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从从容容做父母 §矛盾的家教,家教的矛盾

镜头回放

一位姓汪的母亲反映说:“我现在很惊讶,我12岁的女儿小小年纪却过早地学得世故起来。她想当班长,就设法团结一帮女生,鼓动她们把班长挤下台。她曾得意洋洋地告诉我,她为什么要开一个大大的生日派对,就是为了拉选票。她还利用做数学课代表收本子的权利,故意压着班长的作业不上交,弄得班长考试成绩虽好,但作业分掉下来,影响到了威信。她的计谋终于得逞,后来如愿地当上了班长。

“我想,那个班长肯定要恨她。可是没想到,她的表面功夫很好。她和前班长通电话,语气是甜甜的,上下学还叫来叫去的。我问她为什么要当班长?她说,当班长的感觉好极了,常常有同学给她送小礼物,还请吃饭。”

女儿对我说:“妈妈,因为你是个傻瓜,所以干到现在还是个小小老百姓。你看,扬扬的爸爸当初还是你的实习生,现在当了科长,他比你有钱、有饭局。”

对于女儿的行为我非常反感,可是她爸爸却很不以为然,甚至还喜滋滋地说:“我的女儿好聪明,有办法,以后到社会上吃不了亏。”

【扪心自问】

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女儿、现实生活中的家长。对于这样成熟而世故的女孩,要求家长教做真人,确实有难度。

但是难度归难度,做人的原则不能变,否则就是失败的家教。

老练世故反映出孩子的多重人格

我们生活在一个利欲熏天的现实社会,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社会现象的熏陶。像本案例中这位小女孩虽然只有12岁,可是却在为人处事上“很有一套”。像她爸爸这样的家长也很多,他们把“教做真人”理解为“以后到社会上吃不了亏”。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位女儿“表面功夫很好”,反映了她具有多重人格。究其原因,还应当追溯到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也就是说,孩子幼嫩的心智被搅乱,归根到底在于他们平时所接受到的是矛盾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化,而对其影响最大的就是他们的家长。例如本案例中的父亲,“有其父必有其子”,在这里就得到了较好体现。

教做真人是一个社会难题

不要说老百姓家长,就是教育学家对此也感到无奈。

一位大学中文系教师坦言,当初没有孩子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浑身是本事,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品行端正、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会有什么问题呢!可是有了孩子后,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无能为力,甚至很难说是一名合格的家长。

例如,孩子狡猾的吝啬与天真的慷慨,就让她感到非常无奈。当孩子还只有3岁时,他们就开始锻炼他到楼下的食堂买馒头。小家伙很能干,每次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有一次,他买了馒头往回走,遇上了邻居苑爷爷。苑爷爷喜欢逗他,就说:“兵兵,又去买馒头了?”“嗯!”“这馒头好大呀,爷爷饿了,让爷爷吃一个吧?”

他不想让爷爷吃,却坏坏地说:“没有菜!”苑爷爷说:“没有菜我也吃。”他说:“馒头坏了!”苑爷爷坚持说道:“那我也吃。”

他歪着小脑袋想了想,说:“爷爷,你快去上班吧!”

最终他既没有说不让苑爷爷吃,也没有说让他吃,但事实上没有给苑爷爷吃。很明显,这是孩子的自私。家长得知后告诉他说:“以后人家再说要来吃咱家的东西,你就说欢迎,好不好?”

夏天,兵兵在楼下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玩渴了,他小手一挥:“走啊,欢迎到我家去吃冰糕!”一人一根,一盒冰糕很快就完了。第二天第三天依然如此。

家长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对孩子说:“兵兵,你不能每天都带许多小朋友吃冰糕,吃完了,咱家就没钱再买了?”“噢,知道了。”

第二天他又玩渴了,想回家吃冰糕,他对小朋友们说:“我回家吃冰糕了,我今天一个小朋友也不带!”

看看,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分寸还真不好把握。

矛盾的身教言教导致孩子的口是心非

国家督学周德藩认为,尽管现在的孩子比以往任何一代都幸福,可是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之中。

所谓“穷教”,是指这些家长的成长期,正好处于物质财富贫乏期,长大成人后把这种物质贫乏看作是一种财富,于是经常对子女进行忆苦思甜教育;所谓“富教”,是指仍然这些家长,把自己的孩子与同龄人相比,竭尽全力满足孩子物质方面的要求。这样就形成了一对矛盾,从而导致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矛盾的物质观。

与这种矛盾的物质观相伴的是,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鼓励和带领孩子在公共汽车上抢座位;一边要求孩子“洁身自好”,一边家长自己却在外面不检点……诸如此类的“身教”与“言教”相矛盾,导致孩子也纷纷说一套做一套。

在极大的心理困惑下,现在的孩子普遍具备多重人格,“人前说人话,人后说鬼话”,严重影响到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许多家长常常感叹道,“现在的孩子不得了”。与其说是惊叹,还不如说是深深的忧虑!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