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往往比经验更管用。经验是从多次实践中总结得到的知识或技能,一般具有正向性。教训指的是从错误或挫折中反思汲取的成果。经验可以通过别人的传授,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和经验相比,得到教训的代价常常更加昂贵、更加难忘,体会也更为深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教训也是经验,而且往往比经验更加宝贵、更加管用。丘吉尔说:“我们在犯错误而招致失败的时候,学到的东西最多。”成功的经验不可能完全复制,失败的教训人人可以汲取。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昨天的风雨仍能泥泞今天的道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别人的经验是经验,别人的教训也是经验,甚至是更发人深省的经验。忏悔录不能白看,警示教育不能白参加,同样的错误就不要再犯第二次。要善于分析和查找失败的原因,既汲取自己失败的教训,也汲取别人的教训,以避免重蹈覆辙。既要注重汲取历史的教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少走弯路;也要注重汲取新的教训,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坚决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永不贰过。惩前毖后,完善自我。自觉汲取经验教训,主动克服自身不足,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走稳、走好后面的道路。要经常拿教训这面镜子照一照,勇敢地接受失败、承认错误,不能掩盖、回避,化教训为进取的动力,化教训为实实在在的爱民之举、为民之行。要从历史的教训中寻找规律,从正在做的事情入手,及时发现问题、查找不足,把眼光转向未来,走好今后的道路。
向后看是为了向前进。向后看、向前进看似方向问题,实则是哲学问题,也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向后看,梳理来时的路,收获经验教训,把过去归零;向前进,披荆斩棘,轻装上阵,昂首步入未来。俄国哲学家赫尔岑说:“充分地理解过去,我们可以弄清楚现状,深刻地认识过去的意义,我们可以揭示未来的意义,向后看,就是向前进。”现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节奏非常快,我们每天也是忙得团团转,却总是留不住什么,没有太多时间思考和整理自己。如果一直忙于向前,没有“向后看”,向前进就成了“墙上芦苇”“断根浮萍”。过去的成功失败都是一笔财富。个人也好,民族也好,国家也罢,都不可能割裂过去、只求未来,过去的样子无论如何不堪,都是未来的积淀,互为因果。***同志以巨大的担当、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智慧,果断提出“向后看是为了向前看”,最终实现伟大历史转折。领导干部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事业的发展,需要适时地停下来、歇口气、向后看,时刻检视初心,不断提醒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调整心态、端正思想、找准目标。重整行装再出发,而今迈步从头越。真正的强者,敢于直面过去,敢于果断清零,荣誉归属过去,经验奠基未来。人生既是一个成长修炼的过程,也是一个纠偏正向的过程。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给自己留出空间,反思工作得失和自身不足,有针对性地强弱项、补短板,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要常怀忧患意识,不断自我反思、自我优化、自我激励、自我完善,在复杂的局势和时代的浪潮中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从而弥不足、强自身,明方向、创新绩。
吃一堑长一智。石匠师傅打石磨时,石坯吃一钎,即长一齿。后来引申为“吃一堑长一智”,意指经历一次挫折,便从中汲取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人生经历挫折失败那是常有的事,关键要看你是否把挫折和失败转化为自己的经验,真正变得成熟和强大。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领导干部经历挫折在所难免,只有认真总结反思,深刻汲取教训,才能不断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挫折是最好的老师。***同志曾说:“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挫折让人疼痛、让人难受,也让人记忆犹新。虽然令人生厌,人们都对它避之唯恐不及,但也只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才能从这个最好的老师身上学到经验,变得强大、变得睿智。挫折教会我们审视自我、发现不足,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素质短板,及时发现工作的瓶颈;教会我们不断提升领导力,果断决策、从容应对,把自己锻炼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带头人。汲取教训要靠反躬自省。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挫折让人看到失误失败,能不能变成自己的教训经验,还得靠自己。由“堑”到“智”的转化,是通过总结实现的,总结是这种转化的认识之桥,没有这座桥,“堑”就无法转化为“智”。面对挫折不能讳疾忌医,要不断查找原因、反思总结,将外在的失败内化为自身的才智。要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大风大浪中学游泳,将经验和教训推广到其他问题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把握规律,预判可能要发生的困难和挫折,提高工作的前瞻性、统筹性、实效性。
人生不需后悔,但总结必不可少。人生走过的,都是别样的美,结局谁也无法估量,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因此不需要后悔。但是,过去的一切并不代表都无足轻重,需要随时总结反思:选择对不对?有没有问题?下一次如何选择?人生不后悔,是告诉我们不要纠结过往,努力过了就对得起自己,而不是无所谓地混世。学会了总结反思,人生才能从不需后悔,变为不会后悔。人生是单行道,世上无后悔药。人生就是单行道,不管走得好与不好、对或不对,每一天都无法返程;人生就是现场直播,一分一秒都既不能提前彩排,更不能倒带重放,一旦拉开序幕,无论多么怯场,无论演好演砸,都只能一直演下去,无法再重来一次。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领导干部的人生不完全是个人的事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要拥有强大的内心,不能时时活在后悔中,要谨言慎行,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路。大总结大收获,小总结小收获,不总结没收获。总结反思是一种能力,也是不断提升领导能力和魅力的大智慧。善于总结者,能够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的、深刻的理性认识,最终指导实践、取得实效。要客观公正地分析、总结自己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形成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以增强斗志和信心;要把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把务虚与务实相结合,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时革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做到知行合一、学用相长,在不断地总结反思中提升能力素质。
善于从别人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别人已经犯过的错误,我们要学会汲取教训,不必每一样错误都要自己犯过之后才总结,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很多时候,犯了错误可能就无法挽回,聪明的人能从自身错误中汲取教训,拥有大智慧的人更善于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从一开始就避免错误发生。为官从政,有时候容错率很低,要善于用别人“亡羊”之教训,“补”自己工作之漏洞,提前发现问题,避免悲剧发生。他人之事,我事之师。牛顿曾经说:“我之所以发现万有引力,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善于汲取别人错误的人也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考虑问题,将别人的错误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将别人的教训升华为自己的智慧,省略掉试错的过程。汉朝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采用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唐朝吸取隋朝穷兵黩武的教训,开始推崇文教;我们党汲取苏联解体的教训,众志成城、励精图治,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历史的发展,就是把别人的教训当财富,并充实到自己的经验宝库中。要少犯错误,至少不犯大错误。我们从别人的错误中汲取教训,根本目的就是少犯错误,至少不犯大错误。陈云同志在《怎样才能少犯错误》中指出,人都会犯错误,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和他人的不同意见。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那就是思考问题、遇事决策时,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深沉的忧患意识,踱踱方步,避免犯战略性、方向性的大错误。作为领导干部,一旦犯错,影响和后果与普通群众不可同日而语。稳当胜于冒失。坚持稳当,多几分理智、谨慎,少几分急躁、冒失,也就会避免或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工作前要梳理,工作后要整理。梳理整理都是一种工作方法,掌握了方法,就能让工作有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革命战争年代,***同志总是在做好充分准备后才作出决策,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制敌,最后还要整理收获,他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我就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工作前梳理就是谋划工作,在开展工作前认真研究,搞清楚来龙去脉,定出目标、制定计划、细化措施,打有准备的仗。工作后整理就是回顾总结,及时“回头看”,检视任务有无遗漏、质量是否达标、目标是否完成,整理做法成效,形成自己的经验,为下步工作高质量开展打下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事先做好计划或准备,不论从事什么工作,事先有准备,就有成功的可能性,不然就有失败的必然性。如果缺乏计划性和预见性,势必会陷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无章可循,或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务主义。要长计划、短安排,在做决策前,制定高低适当、具有可操作性的计划,事先有准备,遇事才能胸有成竹,不慌不乱。要提前预知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从细微的信息中抓住带有倾向性的全局发展问题,才能防微杜渐、有的放矢,引导工作向预定方向发展。在整理中发现“宝藏”。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注意收集整理,《论语》就是由孔子的弟子将孔子的话语、文字和事迹收集整理而成。领导工作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在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时,只有养成梳理、整理的好习惯,才能心里有数、胸中有谱。缺乏整理和总结,工作成果将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难以为下步工作提供决策依据。要提升归纳概括的基本功,分门别类处理好每一项工作,提炼出开展不同工作所要使用的不同方法,快速找到诀窍,提升工作效率;要注重把工作中的独到之处、创新之处、不足之处记录下来,通过全面回顾、整理、比对、分析,更加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提升为理性认识,使工作方法不断优化成熟。
失败乃成功之母,总结乃成功之父。马克思曾说:“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在人生旅途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许多坎坷和挫折,没有人会从来不输。事实上,失败是正常的,所有渴望成功的人都必须做好随时迎接失败的准备。当然,迎接失败也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而是要找准原因、汲取教训、加以改进,争取新的成功;即便是一时成功了,也不能太得意,还必须及时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样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人不善于总结,那么他遭受失败后就很难再站起来,取得成功后也很难守得住,即使小有成功也只能是昙花一现。阳光总在风雨后。失败和成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失败之中往往孕育着成功的因子。我们大家都听过蜘蛛织网的故事,即使一次次被破坏,哪怕从头再来,也仍然不惧失败,坚持织网捕捉飞虫。成功之路布满荆棘,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强大者也不是永不失败,而是能够屡败屡战,始终把失败当作人生成功的基础,经得起失败的磨炼并从中奋起超越,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重新再来,从而取得最后的成功。靠总结经验吃饭。万物皆有规律,总结的过程就是摸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通过总结,可以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发现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既要及时总结归纳正面的经验,形成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以增强工作的斗志和信心;又要注重总结反面的教训,看到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避免重蹈覆辙。既要总结过去的经验,从不同时期的环境和他人的现实经历中发掘符合事物运行的客观规律,以少走弯路;又要总结新的经验,永远与时俱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
定位要跳到圈外。做人做事,找准定位才能站好位、不错位、不越位,而要想定准位,就必须找好参照物。和自己比,是纵向比,可以看清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和他人比,是横向比,可以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参照物不同,看问题的视角就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但不论哪种比法,都必须打开视野、提高站位,从现有的圈子和认识中跳脱出来,既认清自己,又了解别人,这样才能看得更准确、更到位。跳出自身看自身。完全看清自己,不太容易,经常是“自己脸上的黑自己看不到”。只有学会跳出自身看自身,立足自己看自己,善于从旁观者、第三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衡量自己,切实找准自己的长处与短板,才能把自己看得更明白、走得更顺畅。提高两三个层次看问题。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看得清,这是基本常识。领导工作有其自身特殊性,思考问题、谋划工作的站位高低,直接决定着本部门本地方的工作定位、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如果没有一定的眼界和大局观念,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目光短浅,就会一叶障目,工作也很难取得主动权。既要立足自身岗位履职尽责,又要自觉站在更高的层次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还要善于多角度、全方位审视复杂多变的外在世界,知形识势,找准前进的方向。
历史方位是制定行动纲领的依据。历史方位是客观事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前进方向和所处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历史方位的正确把握是我们党走向成功的重要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发展上既有高歌猛进的时期,也有走弯路的时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历史方位的认识正确与否。任何事业,认清所处的历史方位,是确保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举措切合国情实际、发展阶段的关键,是制定行动纲领、完善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也是决定发展成败的根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就是把握“实事”,认清中国发展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这是我们确定发展理念、探索发展方式、决定发展策略的基础。历史方位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在重大问题上实行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一系列的调整和转变。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既不落后于时代,也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用“奋斗”标注新时代坐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做超越发展阶段的事情,并不是要墨守成规、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好。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要抓住时代机遇,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增强敢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勇气和胆量,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始终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长盛不衰,不断从胜利走向辉煌,答好“时代答卷”。
用历史的眼光处理历史问题。历史问题常常也被称作“老大难”或“棘手问题”,是在以往的工作中因各种因素制约而未能及时解决的敏感问题,这些问题年久日长、错综复杂,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历史问题客观存在,回避不了,也躲不掉,处理得当,可减轻负担、消除隐患,促进团结稳定;处理不当,则可能引爆矛盾,集中爆发,影响和谐稳定。处理历史问题,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应该是把具体的问题放到历史的全过程中去考察、了解、分析,这样才能把问题看得更深、更远、更透,解决起来也才更容易一些。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从来就有的,都是一定时代背景和具体环境的产物,虽然其表现形式和侧重点会所有不同,但都蕴含着事物发展的规律。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分析,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条件下去分析,而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如果一味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或是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那是不公道,也是不客观的。培养历史思维,锤炼历史眼光。历史眼光就是将事物和现象放到历史长河中来考察,从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中来总结。历史眼光是领导干部思想水平、思维水平,特别是认识事物、分析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牢固树立长远眼光和历史思维,知道从哪里来、现在所处的历史方位、要往哪个方向走,对未来有全面客观的分析和预测。要消除“新官不理旧账”的推诿心理和“不要没事找事”的怕事心理,不计较一时一事的得失,以向前看的视野和格局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防止旧的历史问题演变成新问题。当然,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解决得十分完美,有些事只有经过更长时间才能充分理解和作出评价。
纪念是为了不忘却。历史是过去的现实。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过去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记住光辉历史,可以增强自信,让我们挺起胸膛、昂首前行;铭记屈辱历史,可以保持警惕,让我们不断增强危机意识、负重前行。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对一切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和时间节点,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总书记指出,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忘记过去的血泪荣耀,就会背叛肩上的责任使命;忘记过去的经验智慧,就会背叛自有的文明意识;忘记过去的传统价值,就会背叛民族的精神家园。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未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历史已经发生、成为过去,无法改变;但未来却仍然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只有不忘过去、立足当下,才有可能创造未来、赢得未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尊重英雄、缅怀英雄,善于通过纪念日、公祭日等,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家国情怀,让爱国主义成为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柱。要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经验、意志和力量等一切有利于强筋壮骨的精神养分,一路向前、不断强大。
牢记历史,才能看清未来。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欲想治国,必先懂史。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同志认为,读史是智慧的事。***总书记也指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回顾党的发展历程,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地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开天辟地的革命史、奋发图强的建设史、波澜壮阔的改革史,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其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党在近百年历史进程中的探索和努力、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历史借鉴,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有益启示,为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提供重要支撑,有助于不断开阔我们的眼界和胸襟,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水平,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善于从党史国史中汲取营养。要深入学习社会发展史,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认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切实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进。要深入学习中国近代史,了解近代中国所经历的屈辱历史,深刻汲取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欺负的教训,增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要深入学习党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好公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奋力走好新的长征路。
不断自我完善才是好领导。***总书记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我们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勇于自我革命,善于自我完善。对一个政党来说是这样,对个人也如此,就像身子弱了要进补、免疫力降了要加强,成长成熟也需要不断自我完善。优秀的人总能够持续地以更高的标准来完善自己。从事领导工作更应如此,不管有多大本事,取得多大成绩,都必须时刻检视反思自己,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让自己不断从优秀转向卓越,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干部,也才能带出一批好干部。人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经历了这个过程,个体才会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当今世界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对每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视而不见、止步不前,或是讳疾忌医、不管不顾,那就必然被时代所淘汰。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官升并非水平就涨,权重并非本领就强,只有持之以恒完善自我,才能紧跟时代脚步,胜任领导工作。先自我完善才能完善他人。自我完善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就是要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缺点问题并及时改正解决。领导者不仅要管理好自己,还要管理好他人,但首先是要率先垂范。要主动充实和提高自己,不断拓宽视野、提升格局,在自我革命、主动求变中经受锻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水平、道德素养、社会管理水平、个人魅力等“硬实力”和“软实力”,增强一往无前的闯劲、不畏艰难的拼劲和创优争先的干劲,不断成长、成熟、成才,真正做到以上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