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天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自然界有她自己的运行规律,这个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她不会因为尧的仁义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暴虐而消亡。
而要知天,知道自然的运行规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荀子老师那个时代,可能弄不清楚,甚至有些糊涂,但不管从哪个角度说,有一点是已经弄清楚了:必须要尊重自然的运行规律,我不清楚你,但我敬畏你,尊重你。这个原则现在和将来都适用。有了这样的前提,时代慢慢发展,终会不断搞清楚的。即使是现在,科学昌明,我们仍然有许多搞不清楚的地方。
南北朝的知识分子代表颜之推对自然的看法,比较有典型性。
在他的认知能力里,天是各种虚气堆积而成的,地是各种实物积累而成的,太阳为所有阳刚之气的精华,月亮是阴柔之气的聚集,而星辰是宇宙万物的精华所在。他的疑问是,太阳、月亮是石头吗?石头应该是很坚固的东西,那乌鸟、白兔又如何在太阳月亮上存身呢?而且,石头在空气中又怎么样能自行运转呢?难道作为气体的星星,掉到地上忽然竟变成石头了吗?大地既然是实质的东西,按理应当是沉重结实的,但如果向下挖掘,就可挖出泉水来,这说明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那么这积水的下面又是什么东西呢?江河泉水流经千山万谷,可它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它们东流入海,可为什么又不见满溢呢?天上的银河悬在高处,为什么不落下来呢?有道是水往低处流,又为什么常升到天空呢(不升上去怎么会下雨)?
颜先生这些疑问可以说是天问,大部分问题依现在的科学观看来,已经很幼稚了。但在科学没有回答以前,真的是很让人抓破脑袋。人们看得见大自然生成的万物,却不知道生成万物的那种无形过程。
于是,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圣人的身上,认为只有圣人才能知晓自然的运行规律。其实,圣人也不能知天,只是他们会顺应自然,大概这就是他们强于普通人的地方吧。
好恶、喜怒、哀乐,这都是人的自然情感;耳、目、鼻、口,这都是人天生的感官。饮食、衣物等万物,不是人类的东西,人们却利用它来供养自己,人就在这个时候和自然发生联系了,当你顺应她,取之有度,就是福份;反之,就会成为祸害。人知道自己所能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也知道人所不能做的事和不应做的事,和天、和地,和谐相处,那么,这就是真正的知天!
流星坠落,树木发声,人们都感到恐慌。其实这也没什么,这只是天地阴阳的变化,事物中较少出现的现象而已。感到奇怪可以,惧怕它们却没有必要。管理者贤明而政治稳定,即使这些现象出现在同一个时代,也不会有什么妨害;管理者昏聩而政治险恶,即使这些现象不出现,也没有什么帮助。
所以,最能干的人在于他有所不为,不去做那些不能做和不应做的事;最聪明的人在于他有所不想,不去考虑那些不能考虑和不应考虑的事情。
既然可以知天,那么,我们就要尊重自己的努力,而不羡慕那些由上天决定的事,这样做了,你就会日益进步。
这有三个层面。
第一,遵守各种礼义。
欲望是人的本能。鱼肉五谷,美味佳肴,是用来满足人嘴巴需求的;各种香味,是用来满足人鼻子需求的;音乐是用来满足人耳朵需求的。有本能而得不到,那他就一定会去寻求。如果寻求过程中,没有限度和界限,那么就一定会产生争夺;有了争夺就一定会混乱,混乱就会导致无法收拾的局面。而礼义就是满足人的各种欲望的。
因此,礼义就像天上的星星月亮那样明亮耀眼,礼义也像万物中的珠宝那样光亮,礼义如果用在治理国家上,那么它的功绩和名声也会像那些东西那样显著。尊重礼义,就会敬重贤人,爱护人民,称王天下;老百姓遵守礼义,就会忠于职守,安分守已。
第二,礼义是治国的标志。
朝代的兴衰之间,应该有一个通用的原则去顺应它,有了通用原则,社会就不会乱。社会发生混乱,是因为这个原则的运用发生了偏差。违背了礼义,就是昏暗的年代,昏暗的年代,天下就会大乱。
第三,全面认知事物。
世界上的每一样事物都只是万物的一部分,愚昧的人认识了一种事物的一部分,就认为是整个世界,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实在无知。
荀子老师很强势地批评了好多人:老子只强调柔顺和无为,而不懂得积极有为的重要,如果按照他的办法去做,那么人人都会消极顺从;墨子主张平等相爱,却不懂得尊卑有序的道理,如果按他的办法去做,那政令就无法推行。
说白了,礼义就是为了培养我们高尚情操的。比如我们敬畏生命,就会慎重对待死亡,因为我们活着的时间远远没有死的时间长。死只能有一次,而不可能有第二次,生命不可以复生,所以对待死者一定要敬重。而祭祀之礼就是为了表达我们对祖先亲朋好友的思慕之情。
所以,礼的道理是非常深刻的。她事关我们知天,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和平相处,也事关我们在天地间的尊严。
2012年8月8日,台风海葵袭击东南沿海。台风到来的时候,我发了条微博“:由海葵想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为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大概有几种:你死,我活;它活,我死;都活都死;不死不活;半死半活。”我说的一些状态几乎都在各种程度上存在,只是地区和程度不同而已。而以目前人类的发展速度和对自然的破坏程度看,可以说是半死半活状态。真不是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