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战神之恋 元帅的婚事

在当代中国军事家的序列里,赫然写着这个震撼世界的名字——朱德。1955年授衔,他是排在第一位的元帅。一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一部中国革命史,都与朱德的名字紧密相连。伴随他波澜壮阔的征战生涯,他的爱情生活也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变化,多少苦涩,多少辛酸,多少幸福,多少甘甜,多少离合悲欢,全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紧密相连。

朱德元帅的第一次婚姻,还是在辛亥革命发生不久。

那是1912年3月,朱德随部队从四川回到了云南,此后不久,便晋升为少校军衔。26岁的朱德,已是男大当婚的年龄,他也很想找一个称心的姑娘结为终生伴侣。经人介绍,他与一位叫萧菊芳的姑娘结了婚。姑娘刚满18岁,出身于革命知识分子家庭,是个诚实而追求进步的青年。婚后的一段时间,萧菊芳仍在师范学校念书,住在学校集体宿舍,而朱德则住在讲武堂。他们自我规定:非到星期天不得相聚。到了1916年,朱德随讨袁护国军北征,从云南开往四川,参加沪州、纳溪大战。已有身孕的妻子也只身从云南到了四川,并且在这年9月生了个可爱的小男孩。朱德非常喜欢,为孩子取名保柱。意料之外的是,孩子生下后不到半年,朱德年轻的妻子却得了类似赤痢的病去世了。悲痛和负担同时压向了朱德。作为一个带兵人,他不可能操持起抚养婴儿的家务,他迫切需要为婴儿找个母亲,为自己找个妻子,为家庭找个主妇。知心的朋友也劝朱德再婚。

恰在这时,朱德的一位朋友有个受过教育的妹妹,并且参加过辛亥革命。那个朋友一再当着朱德的面夸他妹妹陈玉贞思想进步,聪明过人,知书达礼,又非常温顺贤慧,是个典型的中国现代女性。在其他朋友的撺掇下,朱德和陈玉贞见面了。初次见面,“爱”字谁也没吐出口,但谁都在捕捉对方的可爱之处。正是这次见面,朱德真情地爱上了陈玉贞。

朱德后来回忆说:“这个妇女并不漂亮,也不难看,可是她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夺人的风度。”“如果说最吸引我的地方,那大概是她的端庄、沉着和自信。此外,还因为她曾作为地下工作者参加过辛亥革命。她出身于小康读书人家,很早就和革命运动有了接触。我们在谈话中,发现彼此都读过很多书,都爱好音乐。此外,还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此后不久,我们便结了婚。她把家庭布置得简朴、新颖,而且非常干净,里里外外都是鲜花。我们非常喜欢养花,她修整了很漂亮的花圃。她爱我的孩子,如自己所生一样;我想,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的生母已经去世。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我从外面回来,经常看到她们母子俩在院内花丛中捉迷藏。她没有生小孩,所以,当时我只有这一个孩子。”

朱德的第二次结婚是幸福的。他和陈玉贞仿佛是天生的一对。朱德喜爱音乐,陈玉贞也喜爱音乐。清晨或傍晚,人们常常听到朱德的住处传来悦耳的音乐。那正是陈玉贞在弹琴,朱德在吹箫、拉胡琴。后来,他们又学会了其它乐器,如手风琴、吉他等。一个初夏的傍晚,在轻盈的月色下,陈玉贞抱着一个琵琶,来到幽静、清香的小院里,沐浴着月光、星光,轻轻弹奏起来。琴声象个信号,不大一会儿,朱德便寻着琴声来到玉贞身边,用胡琴很自然地同她演奏同一支曲子。他们忘情地融进了甜蜜的琴声中。

此时正是伟大的五四运动时期,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及苏联关于种族和民族平等的宣言传到中国以后,朱德和陈玉贞尽力搜寻这类题材的书籍或小册子,并且订阅了《新青年》和《新潮》杂志。不仅如此,他俩还博览群书,布置了一个精致的小书屋,在那里看书、著文、写诗。自然,这里也成了朱德和他的朋友们展开思想辩论的极好场所。书屋里不仅有各种进步书刊,也有为青年朋友所喜爱的各种文学读物,诸如《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李太白诗集》等,在这间小书屋里都能找得到。

对这间书屋,朱德和陈玉贞都十分满意,他们有时独自一人进来,在书海徜徉;有时手拉手进来,贪婪地读书。有时也为某些问题展开争论,以求把问题弄个明白。他们为古代英雄岳飞、史可法精忠报国的精神喝彩,为***推翻封建王朝的壮举而鼓舞,也为袁世凯擅自称帝的卑劣行径所愤慨。这个时期,朱德的爱情生活充满了浓厚的政治色彩,更带有无限的甜蜜。

然而,朱德并没有在爱河中陶醉,1922年,当轰轰烈烈的革命在向他召唤时,他毅然抛妻别子,投身于滚滚的革命洪流。他时常思念妻儿,然而,他却再也不能见到妻儿。直到他起义之后,才得知他的爱妻陈玉贞和年幼的儿子已被反动派所杀害。他曾陷入非常的痛苦之中,他怀念与陈玉贞情同手足的生活,也更加想念他年幼的儿子。

此后,朱德与一名叫伍若兰的宣传队员结了婚。这是一位非常勇敢的女性,且能歌善舞,很受红军战士们的喜爱。可是,朱德与她刚刚结婚不久,便遇上了一次极为艰苦的战斗。那一次,中央机关被敌人包围了,突围的战斗进行得非常艰苦,敌我伤亡都很重。一起被包围的除了朱德与伍若兰外,***与贺子珍也在其中。当时***与朱德分别从两个方向突围。战斗结束了,***、朱德及机关工作人员在一座半山坡会合了,可一清点,发觉少了朱德的新婚妻子伍若兰,原来混战之中,伍若兰被敌人抓去。几天之后,国民党方面便传出消息,因得知伍若兰是朱德的妻子,便被抓去长沙砍下了头颅,并将她的头颅悬挂在伍若兰的家乡——湖南长沙的街头。从来泪不轻弹的朱德,为此非常悲痛。

这时候,朱德已经43岁。频繁的征战生活,身边很需要有个女同志照顾照顾。尽管是战乱岁月,已过不惑之年的朱德,也希望能有一个家室。

1929年年底,部队在完成一次作战任务之后来到了长汀。休整的工夫,朱德来到机关女兵班看望大家,看见了个头高高的一名女战士,说话泼辣大胆,觉得很有意思,便问她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原来那女战士名叫康克清,才19岁,不久前刚刚从家乡跑出来投奔了红军。朱德便问她怕不怕流血牺牲之类的话,带有江西万安口音的康克清斩钉截铁地回答:“报告军长,怕死就不出来当红军了。”

朱德的这席谈话,被机关女干部曾志看在眼里。朱德刚离开女兵班,曾志便跟了上来。她悄声地对朱德说:“军长,你看刚才那姑娘怎么样?”“不错,很不错,象个红军战士的样子!”朱德一边回答,一边还竖起了拇指。

“那就由我来介绍介绍?”曾志紧追不舍。

“介绍什么呀?”朱德故作惊讶。

“做军长的夫人啊!”

朱德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笑。

“好吧,笑便是同意的表示。这事包在我身上了。”曾志说完,一溜烟似地跑了。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红军最高指挥员朱德在井冈山上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婚礼。当介绍人曾志和几位女战士护送康克清来到了朱德住处时,机关的战士们高兴地笑着跳着,嚷嚷着喊:“军长请客,军长请客!”腼腆而又忠厚的朱军长摸遍身上的所有口袋,硬是没摸出一文钱来。为帮助军长解脱困境。警卫员小李手举两块钢洋说:“军长,别到处乱摸了,你那两块钢洋不是在我这儿吗!”这个聪明的小伙子,怕首长在大伙儿面前难堪,便把自己不久前领得的两块钢洋充作是军长的。大伙儿一看有了钢洋,气氛更为热闹,很快从街上买来几瓶罐头,就着红米饭南瓜汤,算是井冈山上一次叫人难忘的婚宴。

新婚之夜,朱德窗口的那盏油灯亮了很久很久。他们谈各自不同的身世,谈个人的命运,谈革命的前途。尽管他们年龄相差20多岁,然而,共同的追求,却把两颗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当朱德谈到伍若兰不久前为反动派杀害及先前的两个妻子也都为革命光荣献身时,康克清难过地流下了眼泪。在这之前,她只知道朱德是赫赫有名的红军领袖,没想到,这位红军领袖在个人问题上,还有如此不幸的遭遇。于是,她从内心更加崇敬这位红军军长。其实,对于朱德,她还在刚刚参军没几天就见过他。事后许多年,康克清回忆起第一次见到朱德的情景,曾记忆犹新地说:“我第一次见到朱德同志,是在参加红军向井冈山进军的路上。那天,我们的队伍停在遂川,听到同志们兴高采烈地喊:朱军长来了!我心里一动:朱军长,不就是传说中的朱、毛里边的一位吗?我挤进簇拥的人群,顺着别人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位体格魁伟、满脸胡子的中年人朝我们走来。他脚穿草鞋,军衣领子敞开,披一身风尘,在路边坐了下来,笑嘻嘻地向周围的人们打招呼。我当时很奇怪:反动派的军队,慢说是一个军长,就是挨户团的杂牌团长,也是一走地皮颤,前前后后多少护兵保镖。我们红军的军长却象个普通的红军战士,一点官架子也没有,对士兵和和气气,真没见过。听说他和战士们一块下山担粮食,大家称他‘伙夫头’。我刚从乡下走出来,见着生人还不大好意思,但朱德同志平易近人,在他面前,并不感到拘束。后来我和他能组成家庭,也就是志同道合吧!当然,在许多方面,应该说我是他的学生。”

的确,事实正如康克清所述,朱德和康克清婚后的生活是夫妻,但也是师生。他们结婚不久,只要能挤出时间来,朱德和康克清便聚在一起,俩人并肩而坐,朱德一手拿着识字课本,另一只手指点着生字,康克清目不转睛地盯着课本,一字一字地念,一字一字地写。由于教者认真,学者虚心,一两年后,康克清便能认得上千个字了。康克清的文化,是朱德一点一滴教成的。到了1937年,她已经在延安成了抗日军政大学的学员。康克清和许许多多有文化的女学员们一样,她身着军装,握着笔杆,记笔记,写心得,还能写出文理通顺的短文,曾在《红旗飘飘》上发表。

自从结婚以后,朱德尊敬和喜欢康克清,认为她是一个在部队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姑娘,他为有这样的伴侣而骄傲。后来,朱德率部队转战农村,她也和农民们一起参加战斗。自从她进入红军部队那天起,她的各项任务完成得都很出色,曾被誉为“红军里的女司令”。长征路上,康克清和男同志一样战斗,和他们一起爬雪山、过草地,久经锻炼,成为一名能吃大苦、耐大劳,很守纪律的老战士。她的表现,受到朱德的赞誉。

在生活上,康克清既是朱德的伴侣,也是一位十分称职的妻子。她对朱德十分体贴。无论是在反围剿作战中,还是在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她都尽最大努力照顾丈夫的生活,使朱德得以全力指挥军队作战,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朱德空闲时间喜欢看书,为让朱德能多获得一些报纸和书籍,康克清想了多种办法,有时她向战友们去借,有时她向中央其他领导求援。有一回,当她把一本书送到朱德手里时,朱德高兴地笑了,康克清也高兴地笑了,他们相互间的爱慕之情,常常体现在这些平常的事情中。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将变得黑暗。”朱德和康克清半个世纪的共同生活表明,他们是同甘共苦的夫妻,是志同道合的终身伴侣。

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38年与浦安修在延安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