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穿越之全家致富我当咸鱼 第十六章 商议

李氏举手:“娘,我们俩就够了,别说两盆,就是四盆我也挑的动。”

“你跟立山成亲也有半年了,还是不要担重物的好,注意着点吧。知道你勤快,不用抢着干。”张氏嗔道,李氏是新媳妇,她自己不懂,还得是过来人指点着。

李氏和杨立山都抿嘴低头,脸庞悄悄的红了。

第二天一早,张氏挑着四盆食材,杨立山挑两盆加一张长条桌子,李氏挎着篮子,三人趁着雾色朦胧就出发了。

一上午在忐忑、焦急的等待中过去,终于在杨溪探头张望第十次的时候,门前大路上走来张氏和李氏的身影。

杨柳看到竹筐里空空的盆子,张氏脸上舒心的笑容,就知道今天卖的比较顺利,果然一数钱,今天进账550文。

张氏顾不得歇息,吃了饭,又马上忙碌起来,只要能挣钱,累点怕什么,她还想明天再增加一些量呢。

……

张氏第三天回来又进账750文,只是回来时已经是晌午过了,盆里还剩下几块没有卖完。杨柳见张氏和李氏脸上晒的通红,汗水浸湿了头发粘在脸上,心疼道:“娘,明天还是少拿些吧,累坏了不值当。”

“今天在镇上遇到大嘴娘了,让她看到准嚷的全村都知道,不知道这买卖还能做几天。”张氏皱着眉头说道。大嘴娘,名副其实的大嘴巴,最喜欢说三道四。

桑叶豆腐确实不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吃食,手艺好的琢磨琢磨也能做出来,张氏担心的不是没有道理。杨柳也觉得这样几百文几百文的进账太辛苦太慢了,清水镇人流有限,再卖也就是这个程度了,不如往县里发展去。

“娘,镇上人太少,不如让大哥去县城里卖去。”杨柳提议,清水镇隶属于青阳县,与周边三县相邻,城北有清江码头,城东青山书院,人流量比一个小小的清水镇强多了。

“让娘想想,去县里一趟靠腿就得两个多时辰,除非有牛车,靠人走,一两天还行,时间长了也受不住。”张氏也知道县城人多,只是自家现在哪有钱买牛车。

“我们可以租车,租一个月,就能攒够买牛车的钱了。”杨柳提议,村里有好几户人家是有牛车驴车的,做完农活偶尔也拉人去县里,一趟三文钱的车费,整别租一天二十文。

张氏思索了下点头,这法子可以试试。

……

“桂芝,桂芝……”张氏正在后院忙着加工桑叶,听到前院有人喊,忙出来。

“是王嫂子啊,快来坐。”张氏忙招呼着,这是杨柳家隔壁的婶子,娘家跟张氏娘家是一个村子的,故而平时邻里关系处的不错。

“桂芝,听说你家在镇上做买卖啊,是做什么买卖啊?”人都有好奇心,王氏也是听村里人在议论,想着关系不错,过来看需不需要搭把手的。

“嫂子,是家里孩子们自己琢磨的小吃食,也就是试试。你等着,我把你家的盆还你啊。”张氏说着进后院厨房拿了两个陶盆出来,里面还放了两块桑叶豆腐,是上午卖剩下的。

“给你桌上添碗菜,切成小块儿,拌点儿辣椒醋,要是给孩子们吃,就浇点儿糖水。”王氏家孩子也多,看到新吃食实在不忍拒绝。

“那我就厚颜接了,你要是忙不过来,就喊我来搭把手。”王氏捧着盆子回去了。

前脚刚走,后脚又来人打听。有的想往后院钻,张氏不软不硬的挡回去,这一下午前后来了四波,杨柳还是第一次见家里这么热闹。

吃完暮食,全家开会商讨是否向县城发展。

“我觉得应该去,村里已经有人知道了,被他们抢生意是早晚的事情,我们早一天到县城就早一天挣钱。”杨立山首先发言道,他可不想再去抗木头,累死累活挣不了几个钱。

杨柳觉得自己这个大哥思想挺灵活的,挺有生意头脑,以后可以多加引导。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