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天国梦魇 造反了

在洪秀全他们1850年底扯旗造反之前,广西已经纷纷扰扰,遍地烽火,四处是灾了。那几年,广西收成不好,1849年,出现大荒,饥民遍地,政府救灾乏术,社会出现大混乱。同时,由于鸦片战争的战乱,原来一直可以帮助广西的广东,也遭到很大的破坏,爱莫能助。而由战乱而大量征集的团练,战后草草裁撤,其中有不少游民,由此散在各处,趁广西秩序混乱,正好浑水摸鱼。作为第三社会的天地会会众大增,四下游食,打劫西江商旅。大股小股的匪帮,忽起忽灭,越闹越大。原来就很尖锐的土客籍矛盾,也随着局势的混乱,愈发不可收拾,冲突械斗频仍,一时间,搅得广西没有宁日。

凡是这种时候,都是民间教门大兴之时。此时再讲劫难,再讲大乱,再讲瘟疫,讲灾劫将至,谁个不信?由此,广西的拜上帝教信徒陡然增加,势力壮大。好些拜上帝教的教徒,都说自己信教,就是为了避劫。客家人的拜上帝教势力壮大,转而更加刺激了土客籍的恶斗,而偏袒土籍的官府,也被越卷越深,完全丧失了居中调解的资格,反而成了打击客家、作威作福的恶势力。韩山文的《太平天国起义记》上说,在洪秀全他们起事之前,紫荆山区已经发生了土客籍的大规模械斗,而由于客家的诉状长期不被受理,所以人们传说,地方官暗中怂恿土籍以武力对付客家,在械斗中土籍占了上风。于是,大批的客家人扶老携幼,投奔拜上帝教。

王朝末世的地方官,由于多年积弊所致,一般来说,政务处理的能力太弱,根本无法应付地方秩序大坏的乱局。出了乱子,有了麻烦,只要能瞒,他们肯定趋向于瞒,对上,报喜不报忧,能弥缝,就弥缝。当时的广西巡抚郑祖琛,就是一个弥缝高手,乱局已经蔓延,大乱将至,他能做的,就是瞒上欺下,能拖一日算一日,眼见局势糜烂。到了太平天国扯旗造反前夕,天地会的武装,已经遍及广西,开始攻城拔寨了。城池的失陷,不是好瞒的,到了这一步,糜烂的局势,再也包不住了。刚刚即位的咸丰皇帝,披着孝袍处理政务,匆匆将广西巡抚和提督革职,命令在家休养的林则徐急速赶赴广西,恢复秩序。所以说,林则徐其实不是奉命镇压太平天国的,但如果他能及时赶到广西,的确能赶上这场规模更大的农民起事。只是,抱病在身的林则徐,走到半途,就一病不起。否则,在两个方面他都会遭殃,一则他也未必能扑灭太平天国的造反,二则,从此以后在历史上,他的名声就坏了。

洪秀全能走到造反这步田地,当然不是从一开始就预定好了的。也就是说,陈胜当年在种地的时候,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时,其实就是发牢骚,如果有机会做官或者发财,他肯定不会在大泽乡揭竿造反。尽管在起事之前,洪秀全已经被教众拥戴为太平王,也未必真的是下定决心要造反了。那时候,民间教门的教主,称王称帝的人多了,大多都是在山里或者炕头上关起门来做皇帝,并非要打到北京的金銮殿去夺天下。洪秀全做太平王,就当时而言,更多的是为了更好地争取民众,壮大拜上帝教的力量。多少年来,很多民间教门,都是这个路数,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不立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新主子,借劫传教的声势就会衰落下去。

当然,众多民间教门,尽管称王称帝,却未必有武装。而拜上帝教却是一个有武装的团体,而且这个团体,也是一个客家人的团体,只要形势有变,土客籍开战,拜上帝教被卷入,就势在必行。这是广西紫荆山一带特殊的情势所决定的,只要拜上帝教卷入了土客籍的纷争,那么,就必然不会是一个纯然借教敛钱的团体,非有武装不可。拜上帝教卷入土客籍冲突越深,跟官府的对抗也就越激烈。而这种武装团体的性质,随着跟官府对抗的加剧,总有一天,会驱使他们走向造反的不归路。

不管怎么说,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在1850年11月左右,在广西金田,公然揭旗造反了,打出了太平天国的旗号。各地的教众,以团营的方式,聚合在了一起,所有参加起事的教众,全家大小都进入大营,财产,包括鸡鸭猪狗,全部上交圣库,统一管理,统一支取。这样一种军事共产主义的团体,对于造反来说,是一种有利的组织方式。虽然说,此时的广西,遍地烽火,但真的揭旗造反,还不多见。所以,金田发生的事情,一下子就把清朝广西当局的注意力,吸引到了那里。此时,太平天国的人马并不多,不过万把人而已,其中能打仗的人,不过数千。而清朝方面,对他们的底细也不大清楚,还称之为会匪,以为依旧是广西俯拾皆是的天地会党羽作乱。因此,朝廷方面,虽然也知道有一伙人称帝造反了,但还是当作会党作乱来镇压的。

正在议事的太平军

在洪秀全他们起事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这个口气很大的教门,其实并没有盘算好起事之后究竟该怎么办,甚至都没有攻城略地的野心。太平军大半年一直徘徊在紫荆山区,没有了粮食和食盐,就出去抢掠,连一个县城也没有攻占过,还不如当时的天地会的队伍,偶尔还能攻占个把个县城。在这样一个贫困的山区,聚合万多人的队伍,经常会感到粮食匮乏,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迅速采取行动,向富裕地区进军,打下一块地方来,好筹集粮草。后来被俘之人,说他们原准备去广州,不行就投奔英国人。这种话,有点像清军的安心诱供,往太平军上泼脏水,因为太平军当时没有一丁点儿向广东进军的迹象。当时他们似乎就打算在山里做大王来着,不像有胸怀大志的样子。即使后来紫荆山实在待不住了,突围攻下永安州,在这个不大小城里,又是一待半年,像是等着人家来包围似的。这样笨拙、呆滞的农民造反队伍,在中国历史上真的不多见。

金田起义浮雕

显然,起事的领袖们,并没有事先规划好起事之后的行动。同时,这一支拖儿带女、扶老携幼的队伍,本身也没有太大的机动性。试想,如果这个时候清朝政府迅速调集重兵(如果有可用之兵的话),加以剿灭,太平天国是无论如何都成不了大事的。这个教门起事,就像清朝不多的几次教门造反一样,昙花一现。顶多,会在地方志上留下一笔。

然而,此时的清朝,统治机器已经严重锈蚀。虽然在林则徐死后,朝廷特意派来了李星沅做钦差大臣,新任巡抚周天爵和提督向荣,也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在李星沅死后,又派来了新的钦差大臣赛尚阿。但是,此时围剿的绿营兵,真的是不中用了。前后两位钦差大臣,手里没有可战之兵。绝大部分的部队,扰民一个顶俩,上了战场,几乎是一触即溃,贵州兵曾经创造了一千人不敌人家七人的奇迹。即使个把稍微能打一点的,也不过应付而已。说要是指望团练吧,广西不比广东,乡绅富有程度差得很远,所以团练力量也不强。而且团练在当地助剿尚可,调出则不可。在贫困的紫荆山区,属于土籍的团练,还成不了气候。同时,在整个围剿中,清兵到处烧杀,对当地的平民尤其是客家人的扰害,远甚于被剿对象。越剿,把人赶到被剿对象的越多,以至于打了一年,太平天国进入永安之后,反而壮大了许多。

不用说,太平军的军事共产主义的存在形式,有饭同吃,有衣同穿,还有一个超越诸神的上帝,的确会使得团体的士气比较高,加上广西的客家人,一向勇猛善战。他们不是那种刚刚离开土地的农民,土客籍的长年械斗,锻炼了他们,战斗力的确高过清军。但他们和清军之间,毕竟还存在着武器上的差距,而且在人数上,清军也占优。而太平军的策略,又是一误再误。但奇怪的是,清军自太平军起事以来,调集数省重兵围剿,已经将刚刚起事的太平军压缩在一个狭小的地区,却未能扑灭这个尚在襁褓中的农民造反队伍,反而令其破围而出,迅速坐大。只能说明,当时的清朝,作为统治机器的军队,真的已经作废了,这个王朝的寿数,从理论上讲,已经将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