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前往埔里灵岩山寺,参加三坛大戒法会中的二坛请戒及忏摩仪式。
每次到灵岩山寺,妙老总是会到我的住处看单,今天我抢先一步,到他的寮房拜访,并和他约法三章,今后彼此要“不来不去”,省掉这些客套。
妙莲长老提倡的是净土法门,在其寺院四周,都可以看到他对信众开示的法语,如——
◎念佛就像是在造佛:一声接一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念,就是一斧一凿的刻,不停的刻,把心刻成一尊阿弥陀佛来。
◎修净土法门的原则,就是要持戒、要念佛,持戒才能老实念佛,老实念佛才能守戒清净,一只脚走不了路,一只翅膀飞不起来,都是有连带关系,相互助长。
◎想健康,心性要安静;心性不安静就是一个病根。心有病,身就不会健康;身有病,心也不会安宁。身心互相协助也互相残害,但你要协助,万不可残害,要自求多福。
◎三宝不能没有信众,没有信众,佛法就没人护持;信众也不能没有三宝,没有三宝就没有师父,没有僧众,那法身慧命如何长养?所以在家、出家是互相依存、互为需要的。犹如儿女需依父母教养,父母更需要儿女孝敬。
◎有人才,国家一定强;有僧才,佛教必定兴隆。人才要训练,僧才要修持,如何训练修持?为师者要慈悲培养,徒弟者则要依教奉行。
◎想要面相好,不必花钱整容,只要修忍辱波罗蜜,见人就微笑,微笑的供养就会得到对方好相视我。看人家作好事能欢喜赞叹,相马上就会好看;妒忌人家好事,心生嗔恨,相马上即成恶鬼。供养佛菩萨的像,这也是修相好端正的最好因。也不能有坏性子,坏性子害人,怎么会相好?宽宏大量,相才会好。
◎印光祖师自称“常惭愧僧”,就是要常常生惭愧;我们一念忘了惭愧、懈怠,种种不良习气就来,真可怕,要常怀惭愧。
◎人要能在团体中受训练,否则孤陋寡闻无智,容易懈怠不会进步。就算是有善根的人,环境太自由了也易堕落,下根的人能守规则,住在好道场,都会改变下劣习气转成中、上根。所以想修道绝对要安住道场、亲近良师、依伴好友才有成就,慎勿依自烦恼而动,要自降心魔,自求安乐,自成人,自成佛。
◎修行用功要能动能静,若只爱静怕动,则如何能在动中作大佛事,普度众生?若只好动畏静,则如何能入寂静三昧、求定慧解脱本?静的时候不嫌寂寞,正好自修加功德;动的时候不嫌烦躁,正好利他求福慧。
◎依佛法修,举步动念都含藏无量的好处,所谓好处就是能令你消业障、得福慧、度生顺利,最后与一切众生同等离苦得乐,究竟圆满佛果。这种好处哪里找?只有在佛门才有。
◎想要千人头上走,先在万人脚下行。想在世间做个完美的人,先要经一番相当的学习磨炼。木头想做成器具,也要经千刀万斧地凿刨;若想刻成佛像更要施精细之工,不经刻磨永远是个木头。木头做成器具只能供人使用,雕出佛像来就受千万人礼拜。所受的苦不同,得到的代价自然也不一样,你要勇敢接受磨炼,这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得菩萨苦,方能成佛道。
◎我们做事情总想要得大利益,那心就要发得充足,要精进无畏,不要太爱惜这身体,此臭皮囊生来就懒惰,怕勤好放逸,无始以来身口所造的恶业太多了;要好好礼佛求忏悔,使身心清净,还要多修苦行、行菩萨道,令它转成有大用,能圆满福慧,加被众生。
◎别人有好的事情,我就心生欢喜赞叹,希望他好事能成就,别人不好的事情,总要代他念佛回向,希望他坏事做不成,这是保育你的善良心,长养阴德,否则万事不关心,变成阴沉。
◎不怕你业障深重,但怕你不忏悔。洗浴,身即清净;忏悔,心即安乐。千年暗室,一灯照明。所以古云:天大的罪业,禁不起一个“悔”字,但自今后,必须要改进行为,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吃亏、让步,眼前看是输了,但是最后的胜利、最后的安乐还是你。这种大利益你不要?要恭送别人?请学一分“傻”,培三分“德”。那你就是胜利家、大赢家了。
◎别人对你不高兴,要检讨、力戒,切勿怨人;别人对你恭敬,要真诚反省何德何能,切勿自傲骄慢,我们虽无福慧利益人,但不能不努力增进德业以利将来。
◎我们有这个身体来用功,都是父母所赐,不能忘本,不能没良心,父母健在者,要回向他们增福寿;父母过去者,要回向他们生西方。这是学佛者最重要的孝道,世间孝道哪里有如此的伟大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