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孩子变成真正的人。
家长要想清楚,自己想要把孩子教育成为什么样的人,让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考大学,还是为了让他们掌握学习能力?其实,在社会发展进步的情况下,让孩子有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比较重要的。
有些家长可能认为,孩子如果考不上大学就没有未来了。其实,刚恢复高考的时候,升学率很低,那时候的高考真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般。现在的升学率提升了很多,考不上大学的都是少数了。而现在企业招聘,看的也不仅是学历,还要看情商、逆商、爱心、责任心,是不是懂得付出,爱不爱劳动,等等。对于企业来说,能力是第一位的,学历已经变成第二位了。
我经常对孩子说:“宝贝,你要记住,你人生的经历才是最主要的。学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
各位家长,如果你们拿到我这本书的目的仅仅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考所好大学,那就错了。孩子的未来会怎么样,并不是能不能考上大学决定的。
家长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呢?
现在小视频、游戏占据了某些孩子的大部分时间,家长跟他说话,他看家长一眼,马上又开始玩了。这个问题源于孩子心中没有动力,也没有目标,更没有别人,完全不在意别人的感受。这样的孩子只在意自己的感受、爱好、兴趣。
20世纪初,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学生们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为家里能够有更多钱而学习的人,就算从清华、北大毕业,最多也只是为自己的生活而忙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一定是向上求法、向下普度众生的英雄。佛教里说“菩提萨多”,“菩提”就是向上求法,“萨多”就是下度众生。取得成功的人,哪个不是为了芸芸众生而发愿?
爱迪生并没有在学校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甚至因为爱提奇怪的问题被赶出学校。可以说,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他并不是一个好孩子,没有好的学历,没有值得称赞的考试成绩。但他有梦想,他的梦想是让世界亮起来。在实验了一千多次之后,他最终找到了钨丝。
如果没有把孩子教育好,他们会怎么样呢?有的孩子有很好的物质条件,学习成绩也不错,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就真的被教育好了。我遇见过一些学习成绩很好但很自私的孩子,自私的孩子未来会怎么样?
首先,人们很难跟他合作,他的事业会很难发展起来。
其次,他以后的婚姻生活中会经常产生矛盾。总是与对方计较我做得多了,你做得少了,这样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你敢让这样自私的人成为你的女婿、儿媳妇吗?
有一次,在沙漠徒步活动中,一个小男孩一直问我:“戴老师,您知道我是谁吗?”
我说:“我不知道。”
“我上过央视。”
我说:“好。”
过了一会儿,他又问我:“戴老师,您知道我语文老师是谁吗?”
我说:“我不知道。”
“我的语文老师听说我跟您一起来参加沙漠徒步活动,要求我跟您合个影。”
我问:“为什么?他认识我?”
男孩跟我说了他语文老师的名字,我说:“我真不认识他。”他完全不在意,还是问:“那我可以跟您合影吗?”
如果这个孩子只是说自己想和我照张相,我会满足他的要求。但听他这么说,我决定不跟他照了。
第二天助教跟我说这个孩子自己不搭帐篷,助教问他为什么,他说:“反正我不搭你们肯定也会搭。”第三天,跟他同一个小组的几个孩子对助教说:“我们申请揍他。因为他无论在哪儿说话都不让人,一直在批评别人。”
当然,我们肯定是不能让他们揍人的。我也仔细观察了几次,发现我只要见到他,他就在跟别人吵架。这孩子学习成绩不错,听说父母也很儒雅。但这样的孩子,我们在生活中见得少吗?
孩子素质不高源于何处呢?第一,家长没有重视;第二,家长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源头是上一代没有传承给他好的教养,这不是孩子的问题。
人们给别人添麻烦的原因可能是不自知,可能是没有教养,根源都在于没有把别人放在心上。心里有别人的人,会更有价值;心里有别人的人,会更幸福。
人为什么会不把别人放在心上?为什么会自私?因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觉得别人并不重要,自己的感受最重要,自己的学习最重要,自己的成长最重要。所以我要求我的弟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要坐一把椅子,先看看周围的人有没有椅子。你也可以试一下,去倒水的时候,看看别人的杯子有没有空着;想去吃东西的时候,问问别人要不要吃。
女教师拦高铁,让全车人等她老公;研究生在高铁上占了别人的座位,以自己生病不舒服为由耍赖。这样的新闻令人气愤,这些人很可能都是基础教育的英雄,却也都是素质教育的悲哀。
作为家长,我们要认真地去审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教育无外乎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精英教育这三大类。
虽然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精英,是高素质人才,但实际上80%的孩子接受的都是基础教育,15%的孩子接受的是素质教育,只有5%的孩子接受了精英教育。
基础教育教授的是生存必需的所有能力,简言之,无外乎是让孩子将来有饭吃。素质教育是让孩子将来除了有饭吃之外,还有品格、有兴趣、有爱好。精英教育是让孩子将来真正发起愿心,发起有益于社会利益的公众之心。
受过精英教育的人不一定是学习好的人,但一定是有正义感的人。我们倡导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就是希望每个人都有一颗有良知的心。但有些悲哀的是,现在有一些自私冷漠、没有正义感的人,甚至在讨论遇到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
看到了不好的事情不愿意去制止,或者不愿意让不好的东西变得美好,这样的孩子即便学习成绩再好,看上去素质再高,也是没有价值的。
在一次沙漠徒步活动中,有几个孩子中途要退训。原因是他们看到有别的孩子在抽烟,觉得一起参加活动的这批人素质太低了,他们认为自己是好孩子,而这个活动乌烟瘴气的。
我问他们:“你们看到有人在抽烟了,是吗?”他们说看到了。我说:“你们都学习成绩不错,刚刚高考完,都考上了很好的大学,是吗?”他们说:“是的。”我接着问:“当看到这些不好的事情的时候,有以下三种对待方式,你们会选择哪种?一是你们感觉他们很不好,这让你们很难受。二是你们觉得他们很不好,于是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来帮助他们,让他们变好。三是你们能够意识到看到的只是个别现象,你们想要更有成就,更有未来,更有能力,想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而这些人也是国家的未来,所以要努力让他们也意识到这一点。”
你把问题当作问题,就会制造更多的问题;你把问题变成机会,让自己变得优秀和强大,就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问题是淤泥,它也可以开出美丽的莲花。一个有素质的人,不仅要规范自己,还要懂得帮助更多人。
很多家长经常对比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认为如果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跟他玩。我要告诉大家,应该多让自己的孩子去帮助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
我以前就是一个学习成绩不怎么好的孩子。如果我要出去玩,我妈会先问我:“你作业写完了吗?”我说:“写完了。”“那老张家的孩子作业写完了吗?”我说:“没写完。”“那你去帮着他一块儿写,然后你们俩一块儿去玩。”我说:“他学得那么烂,我才不要去教他。”“那你会多少就教他多少。”我觉得我妈真是特别有智慧。因为别人不会写作业,我去教他,结果让我学得更扎实了。因为他不好,我想把他带好,我慢慢也变得更好了。
让自己的孩子去找比他更好的孩子玩,只能让自己的孩子感觉越来越不好;让自己的孩子跟比他成绩差一点的孩子去玩,能让孩子培养领导力,有帮助别人的成就感,这样会让他感到自己更有价值。