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12-18岁,帮助孩子对厌学说“不” §第3节 放任性厌学

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或缺乏家庭教育责任、教育能力,对孩子的家庭作业和不良行为听之任之,很容易导致孩子厌学。父母在家里一边自顾自地打麻将,寻思着怎样才能胡上一把,一边谆谆教导孩子要好好做作业,孩子能听你的吗?

经典案例

厌学是万恶之源,好学是万善之本。

在南宁市望州岭一带,有一群厌学青少年组成的“望州岭扫嫩队”,其中大部分人已经从厌学而至辍学在家。他们的年龄多在十五六岁,最大的也只有19岁。由于父母对他们长期不闻不问、放任不管,造成他们厌学恶劳、崇尚暴力、对学习毫无兴趣,整天流连于网吧。为了方便联系,他们还在网上建立了“望州岭扫嫩队”qq群。

平时,他们不好好学习,而是经常携带20多把杀猪刀、东洋刀、匕首等凶器,对他们看不惯的人群起而殴之。

为了筹集上网经费,他们多次在北湖、唐山路一带的网吧持刀抢劫,作案达20多起。终于该犯罪团伙11名成员全部落网,被刑事拘留。

放任性厌学:指由于父母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教导致的厌学行为。

都说现在的父母对孩子限制太多,应该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但这里关键的是要掌握一个合适的度,应该管到什么程度?如孩子左手吃饭该不该管、怎么管?孩子早恋该不该管、怎么管?孩子考大学学什么专业该不该管、怎么管?等等。既不能说管得紧就好,也不能说不管就好,两种极端都容易出问题。

放任性厌学主要发生在那些父母基本上不闻不问的孩子身上。对孩子放任自流,实质上就等同于养而不教、没有能力教。让孩子“听天由命”,这样的教育风险当然就要大多了。

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或缺乏家庭教育责任、缺乏教育能力,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长期看电视、打电脑、上网吧也不过问,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学习听之任之,就很容易导致孩子厌学。

有的父母甚至直接了当地说:“你们这一代人不管怎么样,以后都是大学生。可是大学生又怎么样呢?还不是自己找工作?所以你只要有一个大学念念就可以了。不管是什么名牌大学还是破大学,反正都得自己掏钱上大学、自己凭关系找工作。”

孩子在父母这种听之任之甚至消极的态度影响下,一旦形成错误观念,就会在学习上表现得一天不如一天,最终导致厌学。

工作再忙不能忘了孩子

父母哪怕工作再忙,都不能忘了自己肩上还有对孩子教育的责任,这是一条基本原则。

父母辛辛苦苦、一年忙到头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孩子!现在倒好,因为工作忙而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这不是因小失大吗?

必要的辅导和关心

孩子的学习确实要靠自己,但离不开父母的关心和必要的辅导。

一些父母收入比较稳定、生活有保障,工作中也没什么远大志向,平时回到家里不是热衷于打麻将、跳舞、下棋、钓鱼等业余爱好,就是养生保健、调整自己,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思想。他们认为,只要把孩子的吃穿照顾好就行了。

孩子娇生惯养,生活上养尊处优、学习上无人关心,天长日久就会产生厌学情绪。父母如果能经常给予必要的辅导和关心,孩子学习就有劲,就不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强化与孩子的亲情关系

父母强化与孩子的亲情关系,要求讲究家庭教育艺术,对孩子期望值不能过高,但也不能没有期望,总的原则是,要与孩子的接受能力、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

这方面做好了,对克服孩子的厌学情绪、激发学习有重要帮助。

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父母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对克服厌学情绪也很有帮助。

一位14岁的孩子由于父母工作忙、很少管他,在学校里出于好奇学会了抽烟。正好被校长发现,校长吓唬要把他送到工读学校去。他当然不肯去了,从此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

他的父亲第二天恰好和老师联系,得知此事后,一方面和校方积极沟通,另一方面和孩子促膝谈心,很快就消除了孩子的思想顾虑,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试想,如果这位父亲没有和学校联系,或者学校真的要给孩子一个什么处分,孩子就很可能因此沉沦下去,产生厌学、弃学行为。

注意对孩子的耳濡目染

放任性厌学与孩子的家庭环境影响息息相关。所以,父母平时应当注意对孩子的耳濡目染,避免由消极情绪导致孩子厌学。

父母不求上进,孩子容易厌学

有的父母经常在家里吃喝玩乐,并以此为荣。有时候当着孩子的面打麻将、“斗地主”,反过来却要坐在邻桌的孩子认真学习,孩子又怎么可能接受得了呢?

孩子耳濡目染父母的不求上进、追求享受,自己不求上进、追求享受的思想自然而然就会滋生起来。再加上社会风气日益败坏,孩子小小的年纪怎么可能抵挡得住这些不良影响?厌学是必然的。

父母过于图实惠,孩子容易厌学

有的父母满腹牢骚、满口脏话,除了钱,对什么都不在乎,需求层次太低。在他们身上最突出的表现是,错误地认为有钱就有一切、能捞钱就是有本事、有了钱就可以吃喝玩乐瞎来腔,而对于如何充实、完善、提高自己,则从来没考虑过。

有的经商的父母热衷于让孩子帮忙做小生意赚几个钱,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孩子为了父母高兴也热衷于这样做,把学习丢在一边。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会认为学习不学习没什么了不起,及时行乐才是最重要的,厌学情绪就这样产生了。

父母意志薄弱,孩子容易厌学

父母意志薄弱,缺乏开拓进取,遇到一点点困难就表露出畏难情绪,对孩子也懒得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娇生惯养,依赖心理强,学习上不愿意独立思考,主要依靠老师辅导。一旦失去辅导或遇到难题,不会独立思考、认真钻研,只会叫苦不迭,最终导致厌学情绪日益高涨。

父母文化水平低,孩子容易厌学

随着学习难度的不断加深,孩子越来越需要父母对他进行学业指导和辅导。尤其是那些学困性厌学生,如果缺少这种辅导帮助,学习上简直是寸步难行,厌学情绪很难扭转过来。

父母自身文化水平低,既无法辅导孩子,又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就可能会破罐子破摔,对学习抱一种无所谓态度。他们认为,反正父母在学习也上一窍不通,不会辅导、只会批评,自己就只能这样了,厌学情绪可见一斑。

不要把气撒在孩子身上

有的父母对孩子放任自流,则是出于撒气的结果。这种行为很危险,很容易导致孩子厌学,甚至把他逼上违法犯罪道路。

父母离异最倒霉的是孩子

父母离异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中,孩子得不到完整的父母之爱,起码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缺乏学习动机,因为他在学习中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

许多父母离异后,感觉最对不起的就是孩子,而他们这时候能做的,就是用金钱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可是殊不知,孩子手上有了大把大把的钱,却无人关心,这种行为最容易让孩子加速滑到邪路上去。

正确的做法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一个完整个体,需要自尊和自立。父母虽然离异了,可仍然能够时时刻刻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父母婚外情孩子没娘亲

俗话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还不用说,现在这种“变坏”的男人和女人还真不少。

父母发生婚外情,给孩子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一方面,对孩子的关心肯定会减少;另一方面,一旦哪一方动气发火,首先会把这种莫名其妙的怨恨发泄到孩子身上去。

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最容易自由散漫、厌学、感情用事,容易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甚至误入歧途。

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面前决不要说对方的坏话,以免给孩子的成长心灵造成不良影响。因为要知道,这时候的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不被人重视的情绪,戒备心特强。父母要做的是,要尽量消除这种影响,而不是火上加油。

不迁就孩子的自做主张

父母对孩子放任不管,有的是性格使然,父母认为孩子就得这么教;有的则是管不住孩子造成的,想管而管不了。所以,从小就不迁就孩子的自做主张,对克服孩子的厌学情绪是有帮助的。

从小适当引导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父母要讲究教育方法,从引导的角度来扭转孩子的不良倾向。有时候也可以适当体罚,但原则是“少而精”。

要通过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休息、娱乐、活动时间,减轻学习负担。与此同时,不要让孩子无休止地看电视、玩电脑,避免养成不良习惯,直至积重难返。

不要以暴制暴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如果多次管教无效,切不要以暴制暴,以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局面变得更加不可收拾,最终导致不得不对孩子低下头来、听之任之。

正确的方法是:要采取相对缓和的态度,在尊重、平等、诚信的基础上和孩子进行交流。

寻求专家帮助

当凭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说服孩子时,应当寻求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专家之所以是专家,必定具有普通父母难以企及的沟通本领,善于帮助孩子改变认知,帮助父母正确看待问题、找到症结所在。

学会正确对孩子撒手

父母可以对孩子“放任”,但不能“不管”。也就是说,要学会正确对孩子撒手的方法,在给孩子一定自主权的同时,不至于让他感到父母“抛弃”了他而产生厌学行为。

父母放任孩子要有一定条件

这包括两点:一是孩子的性格,学习要自觉。自觉的孩子不用父母催促,照样很自觉;不自觉的孩子如果没有父母督促,就根本想不起来还有学习这回事。二是这种放任是一种相对自由而不是绝对自由,要在纪律的约束下进行。做到了这两点,这种放任就会弊大于利。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第一中学学生刘燕,父母从小对她实行的就是非常宽松的教育方式。她有三条经验与人分享:一是每天晚上不开夜车,吃完晚饭稍微看一会儿电视就睡觉,每天早晨起来精神饱满;二是习题太多时挑着做,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上;三是把父母的信任当作巨大动力。

后来她在高考中取得了两个之最:全市考生中年龄最小(16岁)、全市文科考分最高。现在,她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作。

父母放任孩子要有辅助手段

父母放任孩子,要有一定的辅助手段。这就是说,要做到时时刻刻了解孩子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形散神不散”。相反,父母如果完全不了解孩子,或者孩子什么都不告诉父母,就很容易出问题。

一份调查表明,中小学生有了心事和烦恼宁愿与同龄人交流(有50%选择同学、15%选择网友),也不愿意与父母交流,更有1%的孩子“不和任何人交流”。

可是,成长中的种种烦恼又怎么可能从同龄人那里找到正确答案呢?父母如果不了解孩子,只要一松手,孩子就可能会走向厌学、弃学。

关键之关键

★放任性厌学最怕导致习得性无助。通俗地说就是,当父母和老师对孩子放任自流时,孩子因为得不到帮助而厌学;他们养成这种习惯后,以后即使能得到这种帮助和管教了,也会放弃这种努力。

★父母如果对孩子无原则地放纵,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误,都一概轻描淡写。这样的孩子什么都不怕,不完成作业你又能怎么样?老师讲多了,自然就会产生反感,由厌恶老师进而厌恶学习。

★家庭成员工作时间随意、生活不规律,也容易让孩子喜欢上随意、自由、无拘无束、没有任何压力的生活。而学校生活是有规律、有规则、有各种要求和期望的。两者发生矛盾,厌学就产生了。

★农村青壮年纷纷进城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读书,跟着爷爷奶奶过日子,有的甚至独自一个人在家,遇到学习困难时很容易思想开小差。父母要经常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和孩子保持联系,了解学习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