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的春天,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草地上一片片水洼在月光下闪闪发光,那些没有水洼的草地上,三三两两的红军战士背靠着背地睡着了。偶尔从远方传来一阵幽扬的笛鸣,在这漫无边际的草地上,显得那样悲怆动人,唯有这笛声在证明着这里生命的存在。
饥饿、疲劳在残酷地折磨着这支历尽艰辛的队伍。红军长征进入了最为艰苦的岁月。由于张国焘的分裂主张,此刻,四方面军已经是第二次过草地了,官兵们经历了最为严峻的考验和磨难。
在这月色如水的夜晚,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的警卫员小黄怎么也睡不着,他和参谋陈明义背倚着背,仰望一天繁星。老实说,自从中央让刘总长和朱老总随四方面军长征以来,他一直在为首长的安危悬着颗心。张国焘把刘总长和朱老总看作是眼中钉,时时加害于他们,碍于两位老总在红军的崇高威望,才没敢轻易下手。如今,由于刘总长和朱老总的坚决斗争,张国焘虽然勉强同意北上了,但张国焘对刘总长的打击和迫害,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此时此刻,首长是多么需要亲人和战友的关心照顾啊!
一想到“亲人”二字,小黄禁不住一阵喜悦之情溢上心头。猛然间他转过身来,伏在参谋陈明义的耳边说:“陈参谋,我告诉你一件事,今天首长让我送了一封特殊的信。”
“什么特殊的信?你快说说!”严酷的斗争环境,使参谋陈明义保持一种敏锐的警觉,他顿时睡意全无。小黄又让陈参谋保证,不许对第二人讲,免得首长知道了生气。
陈明义点头答应。
小黄看一眼周围,声音压得更低了:“今天到了宿营地后,刘总处理完了公务,就磨了一盘浓浓的墨,提笔工工整整地写起来。蝇头小楷一连写了好几张纸,然后规规矩矩叠好装进信封。他把我叫在跟前,嘱咐我一定要当面交给汪荣华同志。陈参谋,你说这封信特殊不?”
陈明义听完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笑笑说:“哎,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不了的神秘事呢,原来是这么个平常小事。你看你小题大作了是不是?首长给一位战士写封信,不很正常的吗?说不准这是批评教育她什么呢?你说是吧?”
小黄耐不住了:“不,不,陈参谋,你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嘛!”
小黄绘声绘色地继续说道:“我拿着首长的那封亲笔信,立即跑步亲手交给了汪荣华。嘿嘿,你猜怎么着,汪荣华拆开了信尚未看完,那脸蛋儿登时唰地红了,羞得连抬头看我一眼也没敢看。”说到这儿,小黄抬头望了望远天的北斗星,半天没有吱声。陈明义倒是真有点兴奋起来:“那后来呢?她给刘总写回信了吗?”
“没有!”小黄简直是用鼻子哼出来的声音。
“要是我呀,非等她写了回信我不走!”陈明义带点责备的口吻。说完,又和小黄背靠着背面对遥远苍凉的夜空。他们都为汪荣华没有及时给刘总回信感到些微不满。
是啊,处于逆境之中的刘总,此刻多么需要朋友、同志的体贴和支持啊!而汪荣华为什么不理解首长的一片深情呢?
望着满天闪烁的星星,此刻的陈明义也毫无睡意。他想,等明天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一定想法去劝说一下汪荣华。只要她能说句“同意”的话,那对刘总也该是一种安慰啊!在这非常时期,作为刘总身边的参谋,他总想多替首长挑一份担子。可是这样的事毕竟不是军事行动,想替首长做点什么又觉得不好插手。汪荣华毕竟是一个姑娘家呀,人家如果硬是有自己的什么想法,你怎么好强人所难呢!想到这里,陈明义轻轻地叹了口气,他感到姑娘的心,有时确实让人难捉摸。
其实,对于汪荣华,陈明义是比较了解的。
还是在1932年的春天,在鄂豫皖苏区西北道委召开的共青团代表大会上,他就认识了汪荣华。这位纯朴美丽的少女,虽然只有15岁,那时就当上了共青团的代表。在鄂豫皖地区的对敌作战中,在迢迢长征路上,她吃苦耐劳,英勇作战的精神,都受到红军战士们的称赞。在枪林弹雨中,她曾多少次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并且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很多次,看到她那股子风风火火的劲头,部队领导都误以为是个年轻小伙子呢!因为那个年代,女战士不仅和男兵留一样的发型,在装束上也没啥不同,不说话,不接触,就很难分得出来。想到这儿,陈明义暗暗敬佩刘总长的眼力:在战场上他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选择爱人,刘总长也有自己独特的标准。刘总长是闻名中外的红军领袖,曾经到过国内外许多地方,见到过许多城市姑娘和女大学生。然而,他偏偏看上了汪荣华——这个来自大别山的乡村姑娘。志同道合,在刘伯承看来比其它一切条件都更为重要。
一想到此,陈明义更是从心里责备汪荣华:一个堂堂的红军领袖看上你汪荣华,你有什么理由犹豫不决的。如果可能的话,他真想当面骂汪荣华几句。
其实,不论是陈明义或者小黄,责备汪荣华虽在情理之中,而这种担心似乎又是多余的。因为汪荣华在接到总长的求爱信的那天晚上,几乎是通宵未眠。一封信象投进姑娘心中的一颗石子,在汪荣华心头泛起层层涟漪。不错,这是一封地地道道的求爱信,也是姑娘平生接到的第一封这样的信,更何况写信人又是大名鼎鼎的红军领袖刘伯承呢!
月光下,姑娘把那封写满蝇头小楷的信笺紧紧贴在胸口,是激动,羞怯?还是幸福,欢悦?她自己也难以尽述。月色朦胧,虫鸣蛙歌,一眨眼她的思绪回转到一年之前,那是她初见刘伯承时的令她终生难忘的一幕……
那也是一个春天,1935年的春天,红四方面军经过20余天的连续苦战,胜利地渡过了嘉陵江,打乱了敌人“川陕会剿”的计划,取得了粉碎敌人六路围攻的胜利。但是,也就在这个时候,张国焘坚持右倾逃跑路线,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并借口“坚壁清野”,让部队和省委机关在撤离时将沿途房屋烧毁,搞得群众后来携儿带女无家可归。
目睹惨状,汪荣华和指战员们都非常气愤,无可奈何,她只好跟随红四方面军踏上了西去的征途。也就在这时,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党中央、***率领的中央红军胜利渡过金沙江,就要北上同四方面军会师了。6月的一天,川西一座小镇的墙壁上,画着两位红军领袖握手的宣传画,这无疑是一、四方面军将要胜利会师的先兆。汪荣华和她的战友们看后非常激动。
那一天,党中央派出的代表团终于来了。四方面军的同志排着整齐的队伍,迎接和欢呼中央代表团的到来。
那一天,整个山寨一片沸腾。在中央代表团成员中,有两位领导人最为引人注目:一位是头发斑白,具有学者风度的林伯渠,一位是戴着圆框眼镜,具有一派军人风度的刘伯承。
“那位戴眼镜的人是谁呀?”欢迎行列里的女战士汪荣华,好奇地询问身旁的参谋陈明义。
“嘿,那不是咱们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嘛!”陈明义翘着大拇指回答。
汪荣华显得异常激动。她以无限崇敬的目光望着总参谋长从自己的面前走过,这是她平生第一次见到大名鼎鼎的领袖人物刘伯承!在汪荣华眼里,刘伯承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记得那还是在大别山刚参军的时候,一红军老首长给她讲的第一个杰出人物便是红军领袖刘伯承。诸如刘伯承怎样指挥顺泸起义,此后又怎样参与领导南昌暴动、去苏联留学等等。后来长征开始后,关于刘伯承的故事更多,特别是红军部队通过彝族区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故事,在红军中更是广为流传。那是因为当地彝族群众听信国民党的反动宣传,说红军“烧杀抢掠”,为了说服群众,刘伯承一边用严明的军纪感动群众,一边和彝族首领小叶丹饮鸡血结为兄弟,使红军得以顺利地通过彝族地区。在汪荣华的想象中,刘伯承肯定是个身骑高头大马的彪形大汉,然而,真的刘伯承却显得那样可亲可敬。尤其佩上那副眼镜,显得既英俊,又有军人风度。第一次见到刘伯承,给汪荣华留下永远难忘的回忆。
这一年的8月,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决定会师后的部队分两路北上。右路军由***、周恩来、徐向前率领,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率领。
恰在这时候,汪荣华因工作需要,被调到总参谋部四局工作,和刘伯承总参谋长见面的机会更多了。记得还是过草地时,汪荣华掉队了,刘伯承看到汪荣华行走很困难,就把自己的马让给她骑。汪荣华怀着感激的心情谢绝了首长的关心,她的步伐也自然加快了。
在行军途中,她常听人讲,刘伯承如何精通兵法,骁勇善战,如何勤奋好学,知识渊博。自己调总参四局工作以后,才对这位红军领袖有了许多更实际的了解。她感到,刘伯承的确是一位诚实质朴、光明磊落、和蔼可亲的领导人。自从自己14岁投身红军以后,耳闻目睹了战争的风风雨雨,也亲历了革命同志惨遭暗杀的情景。她痛恨张国焘的阴险狠毒,敬仰刘伯承光明磊落的人格。如今,正是自己所一向敬重的领导人,向自己射出了这支爱的魔箭,一种无以言状的幸福感,象股电流,温暖着汪荣华娇小的身躯,她欣然接受了刘伯承爱的呼唤。
也就在此后不久的一天傍晚,部队宿营在一个名叫曲子镇的地方。晚霞满天,村边的清源河水碧波粼粼。参谋陈明义正在河边洗衣服,忽然得到刘总警卫员小黄的报告:“她,汪荣华同意了!你瞧,俩人在那边谈上了!”
陈明义顺着小黄的指处望去,在晚霞的晖映中,是刘伯承与汪荣华并肩散步的身影。调皮的小黄侧耳细听,极力想从那低声的交谈中听到点什么,无奈那一川欢歌的河水,替刘伯承、汪荣华隐去了谈话的内容。
以下的话,当然是汪荣华后来回忆时讲出来的。
对汪荣华来说,这是她平生第一次真正的谈恋爱。这天傍晚,当她接到刘伯承的约请,一直按捺不住那颗咚咚跳的心。能和刘伯承结为伴侣,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然而,此刻的汪荣华有一些顾虑。她声音压得低低的,告诉刘伯承说:“我是个普通农民的女儿,文化又浅,与您相比,不论资历和学识都相差甚远,咱们结合,怕是不大合适。”汪荣华说的是发自内心的话。刘伯承听后,朗声笑了:“这又有啥子关系嘛!要讲出身,我刘伯承也是农家出身,祖父还当过吹鼓手哩。正是因为这事,那年我去考秀才竟然被县官逐出了考场。因为穷,我们才出来闹革命来了。我们的结合是自由恋爱,只要我们有共同的理想,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就能志同道合地生活战斗在一起,白头偕老。至于文化水平嘛,可以慢慢学,你自己努力,我会尽力帮助的。”
刘伯承推心置腹的一席话,驱散了汪荣华心头的疑云。刘伯承接着又跟她谈起了他自己同张国焘斗争的历史。他说:“张国焘这个人,为了征服我,对我是软硬兼施。软的时候,他可以流着眼泪跟你说好听话;硬的时候,他甚至举枪恐吓你,并且公开说:‘不看你是南昌起义的参谋长,我就把你杀了。’我才不怕他那一套哩!”汪荣华对张国焘分裂红军,另立中央的行为,早已十分痛恨。在刘伯承遭受打击迫害的日子,她一直坚定地站在刘伯承一边,真心实意地支持他。此时此刻,她更加敬重刘伯承的高尚人格,本来曾经有过的心理距离一瞬间消失了。
晚霞散尽,夜幕渐渐笼罩了清源河,远处起伏的山峦也只剩下灰蒙蒙的轮廓。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恋人在一片干净的草地上坐下,他们相互依偎着,品味着那溢满心头的甜蜜。汪荣华声音低低地说:“你眼睛不好,还写那么小的小楷字体,多费眼哪!”刘伯承非常诚恳地说:“平生第一次写这样的信,当然需要严肃认真了。”说完,他充满爱抚地拍了拍汪荣华的肩头,汪荣华就势靠在了刘伯承的怀中。总参谋长那指点雄师的大手,紧紧拥抱了可爱单纯的少女。
清源河畔的谈心,虽然是第一次,但又象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恋人之爱得到了迅速的升华,刘伯承、汪荣华的关系更加密切了。繁忙的军旅生活,只要稍有空隙,刘伯承便帮助汪荣华学军事、学政治、学文化。刘伯承对汪荣华要求非常严格。比如,他要汪荣华学习语文时,一定要做到广读、精读、多写,学习书法要注意间架笔势,认真临帖。汪荣华的点滴进步,都使刘伯承感到莫大的欣慰。
1936年的中秋佳节,全军将士沉浸在三大主力即将会师的欢乐气氛中。在甘南的一个小镇上,刘伯承、汪荣华的婚礼如期举行了。
和许许多多的红军领袖一样,婚礼极为简朴,没有丰盛的酒宴,只有生死与共的战友们发自内心的祝愿;没有崭新的被褥,只有跟他们爬过雪山,过了草地的随身行李;没有红烛洞房,只有借住农家的一间油灯草屋。然而,在尽经了人间罕见的艰难困苦之后,他们的体味到的幸福之情,却超过了人间任何华贵的的婚礼。他们的爱情,如同中秋夜的那轮皎洁明月,透过万里风云,闪射着灿灿的银辉。
婚后不到一周时间,党中央来电要刘伯承同志去保安,接受新的任务,刘伯承、汪荣华双双并肩踏上了新的征途。
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不论是战火纷飞,还是和平建设的新时期,汪荣华和刘伯承都是同欢乐、共忧患的战友、同志和无间的伴侣。特别是在刘伯承因青光眼暴发而双目失明之后,她对刘伯承更是体贴入微。在刘伯承生病时,特别是晚年卧床不起之后,汪荣华以诚挚之情,煎药送饭,洗涮更衣,无微不至地照顾刘伯承于床前床后。这对患难夫妻,以自身的模范行动为后人树立了爱的楷模,他们深受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陈毅: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40年与张茜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