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可是良好的愿望一旦变成固执己见,就会适得其反。而当望子成龙变为“望子成器”时,常能收到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之效。
我国历来有望子成龙的传统。尤其是在当今独生子女时代,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家长对子女望子成龙的期望值因此水涨船高,已经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构成严重威胁——父母没有取得成功,希望孩子将来取得成功,以报父母“一箭之仇”;父母已经取得成功,希望孩子将来取得更大成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如此巨大的成才压力下,许多孩子走上了一条单行线——开始时的确具备暂时超越他人的能力,可没过多久就因缺乏“可持续学习能力”而败下阵来,反而不如自然状态下成长的孩子更优秀、更成功。这是他们的家长始料未及的。
科学研究表明,其原因主要在于:重压之下的孩子,由于受家长支配、指责太多,缺乏学习积极性和生活激情;由于享受不到童年乐趣,而影响社交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发育;由于早期压力太大,因而自信心和自觉性受到打击。凡此种种,都是他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望子成龙固然没错,可是家长应当知道,普天下只有千分之三的孩子智力超常,有成为“龙”的可能。如果脱离实际,所有父母都要子女成“龙”,不但不现实,而且还会造成各种严重后果,最常见的就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生来就不是“龙种”,却非要把它培养出“龙”来,无异于痴人说梦,可望而不可及。
其实,从比较现实的角度来看,望子成“龙”不如望子成“器”,至少它要比成“虫”的结果理想得多。
这里的“器”,是指一切有用之物。它可大可小、可圆可方、可精可粗,无处不在、无时不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要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
望子成“器”并没有降低对子女的要求,相反,却更实事求是——因材施教、量才录用,方能真正成材。
家长们不妨扪心自问:你是否已经是一条“龙”?如果不是,那为什么不抱有一颗平常心、非要强求子女一定成为“龙”呢?
望子成龙切忌“望”过了头,否则很容易酿成悲剧。这是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一条真理。本篇主要从家长和家庭的角度,探讨子女成才过程中最容易步入的常见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