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星云日记.41,生死一如 五月 十四日 星期二

后天,五月十六日就是佛光山开山三十周年纪念日,长达一年的系列庆祝活动,也将在后天正式展开。三十年来佛光山到底做了些什么?如何认识佛光山?在“《中国时报》”、《联合报》等报章上,有篇报导可以说明——

什么是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这是多么亲切而又现代的新理念。

人间佛教:紧紧抓住了现代人的文明渴望——既要幸福美满富贵,又要精神的开展与升华。

人间佛教:即挖掘了人们的青春活力,又释放了内心的智慧与慈悲。

无论你是政农工商,还是影视传播;是学术文化,还是自由事业;是男女老少,乃至动物、植物,顿时之间,纷纷在这人间的舞台涌现……

究竟,什么是人间佛教呢?大师说:

人间佛教,既不是新发明出来的,也不是新创造出来的。远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印度,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三十五岁成佛之后,他沿着恒河流域走遍十六个王国,每日说法不倦,所教化的对象包括:国王大臣、贩夫走卒、学者专家,乃至妓女盗贼。

佛陀出生在人间,出家在人间,修道、弘法、度化众生、成道、涅槃,都在人间,这说明了:佛陀,他是人间的佛陀,而佛陀的教法,就是“人间佛教”。

佛光山所提倡的人间佛教,乃遵循佛陀的本怀,以合理的经济生活,重视家庭和谐,开创幸福人生的理念,把佛法落实在人间,融入于生活,进一步开发内心能源的佛法教化。

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曾经提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主张,近代又有太虚大师提出“人成即佛成”的方向,佛光山星云大师则以具体的行动落实了上述的理念。那就是:不需离开世间另外去找寻修行的方法,在现实的人间,在当下的生活中,除了讲经弘法是修行,举凡:服务大众、福国利民、五戒十善、正见正信以及布施结缘、慈悲喜舍、四弘誓愿、三皈五戒都是修行。

更近一点的说明:行住坐卧、瞬目扬眉、起心动念,无一不是修行。

星云大师为佛光山订定的工作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更是进一步的从自身的修行,扩大到菩萨道的利益他人。所以——

人间的佛陀,不会舍弃任何一位众生;

人间的佛教,不会否定任何一种善法。

人间佛教所重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现实生活的美满。

人间好的生活,就从道德思想的净化、心灵的升华开始,所谓“心净则国土净”,心灵净化了,乱相的世界,就能转化成和平的世界。

回顾三十年前,佛光山星云大师早已前瞻到世界的潮流,首先提出“人间佛教”的宗风,当时不仅不为人认同,甚至受到各种排斥、讥讽。到了三十年后的今天,台湾佛教界纷纷加紧步伐,也提倡“人间佛教”,甚至从亚洲到欧、美、澳、非各洲,凡有佛教的地方,都慢慢觉醒,一致响应“人间佛教”。无形中,“人间佛教”就成了“现代”、“文明”、“进步”、“实用”的代名词。

“平等”是民主自由国家努力以赴的目标,但是很少人知道,释迦牟尼佛远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已经发出“众生佛性平等”的宣言,而佛光山可说是最能实践“平等”教义的僧团。

由于自古以来的寺院僧团多半僻居山林,以致不能充分发挥佛陀慈悲济世的本怀,有鉴于此,星云大师率领弟子走入社会,办理多种佛教事业,度人无数,就例如:佛光山首创云水医院,出家人亲自率领医师、护士将医药送到穷乡僻壤,并且为老病患者清理环境;提倡将道场寺院建于十字街头,便利大众,更于各个乡镇设立布教所,方便信众前往听经礼佛。一九七五年开始,佛教传统的大座讲经活动步入殿堂,座无虚席,星云大师目睹后到的听众无法入座,索性邀请他们一齐坐在台上,此举让信众们感到无比温馨。

多年来,星云大师一直提倡“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常住,功德归于檀那”。这可不是一句口号而已,每当法会人多时,大师总是率先将自己的寮房让出来给信众休憩,功德主会期间,高呈毅先生就曾经在他的房间安榻数日,自此感念不已。最了不起的是,他突破窠臼,以制度来保障缁素二众平等的权益。凡是入室的在家弟子,男众称为“净士”,女众称为“师姑”,大师不但手拟规章,让他们与出家弟子拥有一样的权益,更明仃“佛光山宗务委员会”必定要有在家徒众参与其中,共同开会拟定各种决策。

大师退位以后更将全副精神放在信众身上,一九九二年起,他在全球遍设佛光会,并且极力推行“檀讲师”制度,成立各种讲习会,让信众能从弟子晋升到讲师,从而拥有更多的空间提升自我,奉献佛教服务大众。

佛光山寺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对于佛教国际化的追求,不遗余力,除了成立国际佛光会外,还有国际佛教促进会,该会的工作包括国际间各教会、教派、教团的联系,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发展,加上编译书刊、承办国际会议,以及一年五百余位国外重要贵宾的接待。

在海外创建道场,备极艰辛,佛光山寺目前在海外十九个国家共设有六十三座道场,其中,在美国洛杉矶的西来寺,还被誉为“西半球第一大佛寺”、“西方的紫禁城”,澳洲的南天寺,则是“南半球的第一大佛寺”,南华寺为“非洲第一大佛寺”。

佛光山寺并且和亚洲二所具有代表性的佛寺缔盟为“兄弟寺”,其一是韩国的通度寺,另一所是泰国的法身寺。佛光山创办的普门中学,也和美国、韩国结盟,另外在香港、马来西亚、南非设立佛学院,在美国、中国大陆创设大学。

佛光山还举办过世界佛教史上首次的“显密融合学术会议”,有来自世界十九个国家地区宗派领袖与高僧参加,另外承办过二次“世界佛教徒友谊会”、“世界佛教青年学术会议”等国际性重要会议。

世界佛学会考,是佛光山寺推动国际弘法活动的重要里程碑,六年来,全世界总报考人数从当年的一万余人跃升至去年的一百万人,预估今年的世界佛学会考,至少有二百万人参加。这项数字,足以列入世界金氏纪录。

为了推动佛教国际化,星云大师风尘仆仆,不但成了空中飞人,奔驰于世界各国,还饱受舟车劳顿,泰北、印度、南非等偏远地区,以及先进的国家,都有他的踪迹。

三十年来,大师在海外弘法超过一千场,并有一百万人以上海内外信徒皈依在他的座下,今年在马来西亚的一场演讲,听众就高达八万人,而香港红磡体育场每年六万人次的演讲会,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弘法活动。

除了佛教的国际化,大师特别重视各种宗教的交流,佛光山去年就曾经和天主教合办过世界性的“佛教与天主教对谈”,罗马教廷还派出枢机主教安泽霖与会。

推动佛教的国际化,让世界政坛以及文坛巨擘赞誉有加,例如美国的副总统高尔、苏联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忍尼辛等都曾经到过佛光山寺或美国西来寺拜访。

为了让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大师举重若轻,以“忙”为乐,身忙心不忙的步步生莲花,一双僧鞋踏遍了全球各角落。

星云大师自佛光山住持退位以后,不但没有清闲下来,反而加倍的忙碌起来。因为前面的二十年,佛光山已经率先改变佛教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功能,走向城市,深入社会,关怀群众,超越国界,弘化全球。

一九九〇年,“中华佛光协会”首先在台湾筹组,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假台北“国父纪念馆”召开成立大会。到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成立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来自五大洲三十个国家、五十一个地区的代表四千余人参加。大会由星云大师主持,美国布希总统、***先生等均派代表传达祝贺。会上大师发表了“欢喜与融和”的主题演说,指出佛陀的“以宇宙为心”是佛光会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因此不分地域、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也不分阶级。

国际佛光会根据宇宙心的基础,发扬如来的精神,是以世界观弘扬佛法,以人间性落实生活,慈悲心普利群生,以正觉智辫别邪正。大会并议定每年五月十六日为“国际佛光日”。

国际佛光会鼓励研究佛学,护持文教事业,举办社会服务,发展佛教教育,推动国际弘法。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七日在台湾举行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有来自世界五大洲七十多个国家地区代表两万多人出席。大师提出“同体与共生”的理念,将慈悲、平等、融和、包容实践在日常生活中。一九九四年大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盛况如前。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五日在澳洲雪梨举办的第三届国际佛光会会员代表大会中,“尊重与包容”的大会主题延续一年,为任重道远的佛光人规划出尊重生命,重视人间,放眼未来,前瞻真理的方向。

今年将在巴黎举行的大会,大师有鉴于全球社会动荡不安,乱象横生,为佛光会树立“慈育更新”的共识,认为只有慈悲的力量才能对目前乱象充斤的世界重新孕育更新。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