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这就是社会学 §09 惯习

被大人评价为“教养好”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懂礼貌讲礼仪的孩子。一般来说,越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越会被说“教养好”。但是,无论多么有礼貌,临时改变品性的行为举止都会让人感到不协调。“教养良好”与其说是孩子的行为举止本身,不如说是其肢体呈现出的“自然性”。

法国社会学者皮埃尔·布迪厄将像“教养好”这样,在无意识中内化、身体化的倾向称为“惯习”。惯习本来是一个拉丁语词汇,指外在特征、脸色、态度、性格、性格倾向等,但是布迪厄巧妙地将这个词语用作说明人类社会化机制的概念。

小知识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主要研究教育和社会阶级。他通过惯习的概念,一方面阐明人类日常行为的规律,另一方面以把握结构和实践的统一为研究目标。

布迪厄认为,惯习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获得的,惯习的形成就像年轮的形成(从内到外)一样,它可以引导下一个习惯的形成,从而逐渐使之社会化。

例如,对幼儿而言,接受父母的教育时,不仅教育内容会发生改变,同时学习方法本身也会被内化。幼儿获得的学习方法,决定其是否能够接受将要学习的内容。布迪厄将通过家庭教育的惯习称为“第一次惯习”。他指出,从“再生产”的角度来看,社会上表现为统治关系的现象是受第一次惯习的影响。在统治者阶级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学校传播的文化价值和被赋予的期待,反之,在被统治者阶级的家庭中形成的第一次惯习,就很容易对学校传播的文化价值以及被赋予的期待产生抗拒心理,因此,第一次惯习不仅会影响人们将来的社会地位和财产,还会导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差距再次被扩大。

惯习将我们的认知和行动隐藏于水渠【1】中,因为我们的选择是重新养成惯习。布迪厄认为惯习是一种性格倾向系统,同时也是一种“体现在身体上的历史”。我们的日常行为、每个人随意做出的决定,实际上都是人类在历史上的产物。布迪厄的惯习理论超越了传统社会学二元论式【2】

,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观点。

【1】水渠:在此处为心理学术语,指某种行动模式被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

【2】二元论式:个人与社会、主体与结构,以及宏观与微观的相对理论。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