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杨柳带着杨溪到厨房,打了温水洗了手脸。厨房的灶台是一大一小两个灶眼,灶台中间嵌着一口陶罐,这样可以利用做饭时的火力,把里面的热水烧成温水。
用一小块布包住手指擦擦牙齿,并没有牙粉或者牙膏之类的东西。也不知是家里没有这个条件买,还是这年代没有发明出来。
洗漱完,杨溪从盖着锅盖的锅里端了一个小碗出来让杨柳先吃,里面是蒸好的鸡蛋羹。分量很少,估计就是一个鸡蛋的分量,三五口就能吃完。
“姐,哥哥们还有娘他们吃了吗?”杨溪猜测一家人只有她有鸡蛋吃。
“娘和二哥大嫂一大早去地里了,我等他们回来一起吃,你三哥四哥去放羊带了杂粮干粮的。”
古代粮食产量低,每年还要交粮税,只有农忙的时候家里才吃三顿,农闲的时候只吃两顿饭。
这个时节,正是四月初,张氏一早就带着大儿媳李彩云,二儿子杨立川,到地里扯草去了,没有农药的时代,野草不扯,就会和庄稼抢肥,影响收成,需要长一波扯一波。
杨家的田地主要是旱地,坡地,水田比较少。旱地种冬小麦,坡地种苞谷,高粱还有一些豆类。这年头收成全靠老天,风调雨顺,老百姓勉强不饿死,随便一点小灾小难就能使一个家庭支离破碎。
除了去镇上干活儿的杨父和大哥杨立山,杨家剩下的其他人杨柳已经见过,都是纸片人,浑身没有二两肉。
眼前十一岁的杨溪,身子单薄,脸上皮肤透着黄气,眼底下发青,发量少而枯黄,这是营养不良的症状。
可这么大的孩子已经是家里的主劳力了,灶上灶下,洗衣做饭喂猪不在话下。大人们出去干活,杨柳从小就是大姐杨溪照顾长大。
杨柳又想起刚醒来时,姐姐照顾她喝药,擦身子换衣服,把尿……
“姐姐,你也吃。”杨柳挖了一勺鸡蛋羹递到杨溪嘴边。作为灵魂是三十岁的成年人,她可不好意思自己吃独食。
“小妹,你吃吧,姐姐不喜欢吃鸡蛋。”杨溪说着,吞咽了一口口水,把头扭到一边。
杨柳看的又好笑又心酸。
她吃了一口,故意说:“姐姐,这鸡蛋羹好咸呀。”
“啊,怎么会,我没有放盐啊。”杨溪记得娘交代过,小孩子不能吃太咸的,所以就没有放盐。难道是自己忘记了?
“不信你尝尝。”杨柳又挖了一勺送到杨溪嘴边,杨溪尝了说不咸。
“一口没有尝出来,你再尝一下。”杨柳又喂了一口,杨溪吃完看着杨柳笑嘻嘻的样子,才猛的反应过来,妹妹是故意想让她多吃几口。
杨溪不肯再吃,杨柳只好把剩下的吃完了。
两人吃完就开始干活,杨溪做什么,杨柳就跟着帮忙。以前体弱多病,家里有什么事情从来都不让她做。杨柳却不想这样,小孩子多活动活动才能身体强壮。
再说她也想对家里的事多了解一些,虽然有记忆,但是家里处处都透着熟悉的陌生感。
杨家的院子分前院和后院。后院有一大片菜地,茅厕后面就是猪圈,猪圈跟茅坑之间连着一条沟,方便冲洗猪圈后粪水留到茅坑里面。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农家肥主要就是牲畜的粪便,是绝对不能浪费的。
猪圈里面只有一头黑毛猪,个头也不大。杨溪往猪槽里倒了一些切成碎段的猪草再拌上泔水,那泔水跟清水也没什么两样。
再到前院把鸡笼打开,鸡食也是切细的青草,只是比猪草切的更碎一些。一共五只鸡,从笼子里钻出来,把青草叨的到处都是,吃的差不多就往房前屋后慢慢散开了。
杨柳叹了一口气,太穷了。
她小时候在乡下奶奶家,猪吃的是米糠,麦糁,苞谷红薯等粗粮,在这里这些是人吃的,哪里舍得用来喂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