,随即有烟雾不断涌出,他们大骇,跑了回来。

雾气来得好快,来不及去仔细查看,湖面、岸边都笼罩在一片朦朦胧胧之中,越来越浓,越来越厚,两岸之间犹如隔了一道无边无际的墙。

他们歇息的地方也有雾气,不过没那么浓,相互之间还可以看得见脸,越靠近湖越浓,伸手不见五指。有几个胆大的士兵想去探番究竟,一进浓雾就不见了,一会儿听见“扑通扑通”落水的声音,然后鬼哭狼嚎地爬回来了,浑身湿漉漉不停发抖。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