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创立于1976年,对于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1)pc互联网时代:苹果对于将图形用户界面和鼠标操纵电脑推广至大众市场作出了贡献。苹果在1983年推出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个人电脑——apple lisa。apple lisa是全球第一个采用了图形用户界面(gui)和鼠标的个人电脑,用户可以使用鼠标来操纵屏幕上的图标以选择命令、调用文件、启动程序或执行其他任务。相比于早期计算机使用的命令行界面,gui更加直观,用户不需要学习复杂的代码也可以操作计算机。得益于gui的普及使用,个人电脑的大众化得以实现。
(2)移动互联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苹果推出的iphone普及了智能手机和触摸屏技术,并且将触屏式智能手机变成了市场主流产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智能手机接入网络,而不是使用功能手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不再需要依靠pc端来接入网络,智能手机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网络。
纵观苹果在元宇宙中的布局,我们认为,其布局早,且多集中于技术、软件及内容端,主要可分为以下三条主线:
(1)技术端:从2010年起布局,主要涉及底层技术。据智慧芽dicsovery数据库显示,早在2010年,苹果收购瑞典面部识别技术公司polar rose启动vr布局;2013年,其收购了3d感应与动作捕捉技术公司primesense;2015年,其收购了面部动作捕捉技术公司faceshift以及增强现实初创公司metaio;2016年,其收购了面部表情ai分析公司emotient;2017年,其收购了混合现实技术提供商vrvana。
苹果的vr/ar专利不断增加。在技术储备方面,苹果早在二十年前就有vr相关的专利布局,主要的专利申请集中在近10年。据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资料,截至2021年11月,苹果及其关联公司在全球126个国家/地区中,共有5056件与“ar”“vr”直接相关的已公开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97%。从2017年起,苹果在这一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陡然上升,且此后年专利申请量均维持在600件以上
(2)软件端:推出ar kit和app clips,布局ar领域。开发者能够利用ar kit创建ar应用程序,至于app clips,它本身就包含ar的属性,未来能够让用户在现实世界中更容易、快捷地接入元宇宙世界。
(3)内容端:不断收购内容公司,完善vr/ar产业链。苹果收购了vr/ar直播企业next vr以及虚拟现实初创公司spaces,并在appletv+流媒体视频服务中增加vr/ar内容,不断完善vr/ ar产业链。
以下是苹果元宇宙核心四问四答。
问题1:库克不太赞同元宇宙的概念,声称苹果一直做的是ar,在科技企业纷纷蹭元宇宙热度的时候,为何苹果会拒绝“蹭热度”?
回答:(1)最重要的一点,元宇宙是去中心化的模式,而苹果是中心化的模式,所以元宇宙与苹果的商业模式相悖,未来能否与目前已有的苹果生态链相兼容还不得而知。其实苹果一直都在大力发展vr/ar技术,只不过不愿意提元宇宙这个概念。
(2)没有经过明确的认证之前,苹果没有必要让公司出现一个如此大的转型,苹果目前来看在全球的手机等硬件产品的销量依旧遥遥领先,不同于facebook遇到流量增长瓶颈的境况,这也是其避而不谈元宇宙的原因之一。(3)从2020年财报可以看出,手机销售对苹果营收贡献极为突出,元宇宙时代的到来也许会伴随着新入口的到来,有一定可能挤占或替代用户对手机的需求,而与苹果公司的营收结构不同,facebook等疯狂追捧元宇宙的公司,其更多的是希望用其元宇宙概念下头显等硬件产品在未来取代用户对手机的需求,抢占苹果的份额。(4)苹果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公司,对很多事物有着独到的理解,它要么不做,要么就做最好、最特别的,所以不排除苹果在等待一个厚积薄发的机会。比如当各大手机厂商都在堆砌相机参数的时候,苹果却坚持着自己对手机相机体验上独特的理解,一直保持1200万像素而更加注重手机相机使用过程中的整体体验。也许在面对元宇宙这一话题时,苹果不愿在新互联网形态未出现时和相关技术未完全成熟之时,一味地追求元宇宙概念而削弱了用户在其产品上的整体体验。
问题2:显然,meta、微软在元宇宙的布局都早于苹果,已经具备了硬件产品+软件平台+应用的布局,苹果2022年才发售ar头显,显然已经落后一步。苹果的独特优势有哪些?meta微软和苹果这三家公司在元宇宙有竞争关系吗(社交、软件平台和硬件),各自优势在哪里?
回答:(1)苹果的优势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芯片优势。苹果具有优秀的cpu芯片研发能力,在目前的手机cpu芯片性能天梯图中,苹果的a15芯片排名最高。
用户体验和对开发者的吸引力。苹果对用户体验的重视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另外,高用户体验意味着对开发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够给开发者带来更多的收入,能够吸引更多的开发者。
品牌影响力和用户黏性。根据一项网上调研,相较于facebook的vr设备,美国用户更愿意购买苹果的vr设备,苹果和华为一样,品牌影响力广,用户基数大,用户黏性强。
软硬件结合,打造生态圈的能力。在元宇宙发展过程中,软硬件本身也结合得越来越紧密。苹果的软硬件产品整合能力非常突出,引领了软硬件整合的趋势潮流,打造了一个苹果生态圈。
(2)facebook的优势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vr设备。oculus在全球vr领域占有率达75%,facebook掌握了最大份额的元宇宙接口市场。
内容。facebook的元宇宙内容侧注重于娱乐、教育等消费领域,近期不断横向扩展内容侧,未来更强调沉浸式体验:(1)娱乐。应用于游戏、影视、直播等领域,更强调沉浸式体验,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比如虚拟演唱会、虚拟毕业典礼。2021年6月,facebook收购了bigbox vr和unit2 s;facebook近两年收购了5个vr游戏工作室。(2)工作和健身。2021年10月29日,发布新的horizon远程办公应用程序,应用于办公领域;
2021年10月30日,facebook全资收购vr健身应用supernatural开发工作室within。(3)工业。汽车有望成为元宇宙又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facebook与宝马等车企合作密切,未来有望往汽车领域拓展。
底层技术和基础设施。(1)视觉侧。加大3d的投入,从2d向3d转变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提升。facebook于2018年推出了3dphotos功能,并将其作为一种与朋友和家人分享图片的全新沉浸式格式。近期持续丰富虚拟体验,从2d向3d转变,升级交互形式——2021年10月29日发布应用于quest上的新渲染技术,将quest应用的性能提高70%。(2)触觉侧。研发电子皮肤和触觉手套,真正解决了虚拟世界中触感的问题。(3)连接侧。发布语音转换系统xls-r,解决元宇宙中的沟通问题;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打破垄断。(4)区块链。2019年6月,公司发布libra虚拟货币。(5)云计算基础设施。不断加大5g/云计算/边缘计算/云存储的投入,公司于2021年q3提升2021全年的资本支出预期。
用户基数。facebook在全球有超过30亿的活跃用户,facebook的全球活跃用户数超30亿,这一数字接近微信用户数(12亿)的3倍。毫无疑问,facebook是全球当之无愧的社交巨无霸。
(3)微软的优势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ar设备。微软在ar领域的占有率为28.8%,位居全球第一。
办公市场的优势。微软的元宇宙战略和facebook不同,facebook聚焦于消费领域,而微软聚焦于企业领域,这一领域能够与自己的off办公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复用。
xbox游戏平台。索尼的ps游戏平台和微软的xbox游戏平台是全球最大的两大游戏主机平台(值得一提的是,xbox在中国、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占据领先地位,而playstation于全球市场拥有84%的巨大市占率,在索尼的发源地日本更是以98.94%的压倒性优势稳坐冠军),未来微软将把xbox游戏平台加入元宇宙。
(4)三家公司之间的竞争关系
微软和facebook。预计在办公领域会有竞争,办公领域微软更有优势,社交领域和娱乐领域facebook领先。硬件方面,目前一个占据vr市场,另一个占据ar市场,无明显竞争。
苹果与facebook。预计苹果和微软在ar市场将会出现竞争。据外媒最新消息称,苹果预计于2022年发布全新产品ar头显,拟十年内取代iphone,媒体报道称,这款头盔的原型机重量为200—300克,最终的重量将降低到100—200克,这将比许多现有的ar设备要轻很多。由于设计复杂,预计这款头显在美国的售价将在1000美元左右。另外,虽然苹果还没有专门的ar设备,但其目前的手机等已经支持ar功能,其系统平台上也有不少ar应用。苹果官网称:“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ar平台,拥有数亿台支持ar的设备,以及appstore上的数千个ar应用程序。”
facebook和苹果:苹果ar头显除了支持ar功能外,可能还会支持vr功能,预计未来与facebook在vr领域也将有竞争。
问题3:苹果值得称道的就是其以iphone为核心的硬件生态闭环,封闭的生态在元宇宙还可行吗?苹果是否会因为太过保守而错失这一轮的机遇(微软错过智能手机的发展)?
回答:(1)首先,元宇宙实现完全的去中心化很难。在监管层面,元宇宙世界和现实社会一样,需要完整的货币系统、经济秩序、社会规则、管理制度、文化体系甚至法律约束,其涉及的约束边界都需要中心化组织的参与和监管,元宇宙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使得完全去中心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个伪命题;在产业布局层面,各家巨头间的竞争态势决定了其生态的相对封闭性,完全开放和去中心化很难实现。
其次,封闭的生态系统可能整体为元宇宙世界提供一部分功能,生态闭环具有安全性高和流畅度大的优点,这项技术在元宇宙的发展中也至关重要,值得借鉴。
(2)保守不等于不布局,苹果在ar和ai领域已研究多时,有望厚积薄发、后发先至:①ar方面。预计2022年发布全新产品ar头显。②ai领域。比如siri(设备本地语音识别对于ar来说是基本功能——远程调用云端造成的延迟等待是我们无法忍受的糟糕体验。语音——快速语音将是一个关键,尤其对于ar,因为你不一定总是能够用手的,而siri凝聚多年的语音识别技术积累,有望解决本地语音识别这一难题)和苹果手表辅助触摸(苹果发布手表辅助触摸功能,旨在方便使用具有马达控制挑战的手表,它只使用一只手,即戴手表的那只手臂,来驱动与手表的交互。只需一些手势——握紧、双握紧、捏和双捏,或手腕运动——通过倾斜有效地控制指针,就可以控制手表)。当我们谈论元宇宙和ar交互时,手势将是一种重要的交互方法。声音有助于近距离的周边场景,但是当你处于需要专注的场景时,你会希望直接交互。这些手势在本质上是初级的,它们只是开始。其他体验(hololens、oculus)是由视频跟踪驱动的,但是苹果公司已经在用户的手腕上安装了一个设备——手表,它可以做手势,利用这一点可以实现手机/手表/ar眼镜的连接。
(3)保守可能意味着在等待一条更容易成功的道路:类比苹果入局手机市场,后发先至。
苹果的风格就是要么不做,要么做最好的,苹果公司在进入新市场时经常采取更有耐心的做法,等待一个颠覆创新的机会,那么在新市场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虽然苹果在ar/vr硬件方面“明显缺席”,回想苹果在手机领域的布局,也是直到2007年才进入智能手机市场,比诺基亚和黑莓要晚得多。
问题4.消息透露苹果有意将ar头显打造为下一代iphone;
苹果势必要围绕ar头显进行生态建设,早前苹果也布局了arkit和appclip,这些是否成为ar头显发售的铺垫,让ar头显有应用可用?未来苹果还需要补齐哪些生态短板?
回答:(1)是的,开发者能够利用ar kit创建ar应用程序。
补充:app clips和微信小程序的区别——app clips和微信小程序的存在,都是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但就开发而言,app clips和微信小程序存在方向上的差异。微信小程序是0到0.1再到1.0。开发者为提供一个服务,从头开始开发小程序,实现了0到0.1,用户用完即走了,体验很棒。但随着业务壮大,开发者在面对0.1到1.0的问题上遇到了麻烦,于是微信小程序近两年在这个问题上费了不少心思:代码包从1mb到2mb到4mb再到分包机制;小程序和app的互跳;放宽小程序和小程序的互跳;webgl的支持等等;app clips则是从1.0到0.1,是对现有app的一种改良,因此在开发上遇到的麻烦会少一些。
(2)苹果须补齐如下生态短板:
①内容端。微软和facebook近几年均收购了多家元宇宙内容公司(vr游戏、vr社交、vr健身等),苹果需要补充元宇宙内容端的短板。
②设备端。在vr设备领域facebook份额第一,ar设备领域微软第一,预计苹果即将发布的头显产品价格较高,能否在用户体验上超过facebook和微软从而强占两者的设备市场将有待观察。
③芯片。在元宇宙市场,预计苹果的芯片将同样与高通、联发科、华为、三星、紫光展锐等竞争,在目前的手机cpu芯片性能天梯图中,苹果的a15芯片排名最高,在元宇宙领域苹果能否延续这一优势不得而知。
④区块链:苹果的生态系统是中心化、封闭式的,而元宇宙的底层技术是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苹果能否应用区块链技术以及怎么应用还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