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领导的智慧 四、谈预见力

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孙子兵法》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无论做任何事,只有预先运筹帷幄、多谋善谋,预判事物发展方向,才能易取胜利。领导干部必须多练事前谋划之功。谋事是成事之基。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打一场漂亮的大胜仗,前提是了解对手,做好打仗前准备工作,以便及时调整兵马布局、出击策略等。战争期间,***同志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在不断地分析国内国际形势,不断地分析敌我的力量和情况,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才作出决策,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制敌。做任何工作,事先有了周密计划和充足准备,才能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可以从容应对。领导干部想要做好事、做成事,就得事先有谋划、行动有步骤、遇事有对策,有条不紊推进各项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未雨绸缪、厉兵秣马才能稳操胜券。领导干部要谋思路,不断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把握全局、关注整体、研究变化,遵循科学决策规律,站高些、看远些,会算账、算大账,确保信息明、思路清。要谋计划,善于结合实际制定高低适当、可操作性强的计划,根据长远计划做好短期安排,定期列出工作清单,尽可能做到日清月结,从而达到积微成著之效。要谋行动,对错综复杂的工作进行分析比较,抓住对全局影响最大、最有决定意义的关键性问题,紧盯不放,协调好各方关系,集中力量解决。

谋定而后动。做工作,“谋”是基础,“行”是关键。谋定后动,则无往而不胜;谋而不动,无异于坐而论道、纸上谈兵。***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领导干部要会谋、能谋、善谋,还要会干、能干、干成。忌思而不行、谋而不动。思为行之始,行为思之成。做人做事,远大的目标是最醒目的引领,切实可行的计划是最可靠的保证,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是最有力的托举。有了目标,就要科学制定计划,认真抓好落实。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善于从大处着眼、整体布局,谋划出“中国梦”这一美好远景;又善于步步为营、层层推进,通过“新三步走战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国梦铺平了道路。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光想不做,再好的计划也是镜花水月;做了正确的事,却没有正确地做事,也必是无用之功。领导干部必须能谋善谋、善作善成,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落实上的“行动派”、方法上的“科学家”。分目标、分阶段、分步骤行动。谋划到位了,还要层层推进、循序渐进抓好落实。要分目标,善于把大目标细化分解为小目标,清晰明了地处理每一个问题,明确期限,严格落实,步步检验。要分阶段,善于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列出时间表、挂出作战图、明确任务书,把总任务分解为一个个阶段性的具体任务,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向上走。要分步骤,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把握要点,按照工作主次、轻重缓急、难易程度,分清程序先后,按步骤推进,干小事成大事、积小胜为大胜。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是创造未来。现在是过去的未来,现在的一切又将会为未来打下基础。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领导干部敢于接受挑战、善于把握机遇、勇于创造明天,就是对未来最好的预测。未来已来,未来已至。人们常说,到一定的年纪就会拥有所追求的一切。可到最后,有的人真的实现了目标,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而有的人依然在碌碌无为混日子。其实,并非到了某个年纪,就自然而然拥有了想要的一切,只有活在每一个当下,用每一个今天的努力,才能赢得美好的明天。***同志曾说:“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容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未来藏在今天的努力里。领导干部只有把握住当下,懂得今天即未来,学会展望远景、把握方向,做好应对未来的准备,缜密谋划、真抓实干,才能创造和实现美好未来。做好准备,迎接未来。活在当下,做当下的事,即使它只是一块不起眼的砖头,也能垫起你明天的一段高度。领导干部要在谋划中创造未来,把对策想在前,把工作做在先,根据大局大势,结合自身实际,从多角度、全方位观察事物,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超前研究,超前思考,力求有“先见之明”。要在实干中创造未来,用实干打破前进中的壁垒,用实干的理念引领事业的发展,对看准了的事,当机立断、不等不靠、果断行动,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以不怕失败、不怕风险、不怕挫折的精神大胆作为、拥抱未来。

未雨绸缪方能胸有成竹。“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养成未雨绸缪的习惯,提前谋划、精心规划,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应对有策。反之,毫无准备或准备不足,情况突然来临,必然手忙脚乱、问题频发。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想问题、办事情唯有做好预备,遇到突发事情、紧急状况,才能对事情的进程和趋势了然于心,对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有所了解,做到不慌不乱、不急不躁、从容面对。如果一味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想法应付工作,就必定会手忙脚乱,无从下手。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未雨绸缪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凡事走一步看三步,不做无准备之事。下足功夫,做事有把握有底气。困难和问题大都是突然而来,不会给予我们充足的时间去做准备或思考。只有平时下足功夫,多思应对之策、提前做好准备,才能问题来了有把握,面对困难有底气。要提升预见性思维,在事物还未冒出来、露出头,还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事前做好应对的精神准备,从而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要事先下足功夫、做足准备,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吃透情况、把握规律,充分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隐患,主动思考应对之策,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真正在困难问题面前胸有成竹。

拥抱现实并妥善应对现实。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每天都面对着现实,也永远不可能逃避现实。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理解现实如何运行,以及如何应对现实。领导干部要勇于面对现实,敢于拥抱现实,并找到应对现实的方法。要面对现实。现实是当前存在着的客观实际。丘吉尔曾说:“你不面对现实,现实就会面对你。”无论现实是好是坏,都是摆在面前的东西,绕不开、躲不了。现实中,领导干部工作环境的改变往往身不由己,常常需要面对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甚至一些让人焦头烂额的“烂摊子”。大石拦路,勇者视为进步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如果遇见困难就绕,见到矛盾就躲,看到问题就跑,问题永远横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当官避事平生耻。面对“雪山”和“草地”,面对“娄山关”与“腊子口”,领导干部必须直面困境、较真碰硬。要拥抱现实。罗曼·罗兰曾说:“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是没有生命的。”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实现梦想,而真正能够实现梦想的人不是空想者,而是彻底地扎根于现实的实践者。唯有敢于直面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错误思想所侵蚀,被现实问题所困扰。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己的位置,承认现实、正视现实,剖析现实、认清现实。要应对现实。能否妥善解决各种现实矛盾问题,体现着一个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果把现实比作一场游戏,那面临的每个问题就是一个个需要破解的谜,就需要我们不断尝试、不断努力,提高本领,找到解谜的方法。岗位不同、工作不同,领导干部需要面对的问题也不同,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现有条件、资源,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困难消灭,把问题解决。

没有准备就是在准备失败。***同志曾说:“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对敌举行不意的攻势,把优势者打败。”有备有方,才能攻无不克。领导工作和行军打仗是一个道理,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取得成功、赢得胜利,准备不充分甚至不做准备,就必然会导致失败。胜利属于有准备的人。***总书记强调:“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有计划、有准备、有忧患意识。有备无患的关键在于“备”。特别是在一些特别敏感问题的处置上,只有随时做好、做足准备,才能有惊无险、化险为夷。领导干部只有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凡事从“最坏”的可能来设想、来预警、来准备,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手里有牌、脑中有事、做事有谱,即使碰到大风大浪,也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存在百分之一的可能,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准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领导干部要增强前瞻性,站在事物发展的前沿、长远发展的立场,提前预知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从细微的信息中抓住带有倾向性的全局发展问题。要吃透两头、摸清家底,认真领会上级决策部署,提前部署安排,做好充足准备,全面了解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保信息准确,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然,有时也会出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要善于根据形势变化,结合实际,科学调整,不能完全受限于计划。

在真懂中求进步。“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不懂装懂,一切灾难祸害就会自动找上门来。领导干部要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绝不能“不懂装懂”。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一个人即使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只能是某一方面的能手,不可能精通所有业务、掌握全部技能。冒充行家里手,没有把握却要硬着头皮上,看似“有所为”,其实却是瞎折腾、乱作为。***总书记告诫领导干部,“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与其装懂卖弄,不如多点“不懂就是不懂”的率真,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抓紧时间去问、去学、去研究,不断填补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在弄懂后努力创造条件去落实,让自己在真懂中获得进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警世通言》记载,苏轼拜谒王安石,在其府上看到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想当然以为菊花在深秋盛开且耐久,怎会风吹花落“满地金”?于是添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一日秋风过后,苏轼看到自家后园菊花花瓣散落一地,想起当初“信口开河”而闹出笑话,不禁心生懊悔。这也启示我们,对于自己没有弄明白的事物,绝不要不懂装懂,过早作出结论。领导干部必须坦诚对待自己的所学所知,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妄自大,切实做好新时代的真知者、实干家。

不要盲目地去做任何事。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智让每个人认知自我,控制自我,从而以较客观合理的方式观察、分析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领导干部必须学会三思而后行,切忌盲目行事。盲目做事,百害而无一益。***同志曾指出:“有许多的东西,只要我们对它们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觉性,就可能成为我们的包袱,成为我们的负担。”领导干部盲目地制定目标、开展工作,终将碌碌无为,无法交给人民一份满意答卷。老子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客观而理智的自我认识尤为重要。领导干部是党和政府形象的代表,是事业薪火相传、接续发展的承载者,是中国梦的追梦寻梦圆梦者,只有破除盲目,在工作过程中时刻保持冷静理智,在遵循客观规律的条件下独立思考,才能消除自负心理、依赖心理、侥幸心理,始终按客观规律办事。谋事应明察远虑,行事应细致理性。领导干部要克服盲目,就必须放眼长远、深谋远虑,认真调查研究,做好工作方案,细致理性地推动工作向前。要摸清实情,深入群众、深入实践了解客观实际,经常性开展摸底调查,把客观事实搞清楚,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要客观分析,在摸清实情、掌握底数的基础上,充分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分析,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有谋有方,遵循客观实际谋划决策,沉心静气研究方法,把谋划做得长远,确保方法能行之有效。要理性行动,根据方案、计划开展工作,按照既定的步骤层层推进,既不瞻前顾后,也不好高骛远。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同志曾说:“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能通过观察和分析来推断事物发展趋势,制定长期工作战略,规划短期工作目标。要有“大图样”。***总书记指出:“一个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紧扣新的历史特点,科学谋划全局,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坚定不移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一个国家、一个地方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制定长期性的战略计划,才能把握主动、赢得先机,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领导干部必须学会用长远的战略眼光看问题,立足当前、把握形势、预判未来,放眼长远绘蓝图。要多干打基础、管长远的事,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有“小图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光有远大目标还不够,还要善于将目标具体化、阶段化,也就是要有短安排,从细从实,计划好每一步要完成的事情,这样不仅能够知道每一步要做什么、做了什么,还可以对工作进行有效控制,及时纠偏纠错,让每一步的小目标、短安排的成绩,都成为完成长期目标路上的阶梯和里程碑。倘若大而化之,抽象粗放,再好的预想也会落空。领导干部要做足功课、下足功夫,认真分析工作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节点,认真制定工作详细计划,认认真真抓好落实,用苦功实功开路,用韧劲恒心搭桥,排除万难,接近目标、实现目标。

治于未病方可经略将来。古人云:“治已病不如治未病。”趁病灶较浅、病情较轻的时候及早发现、尽早治疗,防患于未然,远比病入膏肓再想办法要省事得多,治疗起来也更加彻底。这体现的是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和细微的观察力,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必备能力。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治未病注重的是预防,提前做好准备,减少重症发生。正如《扁鹊见蔡桓公》中所言:“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在党内执纪监督中,也只有“常治无病之病”,充分运用好执纪监督的第一种形态,提前发现苗头问题,及时咬耳扯袖,多红脸出汗,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才能切实起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功效。“良医者,长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长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领导干部要当“治未病”的上医,不当“治已病”的下医,注重预防为主,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避免小错酿成大错。把好脉象,开好药方。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于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分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领导干部要会“望”,学会观察,在日常监督中“察言观色”,瞪大眼睛,看全看深,从“蛛丝马迹”中及时捕捉相关信息。要会“闻”,具备敏锐的“听觉”,善于倾听、善闻其声,听到真实想法,从中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要会“问”,经常开展谈心谈话,真正问到核心、问到实质,发现苗头要及时提醒,有了问题及时谈话诫勉。要会“切”,结合“望、闻、问”,看是否有违反纪律规定、是否滥用权力等情况。最终根据“望闻问切”,做到无病常防、初病早治、有病快治、重病严治。

眼中形势胸中策。***先生说过:“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身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领导干部做到知形识势,拿出应对策略,才能有备有方、行稳致远。明势者智,驭势者赢。什么是形势?形势就是当时当下所处的方位和基点。“形”即已经呈现的状况,是当时当下的具体实在;“势”即还没有出现、将要出现的形状及趋向。看“形”比较容易,看“势”则需要点水平。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总书记指出,广大干部要坚持历史观点,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从事领导工作,只有善于审时度势、依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会有所作为。知大形,明大势,谋大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领导干部要知大形,熟知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了解形势任务、地方发展、岗位需求,吃透上情、洞察外情、熟悉下情,知晓地方、单位、部门的真实情况,既掌握实情,也牢牢把握形势变化。要明大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小见大、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预料事物的发展,以审慎态度,察微而知著,见始知终,防患于未然。要谋大局,充分发扬民主、善于运用集体智慧,根据宏观形势、变化态势、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和准确判断。

禁微则易,救末则难。意思是问题刚刚露出端倪的时候容易防范禁止,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难以挽回局面了。领导干部做事要看清趋势,在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防微杜渐。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形成、发展、终止的过程,也就是说,只有从量变的开始阶段着手矫正,才不会引出不可救药的质变后果。小节易制,大错难救。《尸子》对此做了生动的比喻:如果你们家的房屋着火了,有人赶来帮你救火,就算扑灭,房子也毁了;而年老的人、有经验的人则会很早提醒你,要把墙的缝隙涂好,要修理好烟囱,使你没有失火的忧患。“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社稷倾危,莫不由此。”领导干部必须提前发现情况苗头,及时处理矛盾问题,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抓早,也要抓小。***总书记强调:“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要抓早,牢固树立“不出事就是大本事”的理念,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回应,对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尽快解决,做到发现在早、处置在早,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矛盾纠纷。要抓小,在集中精力想大事、抓大事的同时,适时腾出手来抓一些看似不起眼、局部的、个别的、刚露头的小事,从中发现并抓住那些触及根本、关系大局的现象和问题,将矛盾处置在萌芽状态,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事前要小心,临事要胆大。万事开头难,凡事开始前要小心谨慎,准备周全,不托大;做事开始后,就不要畏首畏尾,大胆闯、大胆干,才能干有所获。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既要事前小心谨慎、周密细致做好准备,又要临事不慌,大胆果断、沉着冷静抓好落实。凡事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行”并不是胆小怕事、瞻前顾后,而是成熟、负责的表现。如果头脑一时发热,冲动之下,一个“好”的办法就想出来了,一项“英明”的决策就制定出来了,全然不去考虑执行中会出现什么问题,这其实是对事业发展的极大不负责。领导干部要思于前,多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多考虑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结果是否有利于发展、改善民生。要思方法,充分思考怎么做、用什么方法做、在什么时机做、做到什么程度。要思决策,着眼于解决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多论证决策的可行性,是否严谨科学,是否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精准制定政策。畏首畏尾,终难成事。***总书记强调:“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楚汉相争时,项羽当断不断,多次错失取胜的机会,最后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解放战争中,***同志作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定,号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情况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临事时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必定错失良机、贻误事业。领导干部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面对什么情况,一旦做出决定,就要立即地、坚决地付诸实施,时刻带着一股子韧劲和闯劲,大胆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大胆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

祸患常积于忽微。“堤溃蚁穴,气泄针芒。”祸患常常是由一些微小的失误累积而成的,事物微小的渐变中往往孕育着巨大的质的变化。领导干部只有对小事小节保持足够的清醒认识,虑于微、防于小,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问题。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问题置之不管,就会酿成大问题。英格兰有一首古老的民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说的是1485年,英格兰国王理查三世在博斯沃斯战役中因少了一枚铁钉致使惨败的史实。“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有些小问题看似小而实际影响大,一旦忽视,量变引起质变,就可能发展成关系全局、涉及根本的大问题,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祸患。“祸之始也易除,其除之,不可者避之;及其成也,欲除之不可,欲避之不可。”领导干部既要会抓大抓远,更要善于抓细抓实,对小事、小节、小利不掉以轻心,以防祸患。慎独慎微,不以恶小而为之。“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从小到大、由轻到重、自少到多的过程。“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领导干部要注重细节,以敏锐眼光洞察细微问题,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工作,严谨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一丝不苟地处理好每一个细节,真正做到“以小见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要自觉把握量变与质变的规律,正确看待轻与重、大与小的辩证关系,严防诱惑之“微”,杜绝蜕变之“渐”,避免酿成大错。

真正的危险,是没人和你谈危险。“言能听,道乃进。”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倾听多方面的意见,是防止和纠正偏差、避免失误、减少风险的“参照坐标”。大家都说好,不一定真的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领导干部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一个重要方法是广开言路、开门纳谏。要听顺耳之言,也要听逆耳之言;要听成绩,也要听批评,全面听,客观听,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场面话不可当真。场面话犹如“精神鸦片”,容易上瘾,“语言贿赂”听多了,把场面话当真,会错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古时候,有位官员要去外地任职,前去和老师告别,并说已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逢人就送他一顶,不会造成与他人的不和。老师严厉责骂了他,官员感激道:很少有人会像老师那样不喜欢听奉承的话。老师听后十分高兴,殊不知自己已经被戴上了“高帽子”。可见,场面话无时无地不在,一不小心就会被其淹没。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场面话虽然好听,却也危险。好比香水,闻闻可以,喝下去可能就会中毒。领导干部面对他人的“语言贿赂”,应多一点理性和清醒,少一点虚荣和浮躁,以冷静处之,保持内心的笃定。

盛时当为衰时计。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组织、一个人,生存和发展最主要的威胁,往往不是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与变故,而恰恰是在繁盛掩盖下的那些不易察觉的、缓慢积累起来的风险和懈怠。***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都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安而不忘危。“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天下的祸患,最难以解决的,莫过于表面上繁荣昌盛、平安无事,实际上却存在着可能导致灾祸、难以预料的隐患。历史上也有很多类似的教训。唐代开元盛世,玄宗安于现状,骄傲怠惰,沉溺享乐,终致安史之乱;清朝康乾盛世,朝野上下扬扬得意于文治武功,奢靡腐化、放松吏治,转而走向“嘉道”中落。今天,虽然没有战场上的烈火硝烟,但仍然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一旦麻痹大意、放松戒备,党的执政地位、执政使命必将受到严重影响。领导干部必须全面提升对各类风险的感知力、洞察力、预判力、把控力,知风化险、防微虑远,打好防范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的有准备之战、战略主动战。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国家要想长治久安、繁荣昌盛,就必须时时预防着意外事件的发生。***总书记要求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三大攻坚战之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提升对风险的预见性、敏感性、警惕性,既防大概率较为普遍的“灰犀牛”,也防小概率不太常见的“黑天鹅”,对各类风险苗头始终不能掉以轻心。要常思应对之策,把工作的基点放在预防上,善于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把各种可能的情况想周到想透彻,把各项应对措施制定得周详完善,确保安全、顺畅、可靠、稳固,最大限度地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不要把低概率当做不可能。低概率的事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工作中的低概率。低概率皆有可能性。可能性存在于现实性中,离开现实性谈不上可能性;没有可能的东西,也不可能有现实,两者相互依赖、相互转化、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我们党无惧失败、敢于挑战,化腐朽为神奇、促不可能为可能,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逐渐发展壮大,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世间事,成功的概率再小也能通过努力变为现实,风险的概率再大也能做好防范使之不发生。领导干部当有“事在人为”的精神,不看概率看努力,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要有一点点希望,就要努力去争取,只要有一丝丝危险,就要努力去克服。不因成事概率小而畏之。“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领导干部如果对此片面理解,把“墨菲定律”当作自己行动的准则,不愿去做那些哪怕只有一点点风险的工作,就会让机会错失、资源浪费、权力空转。领导干部想问题、做事情不能以概率论,成功的概率再小也要全力争取,失败的概率再小也要做好应对。任何事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但要尽力避免百密一疏,事前细致清查,把问题想多一点、想全一点、想细一点,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慎权如始无败事。树高千尺,源于脚下沃土的滋养。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离开了组织和人民,我们什么事都干不成。领导干部只有审慎对待权力,才能不为权所累、不为权所缚,从而成就事业,成就自我。要慎权,有权不任性。任性的结果,自然是无视党纪国法,无视道德伦理,既贻害社会、贻害人民,也毁了自身。***总书记反复告诫领导干部:“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领导干部不论职务多高、资历多深、贡献多大,都必须自觉恪守权力边界,坚持“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要慎初,始终如一。“君子慎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欲善终,当慎始。领导干部要慎始,牢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管严管住第一次、第一步。要慎终,坚定理想信念。“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生贵善始善终。领导干部要树牢法纪意识,任何一项权力的行使,该遵循什么程序、该遵守什么规矩、该遵从什么制度,都必须严格遵守,不能越界、越轨,自觉接受来自上级与下级的监督、党内与党外的监督、组织与群众的监督、社会与媒体的监督,把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坚持始终。

事先的警告乃是最佳的准备。预警是指预先发布警告,实现信息的超前反馈,为及时部署、防风险于未然奠定基础。领导干部要学会自我预警,遵守党的纪律,严守清正廉洁,自觉引以为戒。吾日三省吾身。自省自警是大智慧。这方面,古人的“澡雪而精神”“澡身而浴德”,如今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等,都强调自我反省、省察克治,以除思想之垢,革行为之弊,保持克己奉公。自我预警、自我反省,是领导干部干部锤炼自己慎独慎初慎微慎友的最好方法。自警,就是要自我戒备,自我告诫,自我警觉,自敲警钟。领导干部的自警,就是警告自己不要违背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在思想上筑起牢固的防线,以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增强自己拒腐防变的能力。打铁必须自身硬。自警是抵御外来诱惑的“防火墙”,是净化内心的“安神剂”,忘记自警,好人可能变坏。要敲警钟长记性,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主动性自觉性,自觉对照反思,引以为戒,坚持用“六把尺子”规范言行、规范用权,在剪除思想枝蔓、校正行为边际中强化抗腐蚀性。知敬畏严自律,听党话、跟党走,党中央倡导的坚决响应,党中央要求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遵纪守法、做事担当、用权谨慎。强定力固防线,以政治立场的坚定和政治敏感的自觉,强化政治定力,加强党性修养,固牢自律防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杜绝“伪忠诚”,不做“两面人”。

有备无患是制胜的要诀。***总书记指出:“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领导干部不论干什么工作,一定要有计划、有准备。这是避免祸患、成功制胜的关键所在。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在加拿大丘吉尔瀑布水电站,常年备有一辆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逃生巴士”,每天24小时在控制室出口待命。尽管1971年电站投运以来巴士从未用过,但40多年来工作人员仍然每天坚持检修,只是为了在出现未知灾难、电站防御系统失效等极端情况下启用它。即使最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也不遗余力去防范,这才有了电站的安全。“逃生巴士”体现的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对操控改革发展快车的领导干部们来说,值得深思。新时代面临新挑战新风险,领导干部丝毫不能麻痹大意、丝毫不能放松戒备,只有全面提升对各类风险的感知力、洞察力、预判力、把控力,防微虑远,才能确保各项事业在安全稳定环境下推进。从最坏处着眼,争取最好的结果。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都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领导干部不论干什么工作,忧患意识都丢不得。做决策,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头脑才会清醒。谋发展,从最坏处设想,以最坏的可能性来部署,向最好的结果努力,心里才会有底、做事才能靠谱,即使有大风大浪,也能挺过来。下好先手棋,才能打好主动仗。要多下苦功夫搞好事先调研,把困难估计得足一些、对策想得周全些、民意吸收得更充分些、制度设计得更科学些,避免临时抱佛脚,避免好事办坏,聚合改革发展的正能量,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不谨慎则害事,过谨慎则误事。谨慎犹如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使我们有所敬畏、循规蹈矩,用不好使我们停滞不前、碌碌无为。“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领导干部做决策、干事情既要谨慎心细、考虑周全;又要避免过于谨慎,陷入不愿作为、不敢担当的泥沼。小心驶得万年船。做事处事谨慎低调,才能长久立足于社会。小心谨慎的人,会对事物做整体的、细节性的考虑,小心评估利弊得失,并且时常反思自己的决定和行动,汲取经验教训。当一个干部要撸起袖子开创事业时,讲一句“小心驶得万年船”,并不是要消解勇气,而是提醒他去认识风险,并尽可能规避风险和损失。“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领导干部要保持头脑清醒,说话要考虑周全,经得起推敲,做事要谨慎决策、掌握方法,多一些“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的态度,用谨慎的态度把工作落细落实,确保万无一失。敢作敢为不误事。***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领导干部要保持敢闯敢试敢冒的激情和锐气,勇于探索不怕失败,敢于攻坚不怕风险,善于突破不怕挫折,坚定不移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奋进。但是,敢作敢为不是胆大妄为,必须始终保持一份清醒、一份谨慎。

事情得从高处才能看清楚。要想看得透彻、看得远,就必须站在高处。具体到领导工作中来说,就是要具有宽广的眼界,善于从大局看问题;善于多角度、全方位审视复杂多变的大千世界;善于谋大计、抓根本;善于正确认识自己,跳出自身看自身。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站位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胸襟广度和视野宽度。一个人站得高看得远了,才会更有底气、更能辨清前进的方向。看问题的高度往往体现并决定着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高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身在“帅位”不一定就能胸怀全局、看清事物,关键是要培养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不断提高站位,坚持从大局和长远出发,自觉站在更高的层次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领导干部要自觉站在更高的层次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在“一览众山小”中看清自己的位置、自己的渺小,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不断提高自身的层次水平。要注重从大局出发,学会登高望远,放开视野,这样思路才能更宽、境界才能更高、格局才能更大。

成功与风险同在。“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因为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成功与风险是相互依赖共存的,风险中孕育着成功,想成功就要面对风险。领导干部既要有对成功的追求,又要有应对风险的能力,才能化解危机,有所成就。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对立双方相互斗争、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只有正确认识成功与风险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善于在成功之中看到风险,善于从风险中找到生路,才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领导干部要正确看待成功与风险,当身处逆境的时候,自我激励,认识到这是成功的开始;当身处顺境、踌躇满志之时,也不忘乎所以,而是积极预防可能发生的风险。领导干部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得失,既学会享受成功的喜悦,也要加强应对风险的本领。化危为机,方能制胜。在常规的思维中,危机就是最大的问题,就是恐怖的陷阱。其实,“危机”是危险和机会的结合,任何危机都蕴藏着新的机会。当危险到来的时候,如果能进行积极的转化,危机不但不是真正的危险,反而会是机遇。领导干部在危机面前必须冷静沉着,在准确认识和判断危机类型的基础上,运用逆向思维,分析危机,挖掘机会,把危机变为机遇。要强化从容应对危机的能力,在危急时刻、紧要关头洞见事物发展的本质,抓住机会、另辟蹊径,灵活解决问题、化解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