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昨日报上的报导如下——
佛光山的佛化事业,除了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外,更以佛教成为海峡两岸的交流的最好沟通桥梁。
一九八八年,星云大师在美国洛杉矶西来寺所举办的第十六届世界佛教徒友谊会,为海峡两岸佛教会巧妙定名,使两岸具代表性的佛教团体终于创纪录地坐在同一个会议厅里。此举让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八十几个佛教团体代表一致称道为:比奥运模式更具意义的“星云模式”,如此的诚意和具体效果,使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具函邀请大师造访中国大陆,从此跨出两岸交流的一大步。
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大师率“国际佛教促进会弘法探亲团”踏上神州,吹起了一阵“星云旋风”,也为两岸关系投下问路石。
此团成员包括学术顾问傅伟勋、唐德刚及作家、记者等七十多人。行程东自上海,西到敦煌,北至北京,南抵成都。期间大师应邀为北大、清华、人民大学讲演,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佛学院、现代文学馆、北京中国文化书院座谈。一路上不断布施结缘,赠出数百套《佛光大辞典》《佛光大藏经》及个人著作;捐赠聋哑学校交通车与医院救护车、提供奖学金等。一趟大陆之行,不仅提升中国佛教的士气,促进佛教文化、学术研究的交流,更超越海峡两岸的政治现实,使得北京知识界回响频频,间接促使三十名博、硕士皈依佛教。名作家白桦更以《芬芳的馈赠》为文,感念大师这一大陆行,给中国大陆的正面影响。
此后,佛光山与大陆在学术方面交流,继续有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于一九九〇年八月主办“大理佛教文化考察团”,为首次主动探访之举;派依淳、依呈法师于一九九〇年十月八日参加敦煌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一九九三年四月三日,邀敦煌科学研究员宁强至佛光山讲演;一九九三年五月二日,招待上海复旦大学姜义华教授参观文化事业;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六日,中国人民、北大、南开、吉林等大学二十多名教授学者至佛光山与大师座谈;此后陆续有大陆学者来佛光山访问。
在文化方面,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八日“敦煌古展”在佛光山开幕,造成台海轰动,不仅有***先生、郝柏村先生、高雄市长吴**等多人参观,各地中小学教师也来研习,“中视”“绕着地球跑”节目特别录影报导,总计有十多万人参观,确实达到大师所言:增进了两岸文化交流,带动佛教发展,提供彼此观摩进步的机会。尔后,大陆名画家范曾、李可染夫人、北京博物馆前副馆长于坚、大陆作家访问团舒乙、邓友梅等、新华社副总编朱承修等八位记者……都相继至佛光山交换心得。北京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节目还特地上佛光山拍摄,并深受“万人上灯法会”的场面所感动。这些学者们纷纷表示,对佛光山融和现代与传统的宗风,感受良深。
除了学术、文化、艺术,佛光山还与大陆学者合作出版《佛教百问系列丛书》《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精选白话版》一百余册,并将获得金鼎奖的《佛光大辞典》七巨册以不收版权费的方式,交由中国佛教协会在大陆发行。佛光山出版的《普门》杂志、《觉世》月刊,在大陆均拥有相当的读者。佛光文学奖、《传灯》征文比赛,皆有不少大陆人士参加并获奖。
在武汉,佛光山还有一所大学。一九九一年,大陆的华东、华中大水灾,去年的唐山地震,佛光山、佛光会皆发起全世界信徒会员捐款赈济……点点滴滴,不胜枚举。佛光山的法水甘露,已使大陆人民对佛法越来越有信心了。
归纳出佛光山推动人间佛教的具体贡献有十二项:
1.世界佛教人口增加。
2.青年学佛风气日盛。
3.在家弟子弘扬佛法。
4.传播媒体重视佛教。
5.佛教文物广泛流通。
6.佛教梵呗受到重视。
7.佛光会蓬勃发展。
8.教育学界肯定佛教。
9.政党人物实践佛教。
10.演艺人员皈依佛教。
11.世界佛学会考成绩辉煌。
12.弘法布教跨国越洲。
从古至今,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我们很少见到一个宗教团体在短短三十年间,能够有这样一个全方位的成长,对于国家社会人类,又是这样无远弗届全方位的关怀。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只要你立下如星云大师一般恒久不变的大愿、大力、大慈悲,就能够坚持下去。因为有太多事情要成就,因为有太多人类众生要关心,“心甘情愿”的,从最初的“眼观四面,耳听八方”,进而“皆大欢喜”地开发出千手千眼的境界。
佛光山能够成为今天这样一个有传承、有制度,具有多样教化功能,又有独特风格的道场,岂是偶然?亲耳听到今年七十岁的星云大师豪气干云地说:“我每天忙于弘法度众,课徒著作,深感时间不够用,所以最近倡导‘人生三百岁’。”
“我十二岁出家,今年已七十岁,这期间不曾放过假,也不知放假是何滋味。二十岁任白塔小学校长起,再过十年,就八十岁,这期间我就工作了六十年。这六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每天的工作量,可以抵得过五个人,这样算起来,我的寿命就有三百岁了。”
“一个人如果怕做事,偷懒,如何会有成就?已出家,要将身心都奉献给芸芸众生及常住,应尽心尽力去工作,人之会起烦恼心不安,都是因为不懂得用功,时间太多所致,所以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真是愧煞娑婆众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