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从从容容做父母 §何必对孩子“严防死守”

镜头回放

“我又要当‘警察’去喽!”

每天下午4点,徐女士一边自言自语重复着这句话,一边准时匆匆忙忙往家赶。

原来,这是徐女士儿子放学的时间。她要和儿子同步到家,对孩子进行“监管”。

另一位夏女士的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她和徐女士“英雄所见略同”。儿子开学的第一天,夏女士就向领导提出要换上早班,以便和儿子“同进同出”,对儿子“严防死守”。

来自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调查报告显示,像这样的家长占到总数的4%。他们认为,孩子不管不行。

在孩子的心目中,他们的形象就是“警察”,他们自己也为此感到自豪。

【扪心自问】

在这些家长眼里,孩子的学习是头等大事,也是他们平时最关心的问题。其中,除了一部分是自觉自愿充当“警察”的以外,大部分家长是出于无奈。

为什么说无奈呢?因为他们除了如此这般以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严防死守意味着家长的失败

同一份调查报告显示,40%的家长不知道应该怎样和孩子进行沟通。其中38%的家长认为,“孩子大了,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讲话他不大愿意接受”;22%的家长认为,“孩子太小,好多道理讲不清”;19%的家长承认,“现在社会变化太快了,我们不知道怎样告诉孩子去适应社会。”

调查表明,28%的家长平时与孩子进行的所谓沟通,实际上只谈学习问题,而且大多数是用命令或强加于人的方式布置任务;只有13%的家长能够弯下身来倾听孩子意见、平等地尊重孩子。

一位高中生的母亲苦恼地说:“儿子根本不听我的,不和我讲话,连看也不看我。以前管孩子的方法行不通了,新的办法又没有,怎么办?孩子养大了,反而像陌生人一样,真是想不通。”

与孩子沟通的前提是平等民主

这样的苦恼相信大多数家长都有。到底问题出在哪儿呢?家庭教育问题专家认为,关键问题是这些家长总是依据“自己的想法”或者“夫妻商量的结果”来教育孩子,根本不懂得或者很少懂得教育原理,也不考虑孩子的想法。

这样的沟通与其说是“沟通”,不如说是“强迫”,因为其中根本就没有平等民主和对孩子的尊重可言。

要解决这些家长的苦恼,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改变家庭权力的定位,学会理解孩子、倾听孩子心声、培养孩子的自尊。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和孩子进行真正沟通。

家庭与学校、社会及其他青少年教育场所相比,其最大的优势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以“爱”为主要内容的亲情关系。这是一个家庭之所以称为“家庭”的根本所在。如果不存在这种亲情关系,或者不使用这种亲情关系,这样的家庭不如称为“旅馆”更恰当。

三种家庭最容易产生不合格家长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关系,是任何人不能剥夺和代替的,它是实行家庭教育的最佳心理条件。家长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这种条件,在家中为孩子营造出一种精神和物质相互协调的成才环境,是非常遗憾的,可以说这就是不合格家长。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不合格家长并不少见。这些家长所处的家庭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离异家庭,以及婚姻不稳定家庭。

在这类家庭中,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受到严重损害甚至遭到灭顶之灾,以“爱”为主要内容的亲情关系也因此产生了扭曲。

第二类是独生子女家庭。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往往更注重于子女在物质条件方面的满足,而忽视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塑造他们的心灵。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三类是习惯于用知识教育代替亲情教育的家庭。

在这些家庭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好就什么都好”的错误观念,家长对孩子的“爱”更多体现在强迫孩子学习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述杀害父母的一对孪生姐妹。

在以上各类家庭中,孩子的成长环境存在着严重问题。他们不但个性发展受到影响,而且很容易产生人格障碍。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