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读英文绘本到底要不要翻译
在给孩子做英文亲子阅读时需要翻译吗?有人说翻译三遍然后直接讲英文,有人说压根不用翻译。不翻译怕孩子听不懂,翻译了怕他以非习得的方式学英语。还是应该分年龄段,小童不翻译,大童翻译?那以多大为界?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我自己在给emma启蒙的时候也查过一些资料,基本上也是两方意见不一,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在我看来,两种意见都有道理,也都有局限性,我最后选择了一条中间路线:读了一小段再用中文进行一定的解释,但不是完全翻译,且要保证中文说得尽量简短。后面我会讲解具体怎么做,先说说我选择中间路线的理由。
提倡直接读英文、不加翻译的一派应该是相信“全浸泡”理论,即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让学生衣食住行全方位、全时间段只能使用英语,从而阻断母语的干扰,在短时间内形成思维习惯,达到灵活运用英语的目的。我觉得,这种方法似乎更适合学校、英语营或课外班,在这些地方即使孩子不适应语言环境也没办法,因为要想融入,甚至生存,就必须使用这门自己还远没有掌握的外语。小孩在家里则应该处于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父母应该是最能给孩子安全感的,最不会“难为”自己小孩的。
再看另一种方法,逐句完全翻译故事的方法,也并不可取。想想看,我们成人在学习英语的阶段看双语小说的时候,哪一个是看一句英文再看一句中文的?如果我们有一定英文基础,那肯定会大部分时间看英文,不懂的地方再去找对应的中文;而如果我们英文不好,看着看着看累了就会直接跳过去看中文,对吗?一句英文一句中文地读,很容易把人搞晕,也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我的方法是,读一小段英文故事之后,再用中文解释一下。这一段的长短,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英文水平和适应大段英文的能力灵活掌握,最好是有了一段完整情节,比如一段对话后,再来解释。解释也不是逐句翻译,而是把大致内容告诉孩子,必要的地方可以翻回上页指着画讲。(我认为理想状态是中文解释的量不要超过英文,可是由于英文绘本语言的简洁性以及我个人的啰嗦,导致自己经常不能达标。)
这样读绘本,有两个前提。第一,在讲故事前,把人物和故事梗概介绍一下,让孩子对故事有个大致了解。比如,讲小狗biscuit的故事前,就可以先告诉孩子,biscuit是一只puppy,他很调皮,和他的主人——一个小女孩之间,发生了很多好玩的故事。而讲frog and toad这个故事,可以告诉孩子,frog和toad是好朋友(good friends),住得不远。这些介绍可以用双语来讲,保证孩子明白人物的英文名字是什么。第二,在用英文读故事的时候,声音要尽量生动、夸张,能使用肢体语言来解读时一定要用肢体语言。比如,当小女孩对biscuit说“it's time for bed.”时,不妨用困倦的声音,再把手枕在耳旁,打个哈欠;在说“no biscuit!”的时候要坚决,加上摇头,表示出小主人的威严。
记住这两点,简要介绍人物和内容,夸张的表情和手势,就可以让孩子坚持听较长时间的英文故事而不感到厌倦。对了,还有一点,那就是我在用中文解释的时候会注意不让语气和表情的夸张度超过读英文的时候。
问题2:想给孩子讲英文故事,又担心自己口语不够好?
很多家长问我,自己不是英语专业,能不能给孩子讲英文故事?自己的发音会不会影响孩子?
我的答案是,可以读,大胆去读,完全没有必要担心。
首先,孩子对父母的声音最敏感,尤其是对母亲的声音。在孩子心目中,语言是用来和父母交流的,孩子不会去在意语音问题。就像很多家长的普通话也带口音,但孩子不会说听不懂或者说你发音不标准吧。
其次,研究发现,孩子对语言有天然的分辨和过滤能力。也就是说,孩子的语言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如果今后接触到更纯正的发音,那他很可能会把之前记忆中的不完美发音过滤掉,并进行调整。所以,不用担心听了自己的蹩脚英语,孩子以后口音会改不过来的情况。
最后,中国人学任何外语,对发音纯正太过讲究了。语言是沟通用的,任何人说话都是有口音的。家长从来不会问:“我的普通话不标准,可以教孩子说话吗?”同样,如果你的英语足够胜任欧美自由行,除了点菜、买东西还能和当地人简单聊聊天,那就完全能应对词汇量有限的儿童绘本。
问题3:怎么避免自己发音不标准影响孩子
亲子阅读可以建立起和孩子之间的情感纽带,促进孩子语言及想象力的发展。比起陪伴和阅读带来的益处,口音问题真的不算什么。
目前,很多父母也会给孩子买原版或者双语的绘本,希望通过英文绘本的阅读,一方面培养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让孩子早些接触英语,通过读绘本、听故事的方式培养语感。
不过,时常会有父母说“我怕我读得不好,孩子听不懂”或者“我不让我老公跟他讲英语,他发音太差”“怕我的发音不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不敢读”。想给孩子讲英文故事,又担心自己口语不够好,怎么办?
家长完全不用担心发音的问题,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分辨出更标准的发音。你不能只是他英文输入的唯一来源,他在其他地方听到的标准音频比你给他输入的多,他就不会受到你发音不标准的影响。
还有一次,有个家长朋友问我,如果平时给孩子读绘本是美音,但买的绘本cd是英音,这种情况怎么办?
其实,这种情况不用担心。打个比方,如果一家人里爸爸说上海话妈妈说普通话,那妈妈可能会担心孩子的普通话不标准。可是英音和美音都是正经标准的英语,没什么好担心的。至于说要不要给小朋友统一输入一种语音,我认为如果能营造出相对统一的环境那自然是最好的,但如果条件限制,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口音会跑到哪里去,孩子可能会跟从一种他听得最多的发音。
那给孩子输入英音和美音哪个好呢?这已经是好高阶的问题了。想想看,地球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中都有一半以上说的既不是英音也不是美音呢(印度音、澳大利亚音、新西兰音、南非音、新加坡音……)。一般来说,美音较平易近人,容易听懂,显得你开放友好;英音则略高冷,高贵典雅,显得你既传统又性感……啊,不对,写跑题了,我们在说小孩子,不是讲大人要选什么口音。小孩子变成大人还有好多年呢,多少外部因素都会影响他的口音,现在选定太早了。
关于读绘本的其他7个常见问题
问题1
3岁10个月的男宝宝,初次接触英文绘本,每天进行多长时间比较合适?
回答
刚刚开始接触英文绘本,20分钟差不多,尤其是3岁的宝宝中文有一定基础,所以太长时间读英文,他会不耐烦。这20分钟,也不一定要一次20分钟,可以是两次10分钟。总之,比较大的宝宝,不建议一次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讲英文绘本。另外,把英文故事时间融合到中文故事时间里,这样也是可以的。
问题2
拿到一本新绘本,第一遍的时候怎么读?是和孩子互动,问问题,还是先照着书上的内容读?
回答
一般来讲,拿到一本绘本,第一遍还是先按照书上的内容来读。孩子不大的话,不需要太多中文解释。如果孩子大一些,第一遍可以有一些中文解释,可以选择性地解释,让孩子听懂故事就行。第一遍建议一起读,如果孩子有兴趣读第二遍,第二遍的时候可以问一些问题,互动,启发他思考,等等。
问题3
3岁10个月的男宝宝,初次接触英文绘本,父母是否需要逐句翻译?
回答
我觉得,刚开始时需要逐句翻译。3岁的孩子,中文已经有一定的基础,第一遍读的时候,可以是一句英文,一句中文。第二遍的时候,可以两句英文,一句中文。每读一遍,中文解释的量就相应减少。
问题4
两岁男娃,刚开始进行英文启蒙。就算讲英文绘本他也会根据画面自己嘟囔中文。比如看到狗狗他就直接说“狗狗”。我如果坚持说“dog”就会感觉鸡同鸭讲……该怎么办呢?谢谢晓华!
回答
这种情况,就像老师面对淘气的小孩子。因为中文在他的脑海里已形成概念,英文还没有。我觉得要尽量耐心地引导他,不要他一说中文,你就纠正。你可以和他用英文互动,“yes,狗狗,it's a dog.”,把孩子引过来。要先给他一个认同,再引导。总之,两岁左右的孩子,你要求他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地听你讲绘本,按照你预想的进行,是不可能的。作为家长,要有多种应对手段,这是考验家长的时候。孩子到处乱爬,乱翻页,这些都没关系,只要他没有说他不要听,拒绝听,就都没问题。你可以一边依着他,一边巧妙地引导他到讲故事的轨迹上来。
问题5
如果去绘本馆给很多孩子读绘本,应该怎么读合适呢?
回答
这就有点像老师给小朋友上课的感觉,给很多孩子读,本身反而相对简单,因为不需要和每一个小朋友互动,只要在开场和大家互动,告诉大家要讲的故事内容。可以试着读慢一点,稍微问孩子一些问题,尽量问回答yes或no的问题。
给很多孩子读绘本,还是蛮有挑战的。维持纪律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再者,你也不知道孩子的认知水平是否一致。我建议,一开始,不要太多互动,只要能完整地把故事读完,就是你的成功。
问题6
两岁半男宝,最近刚开始接触dear zoo之类的翻翻书,发现他对动物类的还挺感兴趣,但一开口跟他读,他就没耐心了,自言自语说中文,请问应该怎么辅导?
回答
怎么样把孩子的兴趣引导过来?你也可以说中文,可以加大中文的量,让他感觉妈妈是可以和他互动的。但还是要抓住他的兴趣点,尽量把他引导到书上来。第一,可以使用双语阅读的方式;第二,也可以和他互动,回答他的问题。
问题7
15个月的男宝宝,每天读不同的绘本还是一本读好多天再换一本?
回答
我觉得,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给他一定数量的绘本,轮换着读。不是很推荐同一本绘本读好多天,因为你都不确定孩子是否感兴趣,如果一直只读一本,孩子可能会厌烦。可以一个星期两本或三本,每天在这两三本之间轮换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