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这就是社会学 §04 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

现代社会,在街上或是在职场中穿裙子和裤子的女性非常多,但是几乎没有见到穿裙子的男性。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断言,目前裙子仍是女性的专属物品呢?其实并非如此。男性穿裙子或者类似着装的文化在世界各地都存在。“男性气质及女性气质”“男性应该是这样或者女性应该是这样的”这种共同认知,实际上是由时代和文化约定俗成的社会构筑物——现在这种想法作为“性别”一词而广为人知。但是“性”也是社会构筑物,知道这一点的人好像并不多。

关于性别的各种观点,大部分人认为性别建立在性的基础上。但是,随着以解放女性为目标的“女权主义”的出现,男性、女性的性别二分法开始受到质疑。女权主义认为女性长期处于被压迫的立场,而且在男女对立的条件下人们无法充分了解性别,必须将性别视为一个不对称的阶级秩序。例如,西蒙娜·德·波伏娃认为在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中,女性只不过是外人,女性总是处于补充男性的位置。另外,从人类性研究的立场来看,男女二分法的性别概念会压迫同性恋,强化“异性恋主义”,因而受到社会学家们强烈的批判。

小知识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法国女作家、评论家,著有《第二性》,讲述了对认真细心女性的分析及其主体性获得,引起了全世界的反响。

琼·瓦拉赫·斯科特从历史学的立场出发,将性别定义为使肉体差异抽象化的一种认知。斯科特认为,并不是性促使社会中的人们产生了性别认知,而是性别认知产生了以性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斯科特的讨论被朱迪斯·巴特勒理论化,她甚至主张所谓性就是性别。巴特勒认为,言论创造出身体,这种言论将性正当化。

正在发展的不仅仅是理论。看向现实,一方面,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性和性别的可变性这条路越走越宽;另一方面,提倡男女平等和性别自由的车也正迎面驶来。我们现在可以说是迫切需要讨论理论与现实相符合的问题。

小知识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1956—):美国思想家。巴特勒主张性的区别来源于生物学的定义,由文化的性别表现构成,因此,性规范可以根据文化的革命行为而改变。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