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厌学,是指中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反感、无所谓的一种心理倾向,主要表现为孩子不愿意、害怕去学校上课;常常会以各种借口请假不上学,或无故旷课;即使到校上课,也是人在教室心满天飞;严重的甚至会离家出走、流落社会。
中小学生厌学已经成为当今严重的教育问题。要想改变它,就必须探究其成因,各个击破。本书的出版,就是要试图探讨并解决这个问题。
厌学是一种普遍现象
毫不夸张地说,厌学在当今中小学生中已经非常普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组织的全国中小学生大型调查表明,因为“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只有8.4%,初中生10.7%,高中生4.3%;他们认为,最有效(能考高分)的学习方式依次是上课听讲、做作业;而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则依次是做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
上述教和学的矛盾,课程设置与孩子兴趣的矛盾,是造成厌学的最主要根源。这表明,厌学的主要责任不在孩子,而在于“适销”不对路。
厌学是一种心理障碍
厌学是中小学生中一项最具危险性的心理障碍,不可等闲视之。从心理学角度看,厌学是消极对待学习的一种行为反应,表现为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行动上主动远离;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者干脆就不做作业,怕考试;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的甚至一听到学习就会恶心、头痛、脾气暴躁、情绪反常。
靠发火不能解决问题
厌学的原因多种多样,对策也是五花八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父母和老师不可能仅仅凭唠叨、逼迫、威胁、惩罚,就能把“厌学”变成“爱学”。因为孩子年纪还小,他们基本上不具备内省条件。
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淡薄,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求知欲和最终成绩。教育是一门“根雕艺术”,而不是“压模技术”。父母和老师如果硬要把孩子压铸成不适合他们的角色,只会在激怒自己的同时,强化孩子的厌学情绪。
解决厌学的出路在孩子的自我教育
父母和老师必须明白,孩子的无组织性,只是懒散毛病和不成熟的表现,并不是反抗或有意不从。一方面,成人要把孩子当做独立个体来尊重;另一方面,要尽力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热爱学习,永远不失信心。
解决厌学的根本对策在于孩子的自我教育。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本书从各种各样的厌学因素中,仔细遴选26个最关键的因素,逐个解剖、分析,帮助父母和老师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口舌,引领孩子从厌学走向好学、乐学、善学,并从中分享孩子的成长和快乐。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厌学原因都不是单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可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而这,正是本书反反复复要阐述的内容,但愿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严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