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战国大鳄 附录二:王霸之道

附录二:王霸之道

王道,霸道,这个论述起来得写一本书。大致来说,王道是以仁来人,霸道是以力来人。当然这个力,应该是广义的,是国力的综合。

王道是法先王,也就是周文王、周武王。霸道是法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法”是取法于、学习的意思。齐宣王想听“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不谈,要谈王道。其实,这个首先就是说不通的。周文王周武王在历史实际上,跟五霸是一样的,都是凭着国力,而成功的。谈他们和谈齐桓公没有区别。但是孟子老先生,硬是瞎造了一个王道,或者具体来说,瞎造了一个周文王周武王,说他们的成功,不是靠的齐桓公那种国力(当然齐桓公也含辅了仁),而是说是因为仁心广大而成功。所以,孟子做了大量美化、改造、切削取舍周文王父子的事情,包括把牧野之战的残忍场面,应该修改成兵不血刃。把纣王的抵抗,给改成商人倒戈,孟子说“以仁人打不仁的人,应该是兵不血刃才对啊,怎么会流血漂杵呢”,于是,就改说成倒戈以迎。这样,就制造了这样一个假历史,周文王父子的成功,不是靠的五霸齐桓公那种力,而是仁,这就是王道。他希望齐宣王学这个。

那么,孟子硬编出来的历史和周文王形象,这个虚构的人物,让国君去学,能成功吗?

成功的案例是齐桓公那样,以及历史上真实的周文王父子那样(基本上可以定义为“凶猛的进攻者”),孟子不让他们学这个,而学他自己造的那个“周文王父子”的王道。其不得志于诸侯,其被迫下岗,并且在在岗期间给齐国带来巨大损害(指伐燕一事),岂不是顺理必然的事情,岂有异乎。

当然,孟子的王道,执行起来的注定失败,不能抹杀它作为一种思想存在的价值。这就不用多说了。

另外一点,孟子为了推销证明自己的仁政王道学说,造成的客观消极影响,就是扭曲了周文王父子时代的真实历史,影响了后来人们对历史真实面目的认知。甚至一直波及到今天的教科书里。

这种扭曲历史以印证和充实自己的学说,不光孟子一人,战国学者有这个通病,墨子伪造禅让,庄子包装神农氏,韩非子丑化纣王,等等。在宋明这些时代,很多历史事实,是被政治敌对势力们修改或伪造了。而先秦历史,则是思想家学者们为了学说而伪造扭曲(美化或丑化)历史。这大约是古今一个小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