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罚站、罚跑、罚做俯卧撑,到扇耳光、吃苍蝇、脸上刺字……种种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容易让孩子误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并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彻底自暴自弃。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是父母的应尽责任。
经典案例
一位小学三年级男孩,在家里是独生子。父亲在一家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工作繁忙,经常出差在外,无暇照顾家庭;母亲在一家物资回收公司工作,中午不能回家吃饭,晚上又要到娘家去照顾老人,两人都很少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
孩子在一二年级时学习还可以,中等偏上。从三年级开始,学习成绩迅速下滑,语文从原来的90多分下降到80分左右,数学从原来的90分左右滑到及格线附近。
看到孩子成绩迅速下降,父母非常着急。父亲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儿子,经常打得孩子浑身是伤。母亲心疼孩子,又不敢得罪丈夫,所以只好偷偷地找班主任老师寻求帮助。
谁知道,班主任老师平时也经常体罚该生,并且认分不认人。因为该生考试成绩差拖了全班后退,对母亲的求助爱理不理。
为此,孩子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认为再怎么学也是白搭,一提到学习就头疼,而且伴有其他身体不适。母亲带他到医院作检查,什么毛病也查不出来,为此求助于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认为,该孩子的厌学主要与父母和老师的体罚有关。通过瑞文标准推理能力测验对孩子智力测查,证明智力没问题;但口头随机检查时,发现他的可逆性思维较差,对有关数概念的相互关系搞不清楚,表明这可能与其存在知识漏洞有一定关系。
医生提出以下建议:①坚决杜绝粗暴体罚,给孩子应有的关心和爱;②鼓励孩子发展特长,让孩子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促成其兴趣向课程学习迁移;③督促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④聘请任课老师为孩子个别辅导,密切家庭和学校的沟通。
父母照单全收,不到一个学期,就收到了理想效果。
体罚性厌学:指由于老师和父母体罚或变相体罚导致的厌学行为。
体罚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是通过给学生造成肉体上的痛苦,对违反纪律、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惩罚。
我国法律规定不准体罚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遗憾的是,法律并没有明确限定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概念。对于什么才是正确合理的惩罚,也没有说明。从而导致体罚学生的事件时有发生,而且法律解释的随意性很大。
体罚或变相体罚,作为一种封建、落后的教育手段,目前还有着广阔市场。一位父母把弃学的孩子送进一所“行走学校”时,特地详细打听该校的特殊教育方式。当听到该校坚决不打骂学生时,他居然说:“你们对孩子不打、不骂,我就把孩子送到××(另一所同类学校)去!”真想建议他去做做亲子鉴定,看看是否还是孩子的亲生父亲!
上千年来,父母和老师习惯于“打”字当头:孩子不听话、成绩不好时,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两头都要挨打。似乎很人有人想过,孩子不是父母和老师想象的那样,究竟是谁的错?体罚就能解决问题吗?
体罚只会培养奴才而非人才
体罚孩子的最大害处,就是只会培养奴才,不会培养出人才。在过去封建社会,体罚之所以盛行,这是与培养奴才的教育宗旨相吻合的。所有的做官当老爷,无论是做多大的官、当多大的老爷,无不以成为皇上面前的奴才而感自豪。而今天,国家需要的是有个性的创新性人才,不是奴才。只要孩子有真才实学,金子就一定会发光。
教育的首要前提是尊重人格、尊重人权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不得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
体罚和严厉惩罚,在我国确实有着悠久历史。到目前为止,有些国家还没有废除体罚,这说明它们的教育思想中还存在着封建残余。
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尊重人权、尊重人格。体罚包括用各种卑鄙语言侮辱学生,都是有损人格、尊严的行为,违背了基本人权的要求。
体罚不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不符合教育规律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体罚只能压服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用说培养创造性了。
杭州有一所男子学校用黄连、辣椒、鞭子教育顽皮的孩子,据说“很有效果”。父母自愿送孩子去“受苦”,报名者趋之若鹜。学校创办者据说还是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所有这些都表明,体罚或变相体罚目前还很有市场,但显而易见,这是没有法制观念并违背教育规律的。
体罚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伤害。孩子屈服于暴力,可能会一时表现得很听话、很顺从,可是过后他会具有更大的反抗性,甚至形成扭曲心理、对别人施加暴力。
更不用说,体罚有损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搞僵了,孩子更不愿意向老师学习,厌师性厌学情绪就出现了。
不让孩子接受非人教育
父母不但不能体罚孩子,而且还不允许孩子在学校受到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但是违法的,更会扭曲孩子心灵。须知,这是比学习成绩不好、厌学更危险的严重后果。
正确预见孩子的在校遭遇
分数挂帅式的教育,导致许多时候孩子并不被老师当人看。父母一定要充分估计孩子在校的各种可能遭遇,避免让他因此而陷入厌学、弃学、心灵扭曲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
学校常见的体罚手段有:
①扇耳光。沈阳市某中学初一学生在向老师询问考试分数时,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连扇该生4个耳光,被打得鼻口流血。
②吃苍蝇。云南省玉溪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因为对所受体罚不满,背后骂老师“潘狗”,在老师的逼视下,被逼着吃下了7只苍蝇。
③脸上刺字。陕西省华阴市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因为偷拿同学10元钱,班主任当着两个同学的面用锥子在他面颊上刺了个“贼”字。
④剪手指头。浙江省台州市某幼儿园的一位孩子,因为调皮、不听老师的话,被老师用剪刀剪去左手食指的三分之一。
⑤吊打。云南省通海县某中学,在女生宿舍抓到7名未满16周岁的留宿者,把他们吊到篮球架上拳打脚踢、棍棒殴打,导致一人死亡。
⑥吃屎。贵州省湄潭县某小学教师为了“整顿班风”,居然强令学生到厕所撬屎给其他同学吃,以此来加以惩罚。
这些令人心惊肉颤的事实,堪比日本鬼子整治国人的种种酷刑。农民驯养畜生,也没见过采用上述残忍方法的。相比之下,罚站、罚跑、罚做俯卧撑等体罚手段,就更是小巫见大巫了。
体罚,容易误导孩子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同时,也会让孩子过早地从心理上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从而自暴自弃。孩子年龄还小,无法保护自己,这项工作责无旁贷地落到了父母肩上。
分清两类不同性质矛盾
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与对孩子严格要求、批评教育是不矛盾的,其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在说理的基础上进行教育。
没有说理,任何批评教育都不会有效果。而体罚就是一种典型的不讲道理的压服,不是说服,非常有损于孩子的人格尊严。
所以,当孩子在学校遭到体罚或变相体罚后,父母应当善于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如果老师是在说理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不包括身体摧残、精神折磨,就是“合理”“合法”的;如果丧失了这个前提,而是一味压服孩子,父母就应当理直气壮地为孩子维权。
给孩子喘口气的机会
体罚性厌学是由于体罚引起的,而体罚多是因为父母和老师要孩子马不停蹄地学习、做作业,不给他任何喘气机会造成的。所以,在不体罚孩子的同时,要尊重孩子的休息权利,不致于把孩子累垮。
尊重孩子的休息权利
许多体罚是因为不让孩子休息引起的,这其实不是孩子的错,而是父母的错。孩子是人,是人就要休息。马戏团里驯养动物还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劳逸结合呢,更何况孩子乎?
一位初中女孩放学回家,一放下书包就到电视机前看起了电视。父母说:“你这孩子怎么这样不懂事?都快考试了,怎么还看电视?”女儿一听就火了,怒气冲冲地说:“我在学校里连上厕所的工夫都没有,回到家里刚放下书包,还没看一眼电视,你们就唠叨起来了,你们还是人不是人?”
正在气头上的父母,本来要她去站墙角了,现在心软了下来:“是啊,为什么就不能让孩子休息几分钟再做作业呢,她是人呀!”
除了学习还有许多事情可做
许多体罚是因为孩子不做作业或作业拖拉引起的,父母在这方面应该多多反思,而不是动不动就体罚孩子。
湖南省衡东县某中学一位初一男孩,内心丰富、善良体贴、积极上进,在学校受尽了各种体罚,回到家里母亲又一味逼他做作业。他在《妈妈,你别这样》的作文中写道:“从我呱呱落地那天起,您就一直爱着我,万事顺着我,把我当小皇帝,什么事都不要我做,什么事都不要我管……有一次,我在阳台上浇花,你看见了,眉头紧锁,大发脾气:‘这关你什么事呢?做作业!’我走进房,门‘啪’地一声被妈妈无情地关上了。我心情好沉重,真想对她说:‘妈妈,你怎么总是让我读书呢?你总是让我呆在家,是不注重孩子的天性——玩。这样不好,只会导致我性格孤僻。”
最终的结果,不仅是导致性格孤僻,而是被一根跳绳结束了生命!
少一些不讲情理的做法
体罚性厌学生之所以遭受体罚,与父母的过高期望甚至不讲情理是分不开的。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达不到,父母无计可施,只好仗势欺人、用体罚的方式逼迫孩子就范,这是不道德的。
苛求等于毁灭
“苛求等于毁灭”是雨果的一句名言。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是一种无形杀手,不仅让孩子失去学习乐趣、陡增心理压力,还会无端引发许多体罚行为的产生。
武汉市新洲区某乡村小学一位一年级学生,仅仅因为数学期中考试得了98分,就被母亲以“家规”为由,叫他在堂屋罚跪20分钟。孩子哭着说:“我数学本来可以考100分的,由于考试慌张,将判断线条划歪了,老师扣了2分,所以只得了98分。”
如此苛求、体罚孩子,怎么会让孩子不感到厌学呢?
帮助孩子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父母要降低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帮助孩子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这是有效学习、减少体罚的关键措施。
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首先要考虑孩子现有的学习基础、认知结构,因为它构成了学习特点。如果无视这个特点去制定目标,无疑就是无的放矢,最终必将导致学习目标无法实现。
在这里,了解孩子的学习基础,并不是笼统地看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而是要细分每门学科中已有知识的建构、思维特点、认知方式等,分析学习方法的科学性,以及个性特征等。
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孩子设计合理、稳妥、有效的学习计划,从小目标到大目标、从局部目标到整体目标,一步步推进,让孩子一点点品尝到学习的成功,并从中建立自信。在不再受体罚的同时,一步步提高学习成绩。
谨防棍棒教育逼走孩子
父母体罚孩子的初衷,也许是想通过棍棒教育让孩子变得顺从、听话,可是殊不知,孩子在逆反心理驱使下,往往适得其反。
居高临下会使孩子走向厌学
体罚孩子遵循的是一种“强权逻辑”,父母和老师在这种居高临下的我压你服下,很容易让孩子走向厌学。
江苏省无锡市有一位小学校长李某,儿子聪明文雅、性格内向,虽然聪明,读书成绩却很一般。她身为校长,十分要面子,总希望儿子能高人一等。每当儿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不是一顿臭骂就是棍棒伺候。儿子为了逃避皮肉之苦,慢慢学会了说谎,产生了逃学念头。后来,儿子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回家后怕遭毒打,一狠心离家出走了。从此,他在扬州、靖江、南通等地流窜盗窃作案28次,直到一年半后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体罚孩子只能使问题恶化
父母一味地怒斥、打骂孩子,只能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带来更严重后果。正确的做法是:要分析、寻找孩子厌学的原因,对症下药,采用科学的方法为孩子做心理辅导。
有一对父母失业在家多年,从来没有出去找过工作,平时不是打麻将就是到处闲逛,生活态度非常消极。女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认为将来即使不用辛辛苦苦地劳动、学习,同样也可以生活无忧。
有了这样的想法,她初二时开始经常逃学,有时候还夜不归宿。父母一开始打她时,还有所收敛,慢慢地就根本没用了。于是,父母找到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工作站进行咨询。
专家建议他们:首先,父母要积极面对生活,不要体罚孩子,多对她进行鼓励;同时,坚决断绝女儿与那群社会青年的来往;最后,给女儿换个学习环境,父母一同过去“陪读”。
他们照这样做了。很快,虽然没有任何体罚,女儿也照样学好了。
关键之关键
★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不仅仅是没有把孩子当“人”看,更没有掌握爱孩子的方法。高尔基说:“爱孩子是母鸡也会的事。”体罚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充其量其爱的水平还停留在母鸡阶段,甚至连母鸡也不如。至少,我们谁还没见过母鸡体罚小鸡的呢!
★体罚侵害了孩子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父母不但自己不能体罚孩子,也不能让老师体罚孩子。关照老师“孩子不听话,就好好给我打”的父母,无异于助纣为虐。
★应试教育把孩子关在教室里当作产品来生产、当成动物来训练,最后出来的不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朝气蓬勃的人才,只能是唯命是从、逆来顺受的奴才。
★父母和老师体罚孩子,基本上是因为学习引起的。北京、上海、武汉等市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父母认为最高兴的事就是孩子学习成绩好,而几乎100%的父母认为最苦恼的事就是孩子学习成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