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觉悟:星云大师的心灵修行课 学会顺其自然

《老子》第二十五章有载:“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说到“自然”,自然,则和;如不自然,就会导致纷乱。古德云:“违顺相争,是为心病。”贪欲、嗔恚、愚痴、我慢、疑心、嫉妒搅动心湖,人就会烦恼愁肠,乃至误入歧途,千古遗恨。生活上的应世接物也是如此,感情若是一厢情愿,不顺自然,就不会天长地久;财富若是巧取豪夺,不顺自然,必有败坏之虞;名声若是哗众取宠,不顺自然,终将遭人唾弃;地位若是坐享其成,不顺自然,便会引起非议。

自然,则顺。过与不及,终将带来弊患。像久卧不起,久立不坐,久劳不息,久静不动等等,都会引起生理上的四大不调,人就开始患病,乃至身根朽败,与世长辞。此外,近几世纪来,人类因生产消费过多的物质,远超过微生物所能还原的程度,而破坏了自然的运作,导致目前生态系统问题重重。凡此都证明了一旦忽视自然法则,就会自食恶果。

因此,自然就像一个“圆”,好因带来善果,坏因遭致恶果,因果相续,无始无终。无量劫以来,生命在自然循环下历经千生万死。死固然是生的开端,生也是死的准备,所以生也未尝生,死也未尝死。如薪尽火传,生命之火不曾停熄;如更衣乔迁,生命的主人仍未尝改变。所以古来的高僧大德大事已明,生死一如。像达摩祖师只履西归,庞蕴居士拄锄立化,飞锡禅师倒立而亡,金山活佛沐浴往生……他们顺应自然,来去自在,随缘应化的丰姿多么的洒脱豁达!

生,是因缘生;死,是因缘灭。从圣义谛来看,无生也无死,因此禅门高僧不求了生脱死,只求明心见性。一旦开悟,泯除对待,刹那即永恒,烦恼即菩提。像沩山禅师立愿来生作一条老牯牛,赵州禅师发心舍报后到地狱去度众,他们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生死苦海在他们的眼中,有如片云点太虚,微不足道。

《易经》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然之道在永恒精进,在自利利他,所以,我们应效法天地日月滋养万物的美德,以同体的慈悲作应世的资粮,为苦难的众生作庇护的房舍;我们应学习古圣先贤的“马拉松”赛跑精神,以无限的生命作奋勇的前进,为热恼的浊世作清凉的甘露,让生命在自然的法则下绵延永续,和顺永恒。

“自然”,若以一字解释,就是“道”;“生命”,若以一字解释,就是“力”。如何是“道”?大珠慧海说:“饥来吃饭,困来眠。”药山惟俨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可见“道”与自然同在,“道”就是自然的生活。也因为如此,连大圣佛陀都责备应笑而不笑、应喜而不喜、应慈而不慈、闻恶而不改、闻善而不乐的人为“五种非人”,因为他们的行为不合乎自然。如何是“力”?信、进、念、定、慧是“力”,慈、悲、喜、舍是“力”,把慈悲给人、把欢喜给人、把光明给人,能让灯灯相照,生生不息,就是“力”。所以,自然的“道”与生命的“力”若能结合在一起,就是宇宙间的浩然正气,就是宇宙间的真如法界。

尤其身为佛教徒,更应以身作则,培福结缘,修定增慧,负起化导众生的责任。日用中能如是与“道”相符,与“力”结合,那是自然的生活与生命的佛道,则庶几无过矣!

自古以来,佛教的祖师大德在生活里悟道者不知凡几,洞山良价在瞥见河里自己的倒影时开悟、香严智闲在锄地耕种时开悟、梦窗国师在靠墙就寝时开悟、虚云和尚在捧杯喝茶时开悟……他们在悟道之后,山仍是山,水仍是水,只是山河大地与我一体,任我取用。所谓“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道,就是自家风光,不假外求。外在的大千世界、三世众生,其实就是内心的大千世界、三世众生。因此,自然也好,生命也好,其实就是真理,就是佛道,就是众生本自具有的真心佛性,就是宇宙的全体。

·佛光菜根谭·

宇宙合乎自然,就有生命;

万物合乎自然,就能成长;

世事合乎自然,就可形成;

人心合乎自然,就是善美。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